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西班牙特派記者 郭芳

在最近熱播的講述義烏商人創業故事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玉珠集團董事長陳江河提出建海外倉,以解決公司國內市場受擠壓、歐洲市場受制于人的困境,卻觸發他和妻子駱玉珠(公司董事)之間最嚴重的一次意見分歧,引發后者提出“分家”。這種在當時堪稱超前的想法讓不少人無法理解,但今天已經變成現實。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走進在西班牙馬德里的阿里菜鳥海外倉,體驗中國貨跨大洲當日達的神奇的“中國速度”。
從兩年前開始,“雙十一”對馬德里居民丹尼爾來說就不再是個普通的日子。他會像享受購物狂歡的中國買家一樣,守在電腦前等待秒殺。去年的這一天(周五),他在當地時間9時15分下單搶到一部小米手機。3天后的14日9時40分,快遞小哥就按響了丹尼爾家的門鈴。“這太神奇了。”考慮到西班牙快遞業周末是不工作的,手機從發貨到簽收共花了24小時。這得益于彼時剛在馬德里開設的阿里菜鳥海外倉。
菜鳥海外倉位于馬德里近郊,從外表看與普通倉庫并無二致。1.8萬平方米的面積,一多半是排排林立、高可達頂的貨架。在倉庫的另外一半空間,三四名工作人員將需要合并的快件掃描并重新封包(如圖)。很難想象,這里就是一張巨大物流網絡的中心節點。
海外倉由跨境電商企業在境外建設或租賃,有海外集貨倉、海外GFC倉(全球訂單履行中心)和出口海外倉3種,分別用于支持進口外國商品、支持海外商家賣海外以及支持中國電商出口。記者看到的菜鳥馬德里海外倉屬于第三種。依靠阿里大數據庫的優勢,全球速賣通的中國賣家會提前將潛在的熱賣商品備貨海外倉。一旦有國外買家下單,菜鳥后臺就直接抓取訂單信息,并安排倉庫打包出庫。馬德里海外倉由菜鳥的合作伙伴易達倉儲具體運營,在當地的配送則由西班牙郵政負責。
2016年,馬德里海外倉剛開的那個“雙十一”,包括小米手機經銷商在內的數十個中國賣家選擇提前備貨海外。當時,近七成商品實現工作日次日送達。此前訂單激增的大促期間,西班牙買家動輒需要1個月來等待發自中國的快遞。而到今年3月速賣通大促時,馬德里的杰瑪·帕特西亞在下單5小時后就收到了他訂購的中國手機。對于經常需要額外購買才能享受高效服務的歐洲民眾來說,跨洋訂單比本地購物還快,實在是令人驚奇的“中國速度”。目前,這種跨大洲當日達的體驗,全球僅有菜鳥和亞馬遜能夠做到。
在菜鳥馬德里海外倉,《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頂著“互聯網家電第一股”光環的小狗電器有不少備貨。據了解,它是這里第一批入倉商家。除了基本實現產品隔日送達,海外倉還讓該公司高管曾經頭疼不已的物流成本占比高問題迎刃而解。小狗電器最早的海外銷售都是從國內發出,一件貨發貨成本接近千元。現在,提前集貨讓成本降低近三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共有超過200家企業在境外設立海外倉,數量超過500個。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就菜鳥網絡一家而言,目前已有32個海外倉,新增的法國倉近日就將開始運營。
在菜鳥馬德里海外倉,《環球時報》記者遇到了義烏市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林輝寰,這家公司就是中歐班列(義烏)市場運營方。林輝寰說,海外倉讓曾經使用空運的跨境電商開始選擇最廉價的海運。但從中國到西班牙走海運入倉,大概需要40天。加上生產、維持貨物流和配送等時間,可能需要7周進行布貨準備,這無疑會令資金壓力大增。他認為,用時13至15天的鐵路運輸,是能與海外倉更好結合的物流方式。
除了倉儲,易達倉儲西班牙負責人王偉告訴記者,他們也在考慮提供更多增值服務,比如將海外倉做成產品展示、銷售、設計回程的雙向服務平臺。易達和義新歐已就此達成合作意向。▲
環球時報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