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靜
“自問自探”的教學模式即:激發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產生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相應的問題圖式以及相關的觀念性理解。它是從問題的提出走向問題的解決,從現實基礎走向發展可能。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重在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效率低、效果差。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在教學中也讓學生質疑,但是主要在“師問”的背景下進行的,每節課中質疑只有三兩分鐘,有的只是順便問問,并未達到“問”目的。“自問自探”教學把人的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目標,追求“生本教學”思想,從傳統的以“師教”為主向“生學”為主轉變,要在“生學”的前提下進行“師教”,“師教”不是教“答案”,而是以教促學。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觀認識,重視建立有利于學習者主動探索知識的情境。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其核心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教”。
構建高中生物“自問自探高效課堂”的策略之研究,涉及諸多問題,我主要探索和研究三大問題: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意識
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明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起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不是“包辦代替”。俗話說:“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教師要努力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幫助學生的同時,把關愛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并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鼓勵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探索,注重培養學生標新立異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得到自主發展。如在《伴性遺傳》的教學中,紅綠色盲的特點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交叉遺傳現象,女性患者的父親或兒子也為患者,對這樣的特點,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便進入一種心欲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簡單,又不知原因的矛盾狀態。我們可以讓學生帶著這種心態閱讀課本,自己動手寫婚配方式,畫遺傳圖解,最后觀察思考歸納出這三個特點,這樣在學習后面的伴X顯性遺傳病時,特點很容易就歸納出來了。
二、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探究的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外顯的教學活動形式,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生物學是一門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教師可以聯系實際,創設真實的自然社會情境,如現在社會中的環境問題、糧食問題、能源問題等都與生物學有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人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也都離不開生物學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列舉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中的實例,不僅能讓學生覺得生物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遙不可及,那么抽象,消除心里負擔,而且有利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經驗對所學的新知識進行意義建構,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印象。例如在學習《酶和ATP》之前,可以問學生一個問題:加酶洗衣粉為什么要用溫水浸泡洗滌效果好?為什么螢火蟲會發光?當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時,就會帶著很大的興趣去學習,這在無形中就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創設實驗情境,生物科學以實驗為基礎,觀察、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在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不僅能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實驗技能,還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及同學間的合作意識。生物科學神秘深奧,所涉及的內容往往由于太過抽象、復雜,離學生實際生活太遠而使學生難以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模型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模擬情境。如細胞有絲分裂的知識相對比較抽象,教師利用掛圖、多媒體視頻等手段創設模擬情境,甚至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采用不同的材料構建分裂過程模型, 化抽象為形象,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介紹DNA的分子結構特點時,利用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加深印象;又如DNA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微觀、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利用多媒體視頻進行動畫演示,則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并在觀察和思維活動中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究。
三、指導學習方法,提高自主探索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引導者的教師不能只以傳授知識為己任,學生有了自主探索的欲望和空間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更要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收集,學會合作,學會操作,學會思考……,形成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水平。
(一)指導學生學會收集生活中生物材料并帶進課堂,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善于觀察事物、現象,收集與生物有關的生活實例,積累生活經驗。如“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可先讓學生親身體驗下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在什么溫度下洗滌效果最好,然后課堂上進行交流,共同探索。這樣的課堂教學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合作學習是當今課堂教學的主流,可以說幾乎每一節課都可以看到學生的合作學習。“自問自探”的教學模式中學習者個體不能“自問”、“自探”時,需要“小組合作式”的“集體探究”。但學生的合作學習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教師精心指導與長期的培養。如“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學習,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事先不告訴學生具體的設計和操作方法,讓學生們互相合作去探究,過程中教師隨時“點難撥疑”,可以“以問促思”、“以問促問”,最后在學生總結實驗得與失的基礎上,教師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