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儒
摘 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穩步提高,國家對水利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逐漸增加。農業灌溉泵站在抗擊洪澇干旱災害、跨流域水利工程實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泵站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對泵站運行參數的實時監測可有效提高泵站的使用效率。我國目前泵站工程建設標準較低,機電設備技術相對落后,除少量泵站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外,其他機電設備能耗較高,且故障時有發生。基于此,分析農業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農業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中圖分類號:TV67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51
農田水利泵站能保證農業在旱澇時免受影響,這些泵站由于施工技術相對缺乏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無論機電設備還是配電設施都是安全隱患突出,部分排澇泵站達不到區域排水要求。因此,更新改造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做好泵站管理工作對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發利用生態旅游的意義也會越來越大。
1 農業提灌泵站更新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更新改造的難度高、費用大
一是使用年限長,效率低。我國的泵站多興建于20世紀60年代,至今已運行了50 a以上,很多泵站破損、裂縫、沉陷現象嚴重,致使泵站運行成本和管理費用不斷上升,不少泵站已多年無法正常運行,到了急需集中改造的時期。二是收支不平衡,運行維護經費高,管理單位入不敷出。水泵運行耗電量大,加之水價低于成本價,且水費收取難。排澇泵站和部分中小型灌溉泵站沒有收取水費,因此提灌越多虧得越多,束縛了泵站開機提灌的積極性。
1.2 技術水平低,管理弱化
1.2.1 泵站安裝精度不高
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上,因泵站資金投入較少,也就無法聘請到懂技術的專業工程師,技術上的不成熟導致水泵在安裝時,經常會存在水泵軸線擺度達不到標準、整個泵體運行時劇烈顫動[1],長時間運行后易出現橡膠軸承損壞的現象,最終引起水利建設工程的失敗。
1.2.2 運行效率低下,能耗超標嚴重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災旱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部分經濟發達的地區形成了城鄉一體化,不同區域的下墊面進行了改造,雖然是降雨產流量加大,但其滯流量卻在不斷減少。同時,因工業和生活排水量急劇增加,缺少自動化監控設施和基本的信息化建設的泵站多是半自動化方式,這些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的需要。
1.3 更新進度慢,與現狀水平不適應
1.3.1 更新標準低
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因農村小型泵站投入與管理機制的完善而得到了推動。但由于多數農業泵站的操作規程不完善,模糊的規章內容弱化了的操作技術,導致泵站運行管理的混亂,加之資金渠道不足,使得泵站運行對能源的浪費和成本的不斷加大。老設備需要資金來改造,但因泵站缺乏資金來源,導致新設備也無法添置。
1.3.2 泵站布局不合理
受歷史條件和經濟投入的制約,農業泵站的建設規劃存在盲目性。泵站設計標準低,設備選型不當或配套不合理,大部分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資金投入不足,機泵能耗高,泵站要開機時無法使用,制約了提水灌溉的正常運行[2]。
1.4 更新改造隊伍建設落后
中小型泵站管理歸口農村水利科(處)管理,但基層水利人員的水利技術管理數量偏少,基層單位幾乎無專職泵站管理人員。泵站工作人員文化水平、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且多數泵站地處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很難留住中高級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同時也缺乏高素質的技工和技師,特別是精通電氣的技術人員。因此很難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也很難完成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及應用。尤其是“村管”小型排灌泵站,只在開機時才聘請臨時工操作,缺少有知識、有能力、懂業務的專業人員,從而導致泵站安全隱患多。
2 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問題的解決對策
2.1 強化監管,加大改造力度
2006年國家開始實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項目以來,開展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規劃與設計,調整中小型泵站空間布局,打破目前中小型泵站小而散的現狀,已經提上了日程。盡早完成項目儲備不僅有利于安排充足時間開展設計方案審查與修改等工作,還有利于保障工程運行效益[3]。目前,水利工程存在技術力量不足、監理工作不到位,項目資金不能足額落實等問題,因此,政府應出臺有關中小型泵站運行補助政策,確保中小型泵站改造工程建得成、用得起、能長效,為實現農村社會和諧及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掌控更新改造進度,全面規劃與布局
一是要完善規劃設計,提高排澇標準;二是加大管理,要處理好建設與灌溉的矛盾。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把握控制;三是樹立質量終身制意識,健全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在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與管理中,業主及施工單位應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要建立健全工程施工中關鍵部位的檢查、監督、驗收制度及工程質量技術檔案,對工程技術中存在的質量存在問題要實行跟蹤追究制,嚴把建筑主體資格管理體制和承包單位資質的審查,杜絕一切違反建設程序的違法行為[4]。
2.3 加快更新改造進度,健全長效運行機制
2.3.1 合理確定建設標準和布局
一是針對農業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改造,拓寬和發展多用水輪泵裝置,不斷優化泵站改造方案。二是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進行灌溉泵站更新改造效果的評價,遇到特殊情況采用多級評價達到一目了然的目的。對于新開發研制的主泵機組應根據實際運行的要求,在安全上予以保障。三是投資上要因地制宜,科學分析,避免盲目的大型建設和改造。
2.3.2 統一規劃,建立長效機制
在泵站改造的基礎上處理好近期與長遠的關系,實行統一安排,科學設定標準,規范泵站設計。首先是建立明晰的管理責任體系,其次是建立工程應急機制,從而確保泵站運行經費到位。通過考察和多次論證優化泵站內部設計。同時要加快泵站的更新改造進展速度,全面啟動中小型泵站改造項目,確保泵站設備及設施及早發揮效益[5]。
2.3.3 突出重點,統籌兼顧
更新改造質量好壞決定了泵站建設工程的成敗,因此要搞好更新改造質量,就必須規范工程質量建設體系,把工程質量放到首要位置,完善施工質量控制與管理制度。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水泵滴灌的管理條例,對關鍵部位都要加大檢查、監督力度,跟蹤追究改造中存在的質量問題[6]。更新改造規劃項目,以確保泵站工程按照輕重緩急和逐步實施的原則進行。在履行職責時,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層層落實各項制度,健全各個環節的質量保證體系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2.3.4 建立信息化改造系統
泵站工程自動化監控設施的建設,泵站信息化和信息管理借助現代的通信、計算機圖文視訊等先進技術,構建高效的實時的信息采集網絡、動態的遠程監視監控網絡和實用的專家決策支持系統,實現大型泵站工程的現代化、信息化、自動化管理。對中小型泵站進行信息化改造,采用信息網絡、數字化等新技術,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組織泵站全體人員的機械基礎業務和安全知識培訓,增強高級技師技工的建設[7]。有條件的單位應建立健全泵站的各項操作規章制度,促使工作人員能正確處理各種突發事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中小型泵站進行信息化改造。采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實現泵站傳輸與管理調度的自動化。也是保證機組安全運行,并降低能耗的泵站。同時,要改善進水流態,減少水頭損失,從而發揮其灌溉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4 提升人員素質,增強技術力量
一是建立健全水管單位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工資福利待遇,使職工生活上有保障。二是加強泵站后備人才的培養。管理工作的主體是人,要求泵站管理人員必須掌握工程現狀和存在問題,加大監督和檢查力度,熟練掌握養護維修和控制運用技術。管理人員要定期對技術工人進行機電設備操作方法、觀測水位、養護維修技能、判斷水流流態的培訓[7]。不定期組織泵站操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和安全知識培訓,全面提高泵站職工的業務水平,確保安全生產;同時要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節水灌溉新知識和新技術,實行科學用水。最大限度地對合理分工,使其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最大潛力。
3 結語
對于農業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存在的問題,要科學評價、客觀分析,結合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建立長效運行機制,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家云,林敏莉,潘金水,等.農用水泵的分類及小型潛水電泵的使用方法[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3):124,131.
[2]呂東錦.東雷二期抽黃大型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作的一點思考[J].西部大開發:中旬刊,2010(7):126,128.
[3]薛長勤,樊宏孝.馮家山灌溉泵站工程存在問題及對策[J].陜西水利,2011(2):166-167.
[4]羅紅蔚.江西省中小型泵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西水利科技,2010(4):288-291.
[5]逢輝,高永昕.分析我國大型灌溉排水泵站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更新改造的必要性[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0(1):135-137.
[6]蔣曉紅,程吉林,曾慶祝.動態規劃模型在灌溉泵站群布局優化中的應用[J].人民長江,2011,42(10):95-97.
[7]張明明.黑龍江省大型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作的一點思考[J].農業大開發:中旬刊,2011(6):95-9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