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珍+葉深開+王美玲
摘 要 無性繁殖技術是茶樹良種繁育中最常用方法,既能保持母樹的優良特性、后代性狀一致,又能加快繁育速度,便于茶園標準化管理,名優茶加工和機械化生產。同時,大力推廣無性繁殖技術,發展無性良種茶園,提質增效,也是做大做強茶產業的必由之路。目前生產上普遍采用的是短穗扦插技術。
關鍵詞 茶樹良種;無性繁殖技術;短穗扦插;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15
茶樹無性繁殖技術是利用茶樹的根、莖、葉、芽等營養器官進行的繁殖,其優點能保持良種固有特性,后代性狀一致,生育期和長勢比較整齊,新梢大小、持嫩性和色澤較接近,便于機械化采茶,名優茶加工,扦插后發根快,成活率高,根群發達,移栽成活率高等優點[1]。大力推廣無性繁殖技術,實現茶園良種化、栽培生態化、管理機械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無性良種茶園是做大做強茶產業的必由之路。現主要介紹短穗扦插技術。
1 母穗的培育
專供剪取穗條的茶園叫母本園,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地勢平坦、陽光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段建立母本園,采用無性系優良品種的原種苗,純度應達到100%,品種特性應與生產茶類相適應[2]。要獲得高產優質穗條,一方面必須做好養樹和管樹工作,要注重秋冬季封園修剪,促進茶樹萌芽,多抽發枝條,另一方面注重肥培管理,重施氮肥和有機肥,促進枝條的營養生長,抑制開花結實。為提高母本園經濟效益,一般春茶結束后才開始養穗,即5月下旬,太早養穗穗條會分枝,太晚養穗(6月)穗條長勢不好。
2 扦插苗圃地的建立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土壤pH值為4.5~6.0,水源充足,排水良好,避風向陽,交通方便的田地建苗圃(忌用蔬菜與煙麻等地)。
地選好后應翻耕整碎整平,整成苗床,苗床寬1.1~1.2m,長度依地形而定,以15~20m為宜,高15~20cm,溝寬45cm,苗床以東西方向為宜。苗床平整好后,每667 m2撒施腐熟餅肥150~200kg,再平鋪疏松細碎的紅、黃心土,心土厚度3~4cm,這樣可防止插穗腐爛和雜草生長,并能提早生根。可用木板拍打,壓實心土表層,使苗床平整。四周挖好排水溝。在扦插前,苗床要充分噴濕,待床面不粘時,劃行距約8~10cm,劃行后即可搭蔭棚,以防曬防風保濕。
3 短穗扦插技術
3.1 短穗的剪取
在母本園中,選擇剪取當年生健壯無病蟲害、中上部呈紅棕色的半木質化枝條為插穗。通常一個節間可剪一個短穗,如節間較短,可將兩節剪成一個短穗,剪去下端葉片,保留上端葉片,短穗必須是帶有一個腋芽、一張葉片的短莖,長約3 cm,上下剪口要求與葉片行成斜面(切口45°),上下剪口要光滑,插口上端剪口應稍高出腋芽的基部,保持腋芽的完整,及時剪取扦插[3]。
3.2 扦插的時期和方法
在春、夏、秋之季都可以扦插,春插在3月中旬至4月初,夏插在6-7月,秋插在9-10月。景德鎮市茶科所建有國家級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多年實踐經驗,春插氣溫低,發根較緩慢,夏插發根快,但插后花蕾較多,對茶苗生長不利;因此江西扦插以秋插為宜,一般在10-11月,具體要看當年插穗成熟度來靈活掌握,太早穗條未全部成熟,利用率低浪費大。扦插密度以葉片不重疊為準,每667 m2扦插26萬~28萬株。扦插前苗床須充分澆透水,以60°的傾斜角度將短穗的2/3插入土中,使葉片和葉柄露出地面部,邊插邊將土壓緊,葉片應順風排列,插好后立即澆透水、加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保溫保濕越冬。
4 苗圃的管理
主要是遮蔭、澆水、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蟲害。扦插初期以澆水保濕為主,進入冬季以保溫防霜雪害為主,翌年開春后以施肥、除草、煉苗、防治病蟲害為主[4]。
4.1 遮蔭
苗地搭建小拱棚遮蔭,棚高55~70 cm,使用遮光率為70%的遮陽網覆蓋,可避免日光強烈照射,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每扦插完一方,一般至少澆水5~10 d后再蓋薄膜和遮陽網,保溫保濕越冬,如今澆透水后立即加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成活率一樣高,減少勞動力;至來年4-5月揭去薄膜,煉苗,6-7月可以全部拆除遮陽網。
4.2 澆水
插至發根前,澆水根據苗圃地干濕度可靈活掌握,
不一定天天澆水,注意調溫調濕,白天掀開苗床兩頭薄膜通風換氣,晚上蓋上,大雨天要注意排水;當插穗發根并長出枝葉成苗時,應相應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
4.3 施肥
扦插苗初步形成根系后,開始追肥2~3次,至翌年4-5月施第一次追肥,以少量多次為宜,以后每月施肥一次。追肥濃度應隨茶苗的生長逐步增加,尿素可由0.1%逐步增至0.5%,追肥可結合澆水進行,但要防止灼傷芽葉[5]。
4.4 除草
扦插的苗木在苗圃里的生育期長達1 a以上,苗圃的雜草要除早、除小,摘除花蕾。
4.5 病蟲害防治
主要是防治小綠葉蟬、茶蚜、葉螨類及炭疽病、茶芽枯病等病蟲害。
5 茶苗的出圃
出圃的茶苗應達到一定的規格,一般為高不低于20 cm,莖粗不小于0.3 cm。本地茶區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來年3-4月起苗,起苗前可將高于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的枝葉剪去,注意保護根系,勿使受到損傷,并保持濕潤,切不可曬干。外運的茶苗必須妥善包裝,一般100株為一小捆,500株為一大捆。做到隨挖、隨運,不可積壓太久,到達目的地必須立即栽植。
參考文獻
[1]趙生榮.茶樹無性繁殖技術優點[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B12):133-134.
[2]陳勛,賈尚智,閔彩云,等.鄂茶1號茶樹無性繁殖技術[J].中國茶葉,2010,32(8):17-18.
[3]牛素珍,宋勤飛,尹杰.不同剪穗處理對野生茶樹無性繁殖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11,23(5):905-909.
[4]楊陽,趙洋,劉振.茶樹短穗扦插不同品種與密度的效果比較[J].茶葉通訊,2008,35(4):5-9.
[5]魏書香,王駿.大悟縣茶葉無性繁殖技術及推廣[J].中國茶葉,2016(8):22-2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