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冬霞+陳敬霞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針對高效價冷凝集素所致血型鑒定困難進行深入的分析, 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對200例含高效價冷凝集素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同時進行抗人球蛋白試驗、冷凝集素效價測定以及紅細胞ABO血型鑒定等血型血清學檢測, 探討血型鑒定困難的原因。結果 當冷凝集素的效價在<1∶2~1∶32, 不會出現假凝集現象。當冷凝集素的效價>1∶64, 冷凝集素就會感染血型的鑒別測定。若對高效價的冷凝集素效的血液進行血型的確定, 就容易導致血型判斷出錯。如果對高效價冷凝集素血液采取反向定型時, 易將A、B、AB血型錯誤鑒定為O型。結論 由于患者體內冷凝集素的效價在增高時, 會對ABO血型鑒定的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臨床對于疑難血型的鑒定標本, 應盡量選擇科學的鑒別試驗方法進行排除, 最終正確鑒定ABO血型。
【關鍵詞】 高效價冷凝集素;血型鑒定困難;血清學檢查;抗人球蛋白試驗;ABO血型鑒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28
普通人的血清中都含有低滴度的冷凝集素, 一些腫瘤、EB病毒感染或者支原體等都會將滴度上高, 因此當血清檢出高效價的冷凝集素, 會給患者的血型的鑒別的測定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偏差較大的會出現血型鑒別錯誤的情況[1]。本次研究主要選取200例含高效價冷凝集素患者為對象展開研究, 對其進行血型的鑒別和測定, 現將研究內容和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間共收治了235例含高效價冷凝集素患者, 從中選取20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 男100例, 女100例, 年齡50~86歲, 平均年齡(76.32±5.21)歲。查體結果:全身皮膚沒有出血點, 肝脾沒有觸及, 胸骨沒有壓痛感, 竇性心律不齊, 心率78次/min左右, 淺表淋巴結沒有腫大跡象, 中度的貧血貌。實驗室檢查結果:網織紅細胞計數(RET):2.0%;血小板計數(PLT):282×109/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412 g/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32.2 pg;紅細胞平均體積(MCV):78.1 fl;紅細胞壓積(HCT):18.6%;血紅蛋白(Hb):77 g/L;白細胞(RBC):2.38×1012/L;
紅細胞(WBC):9.6×109/L。所有患者進行骨髓穿刺檢查結果表現為增生性貧血, 且貧血程度嚴重, 需進行輸血治療, 但是由于患者血樣在常規室溫下容易出現凝集的情況, 所以懷疑患者的血型是疑難血型, 需要將血樣送檢, 對血型進行重新鑒定[2]。
2 方法及結果
2. 1 RhD、ABO血型鑒定
2. 1. 1 微柱凝膠卡法 反向定型:BC管和AC管要分別加入已知B型和A型的微升的0.5%RBC懸液;正向定型:對照管和抗D、抗B和抗A各加入50 μl患者0.5%RBC懸液。使用專門的離心機進行5 min的離心, 后取出, 通過肉眼判定結果。
2. 1. 2 鹽水試管法 抽取每例患者5 ml的靜脈血, 經過離心分離處理得當血清樣品, 用生理鹽水對患者血清樣品的紅細胞進行洗滌, 并重復3次, 制成0.5%RBC懸液。反向定型:用3支試管, 標出OC管、BC管、AC管, 每個試管中分別加入患者的血清2滴, 再依次加入血型分型試劑RBC 1滴, 以3000 rpm的速度進行15 s的離心, 觀察結果。正向定型:用3支試管, 分別標出抗D、抗B和抗A。分別加入患者0.5%RBC懸液1滴, 再依次加入抗D、抗B和抗血型分型試劑2滴, 3000 rpm的速度進行15 s的離心, 觀察結果[3]。結果表明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的結果不一致, 見表1。后來經過37℃水浴處理5 min后, 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都確定為A型, 且RhD為陽性。
2. 2 血清冷凝集素效價測定方法 取患者的靜脈血5 ml, 在常規條件下進行離心分離, 然后從中移取血清0.5 ml, 采用生理鹽水對其進行稀釋一倍。每管加等體積經洗滌的正常人O型2%RBC懸液, 搖勻之后, 樣品放在4℃的冰箱中保存, 12 h后觀察現象, 以出現“+”凝集者為冷凝集素效價的終點。4℃時, 患者的血清凝集效價是1∶16395, 放入37℃的水浴30 min, 樣品凝集現象減退。
2. 3 抗人球蛋白試驗 取5 ml患者靜脈血樣品, 離心分離得到血清, 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紅細胞進行三次洗滌之后, 制成0.5%RBC懸液。在微柱凝膠卡待測孔中加入50 μl 0.5%RBC懸液, 確定為陰性對照組。立即采用離心機離心5 min后視覺觀察效果, 結果表明對照組和測定組樣品均呈陰性。
2. 4 冷凝集素對ABO血型鑒定的影響 當冷凝集素的效價在<1∶2~1∶32, 不會出現假凝集現象。當冷凝集素的效價>1∶64, 冷凝集素就會感染血型的鑒別測定。若對高效價的冷凝集素效的血液進行血型的確定, 就容易導致血型判斷出錯。如果對高效價冷凝集素血液采取反向定型時, 易將A、B、AB血型錯誤鑒定為O型。
3 討論
冷凝集素廣泛存在于人體血清中, 其正常值為1∶8~1∶16范圍之間, 但是當人體的冷凝集素效價偏高, 易發生血型鑒定誤判的情況, 給血型的鑒定帶來一定的困難[4-6]。研究表明在冬季遇到血型鑒定結果出現錯誤時, 其最主要原因是有高效價的冷凝集素的存在而干擾測定[7, 8]。因此在進行血型鑒定的研究實, 臨床上需要注意以下方面:①測定時要有適宜的環境和溫度, 溫度盡可能保持在37℃, 消除冷凝集素對血型鑒定試驗的干擾[9-11];②目前在進行血型鑒定時, 少數條件較差的醫院只能進行正向定型, 來對ABO血型進行鑒定, 建議在進行正向定型的同時, 還要進行反向定型, 進行正反向的相互印證, 才能做出最終的判斷;③對于紅細胞經生理鹽水洗滌后的正、反向定型過程中出現結果偏差的現象時, 應將樣品置于37℃水浴鍋中加熱5 min后再次觀察樣品現象。據相關報道表明, 冷凝集素的凝集能力和效價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37℃條件下冷凝集素在低效價時, 其凝集活性會降低甚至消失, 不會感染血型的測定和定型[12, 13]。
此外, 由于臨床實際操作過程中, 會遇到很多突發情況, 患者由于受到一些外傷導致失血過多, 急需要輸血, 但是輸血科又無法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吸收冷凝集素實驗, 所以在平時實踐過程中知識經驗的積累非常重要[14]。如果遇到試管法或者玻片法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結果不符時, 實驗者要進行全面的考慮, 排除不規則天然抗體影響和自己操作失誤以后, 要和臨床進行溝通, 詢問患者的病史和臨床用藥情況, 并及時重新進行抽血復查, 確定是否存在冷凝集素的影響[15, 16]。確定有冷凝集素影響之后, 輸血科要和臨床做好溝通, 確保患者在輸血過程中有專人陪護, 同時注意患者的保暖, 不要讓患者受涼, 并將輸注的懸液進行37℃的預溫處理, 進行緩慢滴注, 確保臨床輸血安全。經過上述一系列措施之后, 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不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也有效避免了醫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晨光, 龐桂芝, 趙慶偉, 等. 高效價冷凝集素致交叉配血困難分析. 現代預防醫學, 2007, 34(5):958-960.
[2] 余海燕, 王席, 丁后明. 高效價冷凝集素患者引起的血型鑒定困難1例報道. 中國現代醫生, 2008, 46(22):130-131.
[3] 李清, 古麗扎爾, 李志強. 吸收放散試驗在高效價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鑒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應用. 中國醫藥科學, 2012, 2(22):118-120.
[4] 劉維, 孫諾, 楊丹, 等. 高效價冷凝集素所致血型鑒定困難 200 例報告分析.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2):00227.
[5] 劉芳, 高新. 高效價冷凝集素所致血型鑒定困難200例報告分析.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6):67-69.
[6] 房平, 胡海穎, 來右貝. 高效價冷凝集素引起血型鑒定困難一例報告. 醫學檢驗與臨床, 2011, 22(6):139.
[7] 徐振明, 黃曉麗, 王亞煒, 等. 高效價冷凝集素引起血型鑒定困難一例分析. 實用醫技雜志, 2014, 21(1):64.
[8] 范宇. 高效價冷凝集素致血型鑒定困難1例報告. 遼寧醫學院學報, 2006, 27(4):85.
[9] 孔秀紅. 吸收放散試驗在高效價冷凝集素導致的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困難時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5):171-172.
[10] 馮素芳. 高效價冷凝集素引起血型鑒定困難1例. 河北醫藥, 2012, 34(7):1120.
[11] 馬鳳蓮, 魯會田. 高效價冷凝集素對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的影響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3):312-313.
[12] 林粵. 高效價冷凝集素誤定血型2例原因分析.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8):995-996.
[13] 王靜, 徐鳳娟, 葉宏輝, 等. 高效價冷凝集素對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的影響相關分析.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 2014(3):500-501.
[14] 鄒敏. 冷凝集素引起微柱凝膠法血型鑒定困難一例報告.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1, 20(9):100.
[15] 劉燕, 柳華平, 杜紅萍, 等. 高效價冷凝集素引起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困難1例. 中國醫藥指南, 2014(7):227-228.
[16] 陳芳, 文進. 高效價冷凝集素干擾ABO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1例報告. 醫學信息, 2014(20):635.
[收稿日期: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