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堅
摘 要 為了推動賀州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發展,針對賀州馬蹄種植情況,分析馬蹄在收獲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探究馬蹄機械收獲的實現與應用,促進賀州馬蹄全程機械化的發展。
關鍵詞 馬蹄;機械收獲;瓶頸問題;賀州市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64
2016年全國馬蹄深加工與保鮮技術研討會在賀州舉行,國內知名專家相聚賀州共同交流學術成果,為賀州、廣西乃至全國馬蹄產業發展問診把脈,探討了馬蹄品種退化、產業鏈短、收獲機械及貯藏保鮮技術落后等發展瓶頸問題,推動了賀州馬蹄產業健康發展。
1 賀州市馬蹄種植的基本情況及機械化現狀
中國馬蹄看廣西,廣西馬蹄看賀州。賀州地處廣西南部,馬蹄種植歷史悠久,馬蹄是賀州市獨具特色的水生經濟作物,已成為賀州市的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全國最大的馬蹄生產基地之一,賀州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優勢。轄區內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豐富、河流水庫眾多,沙田、鵝塘等馬蹄種植大鎮水利條件較好,完全達到了旱能灌、澇能排,排灌自如,對發展馬蹄種植極為有利。基于悠久的馬蹄種植歷史,當地農民也積累了豐富的栽培技術經驗。在種苗選留、大田準備、水肥管理、病蟲防治、產品采收、貯藏運輸、營銷和綜合利用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使得馬蹄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近年來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地板”抬高和市場價格“天花板”擠壓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人工成本上漲迅速。而馬蹄收獲仍以人工為主,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低,加之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農忙季節一天100多元都請不到人,導致經常出現收獲不及時,馬蹄在田中收不上來而變壞、變質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馬蹄的產量。隨著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被擠占,很多種植戶紛紛減少了馬蹄種植面積,給產業的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機械化率低制約著馬蹄種植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迫切需要加快馬蹄種植全程機械化發展步伐。提高產業機械化水平,是促進馬蹄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2 馬蹄產業機械化對策與措施
當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跨越的關鍵時期。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對現代農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戰略部署,指出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綱要》明確強調,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推進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并將農業機械化納入農業現代化重大工程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全國建設500個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左右[1]。為了推動賀州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特別是特色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的發展,農機部門在抓組織領導,力求高位推進的同時,抓緊密協作,力求聯運共促,下大力氣突破經濟作物生產的薄弱環節,力求跨越提升。
2.1 成立研發小組,加強組織領導
針對馬蹄收獲機械的推動與研究,成立了研發小組,由分管領導為組長,組織協調有關職能部門以及農業系統各產,統一認識、整合資源,形成高效的工作推動機制。
2.2 農機農藝融合,加強緊密協作
強化農機農藝有效融合,農機部門與農業部門加強溝通合作。制定高產高效機械化生產農藝規范,提高標準化程度,為實現農機農藝有效融合及轄區農機具開發和應用奠定基礎。農機部門借鑒相關產業的成熟技術,成熟的收獲機械設備,如馬蹄收獲機械;農業部門則改變馬蹄種植方式,如馬蹄起壟式種植,以及在底層加鋪薄膜等種植方式。通過幾次試驗發現,馬蹄具有獨特的生長方式,大部分的馬蹄生長在硬底層上,即使起壟以及輔薄膜也不能改變馬蹄往更深的硬底層生長,而改變了種植方式,導致馬蹄的產量及大果率都有所下降[2]。所以,在原來比較規范和標準的種植方式的前提下,尋求在收獲機械設備上找到突破口。
2.3 高校企業參與,加強技術支撐
根據本地區的土壤類型、耕作制度和種植模式,農業部門進行了系統調查,分析、比較和篩選了適宜馬蹄種植的栽培農藝,同時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及制造企業等技術力量等通力協作,加大了新機具研發力度,并提供了強大裝備和技術支撐。賀州學院機械與制造系的研發團隊從當地小田種植馬蹄的情況,以及人工挖掘馬蹄得到的啟發,研發出手扶拖拉機式小型馬蹄收獲機;海達機械設備公司從馬蹄收獲時挖掘和分離兩個技術難點出發,研發出中拖牽引式大型馬蹄挖掘收獲機,即采用螺旋葉片切割和輸送技術,把馬蹄地表泥土撥開,再用旋刀在馬蹄底層切松馬蹄生長層,用振動篩把馬蹄與泥土分離,通過人工撿拾,完成收獲作業[3]。兩種機型通過樣機在田間進行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4 財政資金扶持,加強政策支持
首先要加大對馬蹄種植戶的扶持,提高農戶種植馬蹄的積極性。其次要對產業機械化研發項目的扶持。研發工作是一個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過程,在研發過程得到資金的支持,更能激發研發團隊的創造性。最后,建立激勵獎補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全方位、多渠道促進賀州特色產業的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3 全程機械化中存在的問題
全程機械化是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我國農機化已取得長足發展,但要清醒地認識到,農機作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明顯短板。從機械化率的數字看,需要將農機化結構調整與農業結構調整相協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要起到引領作用。從機械化的質量來看,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農機作業方式總體比較粗放,精準化、標準化、高效化程度比較低,田間植保大多還是采用簡易背負式植保機械,亟待整體提升。傳統意義的農機化工作范疇,面向經濟作物、林果業、現代畜牧業、農村能源環保方面的機械化還比較薄弱。
4 結語
農業機械化是運用機械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農業綜合效益的動態過程,農業機械化永遠在路上。全程機械化每一個短板,都是當前農機化發展主要矛盾和巨大潛力所在,是農機化工作目標所向,農機化發展道路也要越走越寬廣。今后一個時期,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從薄弱短板環節入手,加快推進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促進農業機械化向全面機械化、高質高效機械化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羅揚志.賀州市八步區馬蹄產業現狀和發展對策[J].長江蔬菜,2007(9):66-68.
[2]黨革榮,耿端陽.農機發展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動化[J].中國農機化,2003(5):5-6.
[3]蘇鳳好.山區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6(7):18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