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媛
摘要:本文結合作者課程改革體系構建實際,從典型工作崗位需求分析、教學標準、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選取和教學模塊設計、教學評價方式設計五個方面提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技術技能課程體系改革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 物流管理 課程體系 改革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162-01
一、改革的背景
目前很多高校開設了物流專業課程,但在設計方面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實踐項目少,大部分還是理論知識的灌輸;二是課程設置太泛泛,沒有特色,各課程教學內容單一重復。通過對國內外危險品物流研究、危險品物流人才培養、危險品物流課程開發的研究分析表明,危險品物流作為物流領域的一個分支其作用和影響已經逐漸顯示出來,但在現代物流理論快速發展的今天,危險品物流管理的研究才剛剛起步。目前還沒有高校明確設置危險品物流這個專業方向的課程,所以急切需要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開設關于?;窞檩d體的物流專業特色課程。
二、改革的目的和意義
面對吉林省危險品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專業技能人才需求問題就凸顯出來。目前吉林省開辦物流管理專業的高校有幾十所,與一般物流管理專業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相比,危險品物流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幾乎是一片空白。
我院物流管理專業按照服務吉林省一般物流、大宗物流、危險品物流行業的需求和基于工作過程的設計思路,結合物流企業崗位實際,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重構課程體系,設計開發出以一般貨物、大宗貨物、危化品為載體的物流管理專業技術技能課程,包括倉儲管理與操作、運輸配送管理與操作和物流綜合管理等三門課程,以期為吉林省乃至全國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危險品物流人才。
三、課程體系構建的主要途徑
(一)吉林省一般物流、大宗物流、危險品物流典型工作崗位需求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參照吉林省“十三五”規劃和吉林省危險品物流園區建設項目,注重課程設置與危險品物流企業的密切聯系性,深入到吉林省化工企業和危險品物流企業,對其物流領域和物流崗位的需求特點進行深層次的信息搜集、調查和分析,同時邀請吉林省的化工行業專家和學者,對省內化工企業和危險品物流企業的物流領域和物流崗位的需求特點進行研討,最終形成吉林省一般物流、大宗物流、危險品物流典型工作崗位的需求調研報告。
(二)撰寫校企合作下的物流技術技能課程的教學標準
我院物流管理專業與行業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教學計劃,提供實習、實訓設備,將企業培訓納入教學,派出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完成課程教學,共同完成三年內的人才培養。并分析出所需要的危險品物流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和人文素質,形成基于知識、能力、素質的物流專業課程的教學標準。
(三)重構課程體系,設計技術技能課程的教學模式
根據吉林省一般物流、大宗物流、危險品物流人才培養需要,打破原有課程的理論、實踐教學體系,結合物流企業崗位需求,重構課程,開發符合崗位需求的專業課程。形成以公共素質課程、職業技術技能素質課程、職業拓展課程和個性發展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
采用“理實一體”“教、學、做”結合,“學生主體、教師指導”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典型崗位的工作項目為核心,學生以工作崗位的角色進行整合操練,完成物流作業和管理業務。
(四)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選取和教學模塊設計
在物流企業中一般物流、大宗物流和危險品物流人才培養需要和典型崗位工作任務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出把培養變培訓三門職業技術技能課程,即倉儲管理與操作、運輸配送管理與操作和物流綜合服務管理三個典型工作崗位為主線設置物流專業技術技能課程,結合不同性質的貨物具體性質危險品或具體領域的危險品作業操作要點、流程整合課程的學習模塊,對學習模塊進行序化,設計具體的操作步驟或程序,進行學時分配,并針對課程的教學需求條件進行分析等,以保證課程的順利實施。
(五)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設計
靈活運用項目教學、案例分析、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方法,輔以微課、ppt、動畫演示等現代技術教學手段。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基礎上,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上崗所需的工作素質和能力,并培養其溝通、團隊協作、創新創業的職業素養。
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終結性鑒定、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具體實施評價方法是,將考核指標分解到每一個工作任務的各個環節中,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老師再依據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況給予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完成情況給予終結性評價,對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團結合作精神以及協調配合能力給予綜合素質評價。
參考文獻:
[1]劉淑華,布乃鵬.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整體優化研究[J].科技風,2017(1).
[2]何柳.新形勢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6(1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