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其美克·努爾蘭別克
【摘 要】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出現,是全世界都很擔心環境問題。環境問題的出現越來越與人類的活動相關,這不但會影響人類生活的環境,也會影響社會和生產的發展甚至人類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主要討論環境保護意識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重要性和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意識的途徑。
【關鍵詞】地理教學;環保意識;環境教育
協調人類和環境關系,環境教育是必經之路。地理科學本來就是調整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橋梁。高中地理學科的教材, 重點講述了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做好環境教育, 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已成地理學科的重難點,2017年開始考生可以選擇旅游地理和環境保護兩個選修課當中選擇一個,以前的三選一變成二選一了,這表明環境保護也要看做重點訓練。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地理學科讓學生了解人類和環境的關系,讓同學知道環境的重要性和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影響,從而引導學生提高對地球和環境保護意識和素質,加強環境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一、 中國高中地理課程中體現環保意識現狀和重要性
高中階段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不僅是思想意識成熟、 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同時又是增長知識和才干的成長階段。將把環境教育融入到高中地理,不僅可以完成地理教學目標要求,還可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地理學本來就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研究的目的為了更好的保護地理環境,協調環境與人類的關系。環境意識教育雖然也涉及到其他的學科,其中環境教育在地理學科中體現的多,這其他學科都代替不了的。
地理學科是高中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對學生地理環境素質和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地理環境素養”是“高中課標”的主要理念。地理學一般包含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等不同的學科領域。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的三本書分別反映這三個學科領域的大致內容,選修部分也有專門反映環境保護的一本書。它們各有各的學科內容和學科價值,彼此間關系親近。
二、 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方法對策
1.優化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方法
改變以前的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的教學,教學方法上要改革和多元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地理積極性和效率,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復雜知識點借用app軟件、多媒體、視頻、報紙、電視、互聯網等手段解釋地理知識。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酸雨、臭氧空洞等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點用身邊發生的實際例子來讓學生理解和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和對策,使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在環境中的緊要性,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知識,提倡學生保護環境。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實踐活動也是地理課堂不可分割的部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論聯系實踐,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帶領學生去當地自然保護區、博物館、水土保護區、氣象局、生態保護區等親身體驗,發現問題,最后在課堂讓學生討論有哪些環境污染和怎樣保護環境。實踐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環境問題對人類和社會帶來的的影響,從而讓學生構成保護環境意識和思想,強化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
3.開展各項環保活動,加強環保意識
教師讓學生參與世界環境主題日、進行環境保護有關的黑板報和演講、宣傳和參與環保公益等增強環境教育。比如參加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9月16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等。要求學生每天做一些保護環境有關的一些小事,例如節約自然能源,不要用一次性紙杯和筷子、保護水資源,隨手關水龍頭和燈、分類垃圾回收、家里多種花來凈化空氣、保護樹林等。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和養成好習慣。
4.結合鄉土地理增加學生環境意識
鄉土地理使學生對自己的地理環境有所認識和理解,對本地的地質、地形地貌、水環境、自然資源、環境情況等熟悉,有親身體驗,會有比較親切感,通過這自己的地理知識基礎上開展鄉土地理教學。親切感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用學生熟悉的環境中實例來認識地理環境中的環境問題和保護環境,實現環境教育在實踐中的。增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結論
將把環境教育融入到高中地理,不僅可以完成地理教學目標要求,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課,通過現實生產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讓學生了解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全世界最關注的重要話題,環境問題影響每個國家的發展和促進。讓學生現在開始保護環境,環境的保護工作對每個人和每個國家的重要性,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學生愛惜地球,保護環境,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和促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疆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