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望達
摘 要 以辣椒幼苗為試驗材料,設置3個濃度梯度,驗證不同濃度的多效唑浸根處理對植株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隨多效唑濃度提高,辣椒幼苗株高和各部分干重降低,莖粗和根冠比先上升后下降,濃度為100 mg/kg時,壯苗指數最高;200 mg/kg濃度處理辣椒葉綠素a含量最高,表現出了很好的壯苗效果。因此,應選擇200 mg/kg濃度多效唑處理辣幼苗。
關鍵詞 辣椒育苗;鮮重;測定指標
中圖分類號:S641.30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12
育苗是辣椒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幼苗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辣椒產量的高低,培育壯苗是實現辣椒高產和穩產的基礎。多效唑屬三唑類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高活性植物生長調節劑[1,2]。多效唑在多種作物上已有相應的研究報道,在辣椒上的應用也有一定的研究。但要培育辣椒壯苗,調控高產栽培的株型,還需加強多效唑應用試驗,為其推廣提供可靠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6年5-6月在示范園日光溫室進行。設3個不同的多效唑濃度處理,分別為50 mg/kg(T1)、100 mg/kg(T2)和200 mg/kg(T3),以及清水對照(CK),于辣椒幼苗二葉一心期噴施,處理后進行3 d的遮陽處理(09:00—16:00),模擬弱光環境。4月28日播種,72孔穴盤,每處理3盤,3次重復。
1.2 指標測定
多效唑處理后15 d,測量各處理辣椒幼苗的株高、莖粗、葉綠素含量及地上、地下干鮮重,計算壯苗指數,壯苗指數=(莖粗/株高+地下干重/地上干重)×總干重。
1.3 數據處理
數據用SAS數據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差異顯著性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測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濃度多效唑處理對辣椒幼苗株高、莖粗和壯苗指數的影響
由表1可知,在不同濃度多效唑處理下,辣椒幼苗的株高、莖粗和壯苗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隨著多效唑濃度的增加,各處理辣椒幼苗的株高呈逐漸降低趨勢,T3處理的降幅最大,比對照降低了21.8%,也顯著低于其他處理,其次是T2,其株高也比T1和對照有顯著降低,T1和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T2處理辣椒幼苗的莖粗與對照相比增加了10.6%,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其次是T1和T3,但與對照相比都未達到差異顯著水平;T2處理的壯苗指數最高,比對照提高了50.0%,達到了差異顯著水平,其次是T3和T1,分別比對照提高了42.6%和23.4%,表現出很好的壯苗效果。
2.2 不同濃度多效唑處理對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濃度多效唑處理后,辣椒幼苗葉片的葉綠素a、葉綠素b和總的葉綠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葉綠素a含量表現為多效唑濃度越大,處理的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越高,T3處理辣椒幼苗葉綠素a含量最高,比對照增加了22.5%,達到差異顯著水平,其次是T2,比對照增加了17.0%,T1與對照差異不明顯;而葉綠素b含量的變化趨勢與葉綠素a不同,即隨多效唑濃度的增加出現下降趨勢,其中T2處理辣椒幼苗葉綠素b含量最高,顯著高于對照,其次是T1和T3;從總的葉綠素含量來看,T2處理的葉綠素含量最高,極顯著高于對照,其次是T3和T1,分別比對照增加了20.3%和11.7%。
2.3 不同濃度多效唑處理對辣椒幼苗干鮮重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濃度的多效唑處理對辣椒幼苗的
干、鮮重有一定影響。從干重結果來看,各處理與對照間均未表現出顯著差異,從地上部來看,隨著多效唑濃度的增加,辣椒幼苗的干重呈逐漸減少趨勢,從地下和總干重來看,均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從辣椒幼苗的鮮重結果來看,地上部鮮重表現出一定差異,對照和T1處理辣椒地上部鮮重均顯著高于T3處理,而地下鮮重也與地上部不同,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總鮮重和總干重一致,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且對照和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這是由于多效唑是從葉面噴施,最先作用于地上部,導致了地上部生長的抑制,隨著施用濃度的增加,多效唑被轉移到地下部,也開始抑制地下部的生長。
3 結論與討論
多效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延緩植物生長、抑制莖稈伸長、縮短節間、促進植物分蘗、增加植物抗逆性能和提高產量等效果,它適用于水稻、麥類、花生、果樹、煙草、油菜和大豆等作物,使用效果顯著。在辣椒育苗移栽過程中,多效唑在辣椒育苗中應用200 mg/kg濃度處理辣椒葉綠素a含量最高,表現出了很好的壯苗效果。因此,應選擇200 mg/kg濃度多效唑處理辣幼苗。
參考文獻
[1]王家麗,張明剛.商品有機肥在辣椒種植中的適宜用量研究[J].長江蔬菜,2017(2):66-68.
[2]韋永忠.辣椒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措施[J].河北農機,2016(4):42-4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