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輝
摘 要 通過介紹醬酒專用高粱有機栽培技術,為廣大高粱種植農戶或農業龍頭企業提供科學種植參考,從根本上促進古藺縣有機高粱生產。
關鍵詞 醬酒;專用;高粱;有機栽培
中圖分類號:S51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02
1 品種選擇
主要選用的品種為常規品種紅纓子和瀘糯8號。
2 適時早播
適時早播可躲避伏旱影響,一般要求在3月上中旬開始播種,3月底前播種結束。低矮地區宜在在3月上旬,半高山地區宜在3月中下旬。
3 育苗
3.1 苗床地選擇
苗床地應選擇水源方便、背風向陽、土壤肥沃、無化學污染的砂壤土。
3.2 育苗方式
目前主要推廣的育苗方式有4種,分別為漂浮育苗、方塊育苗、肥球育苗和撒播育苗
3.2.1 漂浮育苗
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小拱棚漂浮育苗,二是大棚工廠化漂浮育苗。是把種子播種在盛有育苗材質或者配備育苗所需土的泡沫穴盤漂在裝有營養液的標箱池水面上,在人為管控狀況下,提供高粱苗發育所需要的光照、溫度、氧氣、化肥等,讓幼苗在漂盤孔穴中發育,且可以從基礎材料與標箱水池中汲取營養物質的育苗方式[1]。此種育苗方式和以前的撒播、肥團、方塊方式比較,具有節約土地、利于苗期管控、有助于培養無病苗、提升成苗概率、省略移苗工序等優勢。漂浮育苗栽種好,根系繁盛,整齊度優良,不存在緩苗時間,且可以大大避免大田病害的產生。
3.2.2 方塊育苗
將已堆漚發酵的營養土平鋪在平坦的土壤上,加適當清糞水調濕拌勻,濕度稍大,鋪平、壓實,厚約0.3~0.6 cm,用刀將營養土劃成0.3 cm×0.3 cm的方格,每個方格播種子2~3粒。然后在方塊表面撒上薄薄的一層細土,直到看不見種子為宜。
3.2.3 肥團育苗
營養土濕度以捏能成團、落地稍散開為宜,做成直徑為5 cm左右的球團,中間打一小淺孔,播放2~3粒處理過的種子。
3.2.4 撒播育苗
撒播育苗是種植高粱的主要育苗方式,簡單易行,節約人工。具體步驟是將培肥的苗床營養土(每667 m2用肥土1 000 kg加500 kg優質農家肥和適量豬糞水濕潤混勻)打細整平,開溝作廂,廂寬133.3 cm,長度以苗床地塊實際為宜。再將種子按播種量分廂計算均勻撒于廂面上,盡量稀播,澆適量腐熟的清糞水,蓋細土厚0.5 cm,種植面積大的可分期播種。
3.3 苗床地面積
撒播育苗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按1∶30,栽667 m2大田用苗床地1.3 m×16.7 m。方塊、糞團每窩播高粱種子2~3粒,4 000~5 000窩/667 m2,苗床1.3 m×8.3 m,2個。
3.4 苗床管理
高粱播種后,拱棚蓋膜,拱棚垂直高度不低于50 cm,保溫保濕育苗。出苗后,白天如遇高溫,需適時揭膜通風降溫以防高溫燒苗,17:00后,要將膜及時蓋嚴保溫;若遇寒潮天氣,一定要壓膜蓋嚴,以免秧苗遭到凍害[2]。要勤查苗床,發現苗床發白,要及時補充水分,促進高粱健壯生長。
3.5 及時勻苗
每個方塊、糞團留2株苗。移栽前根據氣候適時揭膜煉苗,2.5葉后用適量清淡糞水追肥并用“敵殺死”防治地下害蟲。
3.6 播種時間
3月15日—3月25日全部播種結束。
3.7 播種量
撒播每1.3 m×16.7 m苗床播種500 g高粱種子。方塊、糞團每窩播2~3粒高粱種子。
4 大田移栽
4.1 移栽時間
苗齡30 d左右,當苗長至四葉時即可起苗移栽,方塊、糞團育苗宜在四五葉時移栽,撒播育苗宜在五六葉時移栽。起苗時防止傷根,除去病苗、弱苗、雜苗、大苗、優勢苗,用中等苗帶土移栽。
4.2 移栽密度
坡地凈作每667 m2栽10 000株(5 000窩),平地凈作每667 m2栽8 000株(4 000窩);分帶套作每667 m2栽
7 000~8 000株(3 500~4 000窩)。
4.3 移栽規格分凈作和套作
高粱是四碳作物,對光照條件要求特別高,要獲得最佳產量,在高密度條件下必須保證通風透光。因此要實行起埂聚土隴作、蓋膜栽培。水稻田改種高粱的,要梳通四溝。
凈作坡地:高粱株行距23 cm×(43+73)cm,每窩2株。凈作平地:高粱株行距27 cm×(43+73)cm。分帶輪作:166 cm開廂(綠肥-高粱-紅苕)移栽,上年秋種時將土地按166 cm開廂,在廂內用66 cm種4行小麥,小麥收割后扦插2行紅苕,用100 cm帶種綠肥,綠肥翻壓后移栽2行高粱,行距83 cm,窩距20~27 cm,每窩栽2株[3]。
5 標準化施肥
5.1 施肥準則
基礎準則是采用注重基肥施加、苗肥早施加、穗肥穩定施加、粒肥巧妙施加的原則。
5.2 施肥品種
高粱發育會從土壤中汲取數量眾多的鉀、氮與微量元素,尤其是對鉀的需要數量較多。依照有機高粱從嚴施加化學合成肥料的規定,在施加肥料種類上,重點施加通過全面腐熟的高質量優質肥(包含堆腐肥、清糞水、人畜糞尿、沼渣和牛圈肥)、秸稈還田有機肥、種植綠肥等,結合施加通過有關質量認證的生物肥,全面滿足高粱發育對各種養料的需要。
5.3 施肥時期
5.3.1 苗床期施肥
高粱苗床地播種前,用全面腐熟的恰當數量的有機肥堆放發酵土壤制作成營養泥,等待高粱幼苗出土后移植前以恰當數量腐熟的高質量的沼液或者清糞水淋濕,保證秒床地的水分,高粱苗健碩發育。
5.3.2 大田期施肥
5.3.2.1 基肥
基肥采用的是固體狀態的有機肥(通過質量認證的生物肥、牛圈肥,秸稈、堆腐肥,沼渣,種植綠肥),在移植前結合整地施入田土高粱移植窩內,種植綠肥與秸稈翻壓入土一定要在高粱移植前的7~10 d實施。秸稈還田有多種方式,如覆蓋還田、翻壓還田、直接還田和過腹還田。綠肥在盛花期翻壓,翻埋深度15 cm左右,蓋土要嚴。基肥是液態肥料(人畜糞尿、清糞水、沼液),在移栽時施入根際附近土壤并覆土作定根肥水。每667 m2施用優質農家肥1 500 kg以上或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50~80 kg。非有機高粱生產的,每667 m2施用50 kg優質復合肥作基肥。
5.3.2.2 追施苗肥
高粱移栽成活后,結合查苗補缺、中耕培土進行。時間在移栽后15~20 d內,主要施用清糞水,沼液。苗肥每667 m2施用優質農家肥(清糞水和沼液)1 000 kg以上。
5.3.2.3 穗肥
在高粱拔節孕穗期結合中耕除草,培土施用。可施清糞水,沼液,或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每667 m2施用優質農家肥750 kg以上或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10~20 kg。
非有機高粱生產的,每667 m2施用5~10 kg優質復合肥作穗肥。
6 病蟲害防治
6.1 防治原則
通常,高粱病害有銹病、紋枯病、黑穗病、紫斑病等,蟲害一般有玉米螟、蚜蟲、地老虎、黏蟲等。防治準則是農業預防為根基,整體使用生物預防與物理預防舉措,輔以化學預防方法,打造不利于病蟲生活而有助于各種天敵生存的環境,促進生物多元化,維持生態均衡,將病蟲危害導致的損失管控到最小限度,著實保障高粱實現安全、高效、高產、低耗的目標。
6.2 防治措施
6.2.1 農業防治
對高粱銹病、紋枯病、黑穗病等發生率較高的病害,大多采用下述舉措加以預防和治理:一是做好種子處理,播種前晾曬兩三天,經過選擇去除不實的種子,用1%生石灰水溶液浸泡消毒8~10 h,之后以清水洗凈、播種;二是恰時播種育苗,育苗的時候可恰當稀植,培養壯苗,提升育苗素養;移植的時候科學密植,提高高粱苗抵抗病蟲害的水平;三是使用分帶輪作技術,實施多個物種混合種植,打造不適合病蟲害產生的小環境,降低病蟲害發生水平。
6.2.2 物理防治
對蟲害的防治可運用病蟲特性,用楊柳枝與糖醋液將病蟲殺害,以黃板捕殺蚜蟲,裝設頻振型殺蟲燈捕殺螟蛾科與夜蛾科為主成蟲。采用糖漿捕殺地老虎,在成蟲羽化期,以1 kg紅糖,2 kg醋,2 kg水加3911少量,拌勻制成糖醋液,放到大田,誘惑病蟲食入死亡。玉米螟的防治則可每667 m2用青蟲菌粉1 kg加細土200 kg勻拌后撒入心葉。
參考文獻
[1]于洪志.釀酒紅高粱有機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15(10):5.
[2]藤風.有機高粱高產栽培技術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3(8):142.
[3]涂道忠.有機高粱高產栽培技術探析[J].農技服務,2015,32(5):6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