張智勇
【摘 要】教學的本質是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學生的有效學習有賴于對歷史的理解,也有賴于學習過程和認識規律的切合。近年來的高考,要求我們在復習備考時,結合考點和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多層面、多思維地解答問題,結合具體問題情境培養并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調動和運用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說明和證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的能力。
【關鍵詞】改革;誤區;能力;素養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歷史高考越來越重視學科能力的考查。因此,加強對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成了歷史老師的共識。可是,能力培養不是做幾道題就成的。當下流行的做法也往往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們只有轉換思路,才能走出誤區。
一、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加強審題訓練
例1帝王的謚號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而定。下列各項中屬于謚號的是()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帝王的謚號”屬歷史小知識,在現行中學教材中并沒有十分明確的表述,以這樣一個出人意料的歷史小知識作為歷史試卷的第一題,與通常那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試卷呈現方式有所不同,許多學生卡殼、失誤,究其原因,在于不會利用試題給定的條件和要求審題。事實上,題干對“帝王的謚號”已經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解釋“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而定”,學生要思考的不是什么叫“帝王的謚號”,而應該是“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因此,老師們常說的“學生的應考能力差,就是基礎知識薄弱造成的”“要加強基礎知識,死記硬背是法寶”是錯誤的,學生和老師在歷史學習和解讀問題時,應該把提高自己的審題能力作為首要目標。
二、走出題海戰術的誤區,調整審題角度
題海戰術累人害己,不是正確提升能力的方法。學生在答例1時出現的思維偏差,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題海戰術使學生思維固定在歷史教材上造成的。正確的角度是:以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操作方式為基本標準。如時間方面的能力、空間方面的能力、編制圖表的能力、編寫提綱的能力、閱讀教材的能力、運用史料的能力等。或者按歷史學習活動劃分:找出中心思想、找出相關事實、比較觀點、使用原始的和第二手資料、形成概括、根據資料作出推論、根據事實作出結論。即把這些學習活動及歷史學科的特殊技能當作基礎來抓緊抓好。
三、走出淡化學科、熱點的誤區,突出歷史學科特色
例2中國古代地名中的“陰”“陽”往往體現了該地與相鄰山、水的關系。“陰”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因為“陰”“陽”這個歷史小知識,實際上就是一種方位指示,“陰”的本意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陽”的本義是指山南水北。雖然現行中學歷史教材中沒有明確表述,卻是一個歷史學科專業特色明顯的知識。許多老師在解讀高考試卷時說:“學生的應考能力差,就是綜合能力薄弱造成的。而要加強綜合能力,淡化學科、淡化熱點是前提。”筆者認為,依據近幾年的高考和考試大綱說明解讀,這類試題重視的是歷史學科特色。歷史思維一定要有足夠的歷史學科的專業知識來保障。不然,在思考時就可能總是忽視題目的設問要求,隨意變更問題方向。
四、走出疏忽情態與價值觀的誤區,提高歷史考試成績
從近幾年的高考來看,歷史試題中那種囿于教材、孤立教材的試題越來越少。近些年的考試說明明確體現了試題命題的觸角更多地向課外延伸這種新變化,不少考生忽視知識的歷史感,在解答歷史問題時亂貼政治標簽。要避免亂貼政治標簽,要淡化功利,不要過分強調價值。
例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節選)
材料二 幾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寫到中國社會狀況時,毫無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方式及其對道德和身體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國就是抽鴉片的國家。
——轉引之周寧《鴉片帝國》
問題:(2)材料二中的“中國形象”是什么?形成這種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2)①材料二中的“中國形象”是:中國民眾吸食鴉片成癮,中國就是抽鴉片的國家。②形成這種形象的原因是:a.鴉片戰爭前西方國家走私鴉片,東南沿海民眾出現吸食鴉片的現象。b.兩次鴉片戰爭,西方國家取得了鴉片的合法地位,大量向中國傾銷鴉片,中國南北方吸食鴉片的現象日益嚴重。c.一些官員、大商人為謀取私利,參與鴉片買賣。d.部分貪圖享樂的官員、地主、商人帶頭吸食鴉片,不明真相的民眾效仿。e部分民眾認為鴉片是一種藥品,由緩解病痛到吸食鴉片成癮。
盡管高考一直體現選拔性功能,體現新課改精神。但是,教師不能忽視讓學生通過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從歷史中吸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同時,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要有多元思維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走出教學誤區,提高考試成績,亦實現“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