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旺
【摘 要】化學實驗不僅是解決化學問題重要手段,而且還是科學探究的主要途徑,化學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行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通過課外實驗活動加強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策略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化學實驗不僅是解決化學問題重要手段,而且還是科學探究的主要途徑,化學實驗在使學生進行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新課程更強調化學實驗的學習,不僅增加了化學實驗的數量,而且對實驗技巧的要求也有提高,本人結合十幾年的初中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實驗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做好演示實驗。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生的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而演示實驗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首先是要把握演示實驗在本節教材中的作用,明確演示實驗設計的思路,弄清演示實驗成功的因素;其次是準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器材,在課前反復操作,直到熟練的地步,對于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數并能及時排除;然后是掌握演示時間,注意與教學進度緊密配合。
因此新學期第一節課,本人做了一系列演示實驗:在燒杯中滴加幾滴無色的酚酞→滴入Na■CO■[草莓汁]溶液→滴入Ba(OH)■[草莓牛奶汁]溶液→滴入稀HCl[雪碧]。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再一個就是“玻璃棒點燈”,取少量KMnO■晶體放在器皿表面上(或玻璃片),在高錳酸鉀上滴2至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名,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被點著了,因此將不同的教材、內容,編成各種有趣的小實驗、小演示、化學小魔術既能放松學生身體、心理,又能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學生年齡、愛好,適當操作。
二、引導學生規范操作,樂于探究。
初中化學實驗,學生只有親自操作主動參與,才能對知識理解更加牢固,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已學知識的基礎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繼而通過交流、優化、深化,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學生多些指導,在學生基本操作時,我除了在課堂上演示規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還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如,主試管里裝入粉末藥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裝塊狀藥品要“一橫、二放、三慢豎”;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兩查、兩不、兩禁止”;液體藥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兩口緊挨、緩慢傾倒、加蓋放回”;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放手吸試劑、懸空滴液體、管口勿觸壁”。
在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裝置探究上,引導學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食品和裝置圖,通過分析每種儀器的用途,補充學生熟悉的可以代用的儀器,或者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自制的儀器,這樣儀器裝置可以組裝十幾種,并討論不同的裝置各有什么優缺點。近幾年中考,NaOH固體暴露在空氣中是否變質的探究,一直是考試重點。于是我把一瓶久置的NaOH展示給學生觀察,觀察完后學生對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①這瓶NaOH固體是否變質了?如果變質了,變成了什么物質?怎么檢驗是否變質?②這瓶NaOH固體是否全部變質了?③如果未全部變質,如何除去雜質得到較純凈的NaOH?④如果變質,變質程度是多少?通過這樣分析后,學生的思維開闊了許多,使學生既學習了課本知識,但不局限于課本知識,又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三、積極開展課外實驗活動,解釋實際問題。
近年來,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求知欲已不僅限于課堂教學,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利用學生帶來的家庭廚房里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生銹的菜刀,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等,通過這些實驗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單質、化合物的知識,而且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就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保護資源、關心社會的情感。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趁熱打鐵,結合燃燒與滅火實驗教學,布置學生課余時間到汽車加油站,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泉州新車站泉州火車站、晉江機場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汽車、火車、飛機,增強了對易燃易爆物質性質的直觀了解。初三化學中酸、堿、鹽溶液的學習中,學生知道pH試紙遇到酸堿性強弱不同的溶液時,顯示不同的顏色,可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確定溶液的pH值,它可以粗略地檢驗溶液酸堿性的強弱。課后指導他們利用pH試紙,檢驗學校周圍的水資源的酸堿性,學生從中不僅學會了基本實驗操作,也培養了他們利用化學實驗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實驗教學中教師的啟發講授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中,教師的啟發講授是起主導及核心作用的。通過教師的啟發講授,能夠使課堂上諸多的知識內容及討論話題,在學生的思維中巧妙和地聯結起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該實驗的教學目的或目標,啟迪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觀察和有序的操作。適時而隨機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解答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疑難,引導學生結合實驗事實和理解進行總結和概括。如在學生初次進入實驗室進行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前,啟發講授尤其重要,教師不僅要講授實驗操作步驟注意事項,還要指出在實驗中可能產生的錯誤,如有的學生在制取氧氣時試管炸裂,可以幫助其進行分析,總結出可能造成試管炸裂的原因。
總之,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能為學生形成化學基本概念和化學基礎理論提供感性認識的材料,能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積極性,能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教育,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因此,教師在實施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來精心設計每一個實驗,合理組織教材內容,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智能得到發展,創新能力得以加強。
【參考文獻】
[1]王云生.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代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12月第三期
[2]宋淑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山東省初中教師研修2010年8月
[3]李平.高效課堂教學與化學實驗創新設計,化學教育2011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