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
摘 要 近年來,濟源煙區生產水平依靠“科技興煙”戰略,煙葉品質得到明顯提高。但在實際操作管理過程中,依然還存在生產技術水平不高、管理力度不夠等諸多問題。基于此,以濟源煙區為例,闡述對煙葉提質增效的觀點與分析。
關鍵詞 濟源煙區;提質增效;思考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41
濟源市種植煙葉已有30多年,具有優質煙葉生產的生態優勢,而且土壤質地較好,尤其是對煙葉品質影響較大的速效鉀含量在全省處于較高水平。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濟源市煙葉深受歡迎,曾因質量優、品質佳,遠銷天津、貴州、山東、河北等省外十幾家卷煙廠。但近年來,因煙葉品質不明顯、煙草生產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導致生產規模逐漸下滑,煙葉提質增效成為當前首抓任務。基于此,本文以濟源煙區為例,闡述個人對提質增效的觀點與分析。
1 濟源市煙區優勢
1.1 地域優勢
濟源市地處河南省西北王屋山腳下,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4.3 ℃,日照時間為2 153 h,年降雨量641 mm,無霜期213 d,晝夜溫差較大,山區丘陵土壤含氮適量,含鉀量豐富。濟源市獨特的自然條件有利于煙葉內在品質的合成和積累,是生產優質煙的理想產區,目前已是豫西北地區唯一優質煙葉的生產區,生產出的煙葉內在品質較高,在中式卷煙配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煙農優勢
煙草產業是濟源市農業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是山區煙農增收、財政增稅的綠色產業,主要集中山區(邵原鎮、王屋鎮、下冶鎮、大峪鎮),植煙歷史悠久,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始煙草種植,許多煙農對煙草生產情有獨鐘,種煙經驗豐富,煙草生產能力強。目前700余戶煙農80%具有長期種煙經驗,為煙草持續發展奠定了群眾基礎,同時煙草產業目前。
2 煙草生產現狀
2016年煙葉收購以來,濟源市基本煙田面積0.3萬hm2,合同867 hm2,種植933 hm2,收購煙葉1 700 t,全面完成省定目標;煙農售煙收入3 908萬元,均價23元/kg,上等煙比例24.78%,稅收860萬元;完成產能2 505 t,煙農總收入突破億元大關。
園區化、規模化作用凸顯,項目建設取得了新成效,建成雙千畝標準化生態煙葉示范區1個,陽安劉溝煙草生態煙葉示范區1個、20 hm2全程機械化示范方2個,6.7 hm2煙草方8個。穩定植煙村65個,種煙農戶693戶,戶均面積1.25 hm2,其中6.7 hm2以上大戶9戶、3.3~
6.7 hm2的種植專業戶18戶,2~3.3 hm2畝48戶;上中等煙占收購數量的100%,戶均收入5.64萬元。以提高質量信譽為核心,以穩定生產規模為基礎,煙農收入穩中漸增。
3 煙草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2016年是濟源市煙草產業發展不平凡的一年,由于苗期遭受了持續低溫,大田期遭受了前期多雨、風暴、以及中后期遇到持續干旱和冰雹,以及用工難、物價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3.1 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導致煙葉品質下降
2016年6-9月,濟源市山區四鎮遭到不同程度病蟲害和冰雹。其中下冶鎮赤星病、王屋鎮煙區花葉病較重,邵原鎮煙區黑脛病、冰雹和軹城煙區遇到較為嚴重的旱災,受災總面積達367余hm2,濟源市的煙草產量、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
3.2 大田管理和煙葉生產技術水平有限
3.2.1 苗床期的管理疏忽
一是苗床期管理不到位、剪葉次數少、病蟲害、機器裝盤操作不規范等原因,導致煙苗莖長和韌性不夠,抗逆性較差,成活率則較低,甚至出現提前領苗、搶苗等現象。二是部分煙農領苗后未及時進行煉苗或煉苗天數不夠,造成煙苗移栽后成活率下降,雖說2016年育苗量供大于求,但可利用率僅達到93%左右。
3.2.2 大田管理力度不夠
一是個別鎮的新上村、種煙大戶忽略了大田管理,存有放松甚至放棄田間生產管理,特別是“煙田起壟、揭膜培土”沒有落實,只把完成目標任務的唯一籌碼押在煙葉收購上。二是個別村對“煙草+蔬菜制種”套種煙田管理不到位,由于蔬菜制種收割期推遲,錯過最佳煙葉移栽時間,嚴重影響煙葉長勢。
3.2.3 煙草生產技術掌握不全
部分村煙草專干和煙農對煙草生產技術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動員、督促指導不夠,認識不到位,有些煙農還存有傳統靠天種煙的種植方法。當包鎮人員在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時,由于思想固執、意識沒有轉變,有些煙農難于接受。特別是2016年起要求煙田揭膜培土,但仍有部分煙農不夠重視,旺長期后外界環境干旱,煙株根系周圍環境溫度高,影響根系正常的生理功能,養分和水的吸收能力減弱,造成煙株脫水、脫肥、燒根等現象,導致煙片打不開,煙株長勢不好,煙葉產量下降、品質降低。
3.2.4 難以掌握煙葉烘烤技術
一是煙農對煙葉生長特性和烘烤技術掌握不全,由于天氣等不利因素,煙葉薄、開片不好,煙葉本身物質含量少,嚴重影響了煙葉品質,特別是中上部葉出現貪青晚熟、假熟現象,煙農再用傳統煙葉烘烤方式烘烤,導致烤成本增加,烤糟、烤青、掛灰煙大量出現,橘黃色煙比例顯著降低,給煙葉分級、銷售造成不利影響。二是當前全國工業庫存煙葉充足,上等煙葉緊缺,大量低次煙葉積壓,全省煙區都沒有收購雜色煙葉,濟源市有600 t雜色煙葉囤積。
3.2.5 用工難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國民經濟飛速發展,農村就業渠道不斷拓寬,農民利用農閑時間從事其他行業獲得收入的機會大大增加。同時,煙葉生產的成本投入不斷提升,加大了種煙成本,這造成許多有素質和有能力的農村青壯年都傾向于外出打工,不愿意在家種煙,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對于季節性用工密集的煙葉生產而言,用工難是近年來頭等難題。個別鎮的新上村、種煙大戶因為找不到工人或合適的工人,錯過煙田最佳生產管理時期,嚴重影響煙葉長勢。另外,工人工資、物價的上漲導致用工開銷大,煙葉生產成本增加,收購后要么投入與收入持平,要么賠錢。
3.2.6 資源性缺水問題突出
濟源市山區煙草生產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受地理條件的影響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大部分煙田灌溉條件不足,與其他地市相比,無法保證在持續干旱條件下對煙田至少澆灌2次以上。另外煙農對災害性天氣難以準確預見和有效防范,煙草生產進一步穩產增產的基礎不穩固,使山區煙農種煙積極性大打折扣。
3.2.7 其他因素
蔬菜制種、小辣椒、核桃等其他作物種植效益提高,面積逐漸擴大,對煙草產業產生較大沖擊。
4 解決方法
從全市生產情況來看,當前影響煙葉生產最主要的因素有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大田管理和煙葉生產技術,以及用工難、資源性缺水等問題。因此,為實現煙葉生產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保證提升煙葉質量、促進煙農增效,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4.1 加強煙農抗自然災害和抗病蟲害能力
一是通過繳納煙葉保險金額度(拉開檔次)來增加煙葉保險理賠幅度,通過對煙農遭受自然災害損失給予較高經濟補償,保證煙農的生產積極性。二是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宣傳指導,讓煙農充分轉變思想,真正做到重在防治。三是氣象部門應針對當時天氣情況,進行報道通知,讓煙農盡早做準備,具備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使受災程度降到最低。四是煙草部門應結合濟源市山區各植煙鎮和各煙區的種植情況,盡早做出病蟲害預警,提前告知煙農應在何時間段做出有效預防病蟲害措施。
4.2 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指導力度
4.2.1 組建煙草技術隊伍
除各植煙村煙草專干和種煙大戶外,還要重點培養一支文化、素質較高的煙農隊伍(各植煙村生產隊長和大戶的領工)——煙草技術專干,通過加強對他們的技術指導和培訓,讓煙草技術專干為各生產隊煙農講解示范,特別針對煙田“起壟蓋膜、病蟲害防治、揭膜培土、冬前整地”上為其他煙農做榜樣、樹標桿,充分帶動各生產隊的煙農進行標準化生產。為濟源市煙葉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礎。
4.2.2 加強煙草生產技術服務
除煙草部門常規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外,煙草部門或鎮煙辦應為煙農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術指導服務。特別是在烘烤前期,針對當前各種生產需要,提前抽調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烘烤培訓。讓煙農充分掌握煙葉烘烤、分級扎把等技術。
4.2.3 加強宣傳督導、考核獎懲力度
一是在宣傳督導上下力度。在以往的工作中,包村人員在以往發放煙草宣傳單時,只發到鎮煙辦主任手中,或發到各鎮植煙村煙草專干手中,而不知是否發放到煙農手中。另外,下鄉督導僅僅是為了走走形式,要么只到鎮煙辦、煙站了解情況,要要數字,要么走馬觀花看看各植煙村,沒到田間地頭,隨便問幾個煙農,就打道回府,沒有真正了解清楚問題,不知道煙農真正在做什么、想什么。應制定有關考核辦法,采取“現場了解+電話訪問煙農+統計下鄉次數+繳納《下鄉情況了解報告》”等形式督導包鎮人員,使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二是加強考核力度。對煙草技術專干采取績效獎勵制度,對執行標準化生產的村,按落實程度高低進行獎勵(檔次拉開);對不落實標準化生產的村,不予獎勵,這樣煙農落實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積極性提高,煙葉品質會增加。
4.2.4 創新煙農組織形式,解決用工難問題
可以通過組織種煙大戶、煙草合作社、煙草農場、煙草專干等來組建煙農協會,鎮煙辦主任任煙農協會會長,副會長通過選舉產生,建立煙葉技術人才庫(標注擅長煙草各環節專業,年齡,聯系方式),從而解決煙農煙葉生產請工難,工人技術水平不足,效率低下等問題。
4.2.5 加大扶持力度 促進減工、降本、增效
一是繼續保留并適度增加各種補貼,在煙用物資上進一步實行扶持,在煙草專用肥、調茬肥等物資的免費扶持范圍外,煙農如需再買煙用物資時,應實行優惠扶持,以保證煙農實際種煙成本不提高,不因農資價格的波動而受影響。二是在煙草合作社等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建設過程中,培養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專業化服務隊伍,市煙辦和煙草公司可對專業化服務隊伍進行適當補貼,改變煙葉生產過程中許多重要環節勞力少的現狀,從而提高了煙葉生產質量與煙葉生產效益,降低煙農成本投入。三是加強對煙用機械的扶持力度,結合濟源市山區地形地貌特征使用的煙用農機具,大力推廣使用翻耕、起壟、移栽、培土、等相對成熟的煙用機械,這不僅為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通過穩定、合格的煙葉生產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濟源市煙葉質量。
4.2.6 積極爭取水源性工程項目
一是受山區地理條件的影響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需要建設王屋山復線工程,提灌站、水渠、水池等水利設施,充分保證在持續干旱條件下對煙田澆灌。二是借鑒其他地市經驗,制定有關支農惠農政策,提供移動式澆灌(灑水車)服務,費用由市、鎮煙辦,煙草公司,煙農共同分攤,煙農只繳納一小部分用水費用。保證在極為干旱條件下,煙田能得到澆灌保障。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