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石++王勝波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幾種詞典。通過對高校日語專業學生字典使用狀況進行調查,得出目前現狀為絕大多數人選擇手機軟件電子詞典,傳統紙質詞典幾乎已退出歷史舞臺。
關鍵詞:傳統專業電子詞典 手機軟件詞庫詞典 手機軟件云詞典 大數據時代
中圖分類號:H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41-01
一、電子詞典發展現狀
手機軟件詞典和專業電子詞典是現今兩大詞典熱門發展方向。
專業電子辭典是指將傳統的辭典中的內容轉換為數字格式存儲的文件,并且將它們保存在存儲器中。用戶使用時只需要通過鍵盤輸入需要查詢的條目,電子辭典通過自身攜帶的處理器,按照一定的編碼查詢方式便可以找到相關條目的解釋。因為它能涵蓋現用大部分權威詞典,所以相比較現在興起的手機軟件云詞典更加的專業。
市面上日語學習者使用的專業電子詞典其價格都在2000-3000元間,這成為影響其在學習者中普及的重要因素。價格因素由詞典的版權所決定。(專業的電子詞典其機器本身造價遠遠低于版權費用。)生產商使用版權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獨家購買,第二種方式是多家購買。由于電子詞典中收錄的詞典數量影響,電子詞典的高價格也就可想而知了。
專業的電子詞典還有一個隱形的缺點就是——整本收錄。它指將某部電子詞典的內容“原封不動”地照搬到電子辭典內,其中“無用”詞語約占40%的電子辭典有限的空間,消費者還必須為這部分內容買單。
二、手機軟件詞典的發展
隨著智能手機日新月異的變化,手機軟件詞典現如今又有兩個分支——手機軟件詞庫詞典和手機軟件云詞典。
手機軟件云詞典背后代表的是相關網校和軟件制作商。例如,最近在學生中被大量使用的“滬江小D”和“滬江網校”。它通過軟件良好而舒適的應用界面,把網校中龐大信息數據庫與用戶對接,即可篩選出用戶想要使用的詞語信息,提供發音、例句,而不必把龐大的詞語數據下載到手機中。其優點是安裝、使用方便,無需付費。缺點是詞條不夠充足,專業性較強或者較為生僻的詞條搜索不到,或是得到一些精確度較差的結果。適合日語初、中級別學習者使用。
隨著智能手機CPU技術進步和儲存空間的不斷增加,手機軟件詞庫詞典的使用也在不斷增多。所謂手機軟件詞庫詞典是指類似于上文中的專業電子詞典,將詞條導入手機內存,通過中間軟件,和CPU的處理,達成傳統專業電子詞典的效果。甚至可以根據語言方向的不同來選擇詞典,以達到超出傳統電子詞典的專業效果。例如支持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的手機軟件的“歐路詞典”。其優點是利用了手機的資源,減少了支出。缺點是前期處理復雜。
三、三種詞典前景分析
綜上可見,上述三種電子詞典各有優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子詞典的兩大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電子詞典相對于紙質詞典的發展趨勢,又分為以下兩點:(1)人機交互功能的運用。從電子詞典誕生之日起,電子詞典就有被人詬病的難于記憶、易遺忘這個缺陷。而電子詞典卻有紙質詞典無法做到的人機交互能力,它可以記錄下使用者高頻率的查詢詞匯或者是相關聯的詞匯,為使用者進行推送性復習、“生詞本”等來強化記憶,易于使用者學習使用。(2)詞典數據庫更加完善,建立全面的相關性檢索。利用數據庫挖掘詞匯中的各種聯系,為使用者提供與查詢結果相關聯的詞匯,易于使用者學習使用。
第二,傳統專業電子詞典、手機軟件詞庫詞典和手機軟件云詞典三者之間相互沖擊的發展趨勢和帶來的相對空白的前景。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進一步深化,信息會呈現出爆炸式的遞增。加之智能手機在近年來取代MP3、MP4、電視機、收音機等的集成式發展勢頭,手機軟件云詞典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現在對手機軟件云詞典的運用還夠不充分,距離集社交、課程、資源交流于一體的發展平臺的規模還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有待后來者更進一步挖掘。
與手機軟件云詞典相比,手機軟件詞庫詞典更趨近于傳統的專業電子詞典,符合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但現階段幾乎只被語言或計算機專業者使用,普及率非常低,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調查結果分析
目前全國日語學習者約有105萬人,其中大連市更是全國日語學習較為集中的地區。依據近期對大連高校日語學習者調查,得出了時代發展信息條件下日語學習者對傳統紙質詞典、專業電子詞典、手機軟件電子詞典的使用情況:傳統紙質詞典使用人數只占1.2%,專業電子詞典使用比例為10%,手機軟件詞典使用人數占據絕大部分達到了86%。
調查結果顯示,紙質詞典幾乎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代替傳統紙質詞典的是現代電子詞典。高校中,不參與上述數據計算的高校老師(包括外教),幾乎都在使用專業的電子詞典。而在學生群體中,只有上述數據中顯示的10%左右的學生,在使用專業的電子詞典;絕大部分的學生群體(86%)還在使用手機軟件電子詞典。
參考文獻:
[1]盧茂君,李蕊.高校日語教學中電子詞典使用情況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5).
[2]任立平.智能手機給高校課堂帶來的困擾與應對措施探索——以日語課堂情況為例[J].知識經濟,2015(1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