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曉莉+宋芳
摘要:本文從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出發,以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為研究對象,探討當前經濟區域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一些相關的體制機制以及基于不同情況下的一些分配方法。
關鍵詞:經濟區協同發展 收益分配 體制機制 過程模型
中圖分類號:F4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69-04
一、緒論
(一)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與評價
區域經濟發展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階段,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它既包含了當地區域經濟總量的增長,也表現為區域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升級。一般而言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主要由主導產業、關聯產業和基礎產業組成,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實現產業結構功能的變化和產業利潤的提高。區域經濟學的研究是由德國經濟學家杜能(J.H.V.Thunec)開啟,他在1826年發表著作《農業和國民經濟中的孤立國》,在該著作中首次提出區域的問題,自此后區域經濟學理論開始逐漸產生和形成。
(二)選題的研究目的
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收益分配問題關系到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是區域合作能否長期實現的關鍵因素。國內外學者在對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收益分配進行研究時,也是在肯定其收益分配機制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的,但從整體而言,對區域經濟的收益分配機制的研究也是側重對其定性的分析,對其定量分析的較少。
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整體收益的最大化,以整體帶動部分的發展,部分促進整體收益的提高,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各個部分經濟效益的探討,對經濟收益該如何分配、分配多少等方面都要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區域經濟和諧發展,避免因收益分配不均所造成的合作問題。本課題就針對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機制進行研究,為實現成都經濟區收益最大化提供理論指導。
(三)選題的創新程度、理論意義、應用價值
1.創新之處
當前,大量學者都在分析構建收益分配的必要性,認為進行合理收益分配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對合作收益分配方案的研究還停留在“原則”的羅列上,尤其對各合作成員如何分配收益以及分配多少等定量分析尚未研究。本課題主要從著眼于當前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如何進行收益分配,其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分析成都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分配要素,并對每個分配要素進行分析,即分析這些要素對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影響。
(2)建立基于投入的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方法模型;基于實際貢獻大小的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方法模型;基于承擔風險的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方法模型。
(3)建立綜合以上三個因素的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方法模型。
2.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
成都經濟區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基礎環境日趨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經濟合作的進展緩慢,究其原因是經濟區協同合作中沒能形成適宜有效的合作模式以及缺少經濟區協同合作收益分配機制。在研究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中,就需要對經濟區協同合作中的這個難點問題進行研究。
本課題在實際調查、把握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概況的基礎上,分析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支持成都經濟區協同合作模式穩定運行的收益分配機制。該研究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成都經濟區經濟活力,促進成都經濟區的建設,推動樂山經濟進一步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機制研究的必要性
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是社會經濟體制發展下的產物,是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戰略,符合我國的發展要求和基本國策,需要長期貫徹和落實。盡管目前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無論是協同內容還是發展策略上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方法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我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效果也會越來越明顯,所產生的作用也會越來越突出。在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的調控下,區域經濟的發展將充分發揮其優勢,實現各地區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區域整體效益的提高。
根據2010年簽署的成都經濟區社會保障區域合作的有關規定,成都經濟區包括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市。我們采取簡單的博弈模型來進行分析。
第一種情況,這八個成員采取不合作的態度,以各自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設投資分別為a1、a2~a8,則成都經濟區總的投資量為A=a1+a2+a3+a4+a5+a6+a7+a8,由于同一區域距離較近和存在競爭關系,該經濟區投資后獲得回報會存在替代效應,因此各成員投資收益y(i)其中i表示第i個用1、2…8數字來表示的成員。就有:y=y(i)=d-A,其中d為常數。再設這八個成員的投資成本分別為b1、b2~b8,假設這些成員的投資成本都相等,即b1=b2=b3=b4=b5=b6=b7=b8=e,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博弈模型,博弈的策略就是各成員可以選擇各自的投資價值額,各方的博弈收益就是各自的凈收益H,即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成本。
通過對matlab計算出這些方式的最大值,然后得出方程的唯一解為a1*= a2*= a1*= a3*= a4*= a5*= a6*= a7*= a8*=d-e9,根據這個納什均衡的解,可以算出8(d-e)9,投資總量為,同時也能分別算出每個成員的最大收益和總體的收益。第二種情況是這八個市采取合作的態度,以區域經濟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設總體投資量為I,整個區域的收益應當為:y=y(i)×A -E×A=(d-A) A-E×A=(d-E)A- A2,得出收益最大化的最優解為(d-e)2,同時整個經濟區的總體收益。將情況一和情況二得到的總體收益進行對比,據此判斷。如果情況一大于情況二,說明情況一的不合作方式最優化。如果情況一小于情況二,說明情況二的合作方式最優化。
二、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體制機制研究
(一)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體制概述
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收益分配直接關系和影響到經濟區協同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具體的研究經濟區域協同發展收益分配體制的過程中,都充分肯定了收益分配在經濟區協同發展的重要性,都只是在定性分析收益補償機制,定量分析的很少,學者們都認為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的分配應具體從如何分配、分配多少以及如何補償、補償多少等作為協同發展的重點研究方向。
經濟區的協同發展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整個經濟區共同的發展,實現經濟區域整體的收益最大化,所以在實現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就必須明確考慮各個地方的經濟利益,即經濟區整體的發展帶動部分經濟的發展,而部分地區經濟的發展又促進整體的經濟發展,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包容的關系。在經濟區協同發展中,各個地區經濟難以有效地整合和統一是阻礙經濟區協同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嚴重地影響和干預了經濟區持續、穩定地協同發展。因此,只有加強對經濟區各地區經濟收益分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收益分配體制,才能保障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促進經濟區各地區共同發展,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本節主要分析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一些基本的特點,闡述在收益分配過程中應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以及影響分配的幾點要素,根據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的實際情況,探討適合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模式。
1.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特點
經濟區協同發展涉及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收益情況,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的幾點特點:
第一,具有協議性。經濟區發展協同收益分配并不是單方面的,而是由多個區域組成的,收益分配實質也是一個協商的過程,經過具體的分析和協商談判,以確定合適的分配方案。這樣做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保障各個地區合作的穩定性和收益的公平性,綜合考慮各個成員的意見,避免產生不同的分歧點,影響經濟區域的發展。
第二,具有動態性。經濟區域協同收益分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收益的分配會根據經濟區在一定的時期內的收益情況而進行具體的調整,而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所投入要素的不同,經濟區域所產生的收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其收益分配補償機制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而不斷地調整。
第三,具有復雜性。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收益分配涉及各個地區的經濟情況,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經濟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針對各個地區資金的投入、無形成本的投入、承擔的風險等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從而制定一個合適的、公平的收益分配方案。
第四,具有合作性。經濟區域協同發展是由經濟區域內各個部分相互合作而實現的,各個部分之間是一個相互合作的關系,但在具體的收益分配中,又各自是一個競爭的狀態,所以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體制機制,保障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是減少各個經濟區域合作成員矛盾,保障經濟區協同發展穩定性的必然要求。
2.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原則
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關系到經濟區域合作成員的收益分配情況和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區域協同發展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所以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必須滿足以下幾點基本原則:
首先,要保障其科學性和公平性。經濟區協同收益分配不是盲目進行的,而是在一定的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實現的,具有客觀性。同時,收益分配要從經濟區域合作成員在經濟區協同發展過程中,所作出的貢獻、所承擔的風險以及所投入資金等各個方面來考慮,要具有科學性和公平性。
其次,要遵循其動態調整原則。經濟區協同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投入的資本和對整個區域的貢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判斷的。因此,其收益分配原則也應該要滿足其動態調整性,保障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時效性。
再次,經濟區域合作成員要充分參與。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要考慮每一個組成成員的根本利益,在收益分配體制制定過程中,要聽取他們的意見,統籌兼顧,確保收益分配制度的完善性。在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標準和要求,遵循相應原則,充分考慮各個部分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收益分配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公平性,使各個成員、組織更加容易接受,更能發揮各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參與率,保證協同發展的持續、穩定性。
最后,由宏觀主體主持分配的原則。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體制要保證其有效性,就需要建立一個相應的合作聯盟,根據各個部分在經濟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收益分配。在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中,各個區域都以追求收益作為協同發展的目的,各個成員的資金投入和區域貢獻也都是在一定收益的條件下進行的。在市場經濟的情況下,更加不可能依靠行政命令來實現各部分的利益讓步,因此,堅持宏觀主體主持分配的原則,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各個部分的收益分配,依靠稅收等手段從獲益較多的成員中收取部分收益,將這些收益轉移給收益較少的成員,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提高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時讓收益較多的地區帶動收益較少的地區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經濟區域整體的發展,促進經濟區域各成員間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和穩定性,保障各經濟區協同發展的健康性和持續性。
3.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要素
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都需要考慮其基本的要素,要起到其相應的影響力和作用,來保證收益分配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般而言,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收益分配要素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對整個區域的貢獻。經濟區協同發展本身就是各個區域合作發展,區域貢獻值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經濟區的收益情況,所以在進行收益分配時也要著重考慮合作成員的貢獻值,收益與其貢獻值之間是成正比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成員之間深入的合作,提高成員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各成員的投入。各成員的投入除了有形的資金和基礎設施以外,還包括人力資源和管理經驗等無形的資產,在進行利潤分配中,應合理地評估各成員的投入,以此作為收益分配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為成員創造更大的經濟收益。
第三,各成員所承擔的風險。經濟區協同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風險和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在制定利潤分配方案時,要考慮各成員的風險承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將成員榮辱與經濟區域發展綁定起來,提高經濟區域抗風險能力和成員抗風險的積極性。
第四,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考慮其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主要是為了防止部分成員“偷懶”“搭便車”等行為的發生,既是為了提高成員的積極性,同時也是為了促進經濟區域的良性發展。
4.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分配描述
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是為了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了實現本地區經濟全面的發展,提高區域經濟的收益而形成的協同發展、共同合作的模式,以保障經濟區發展合作收益和分享合作收益。
“合作收益”存在間接收益,經濟區人力資源的增加,貢獻值的提高等,在市場的宏觀調控下,實現各地區經濟的流動和分配。“直接收益”則是在協同發展過程中直接產生的經濟收益,下面就主要對直接收益進行重點的分析和闡述。
經濟區域協同發展的經濟收益,主要是以稅收的手段形成的。在形成合作收益以后,根據各成員所做貢獻、投入成本、承擔風險、合作積極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出發,考慮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的合理分配。
(二)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階段過程模型
根據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基本要素:建立收益分配模式,并通過收益分配方案進行體現。由于收益分配是一個協商調整的動態過程,所以在考慮其基本的影響要素以外,還要綜合各成員的意見,以保證經濟區協同發展。如何保證收益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讓各個成員都能更好地接受,并且更快地實施和有效地合作,下文就擬構建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階段過程模式。
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模式主要由兩個階段構成,第一階段,要根據各成員參與的實際情況,從投入、
貢獻值、風險承擔能力和參與積極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完善收益分配方案,初步建立一個比較綜合的、合理的分配方案。第二階段,在初步形成分配方案以后,根據各成員的滿意度,對成都經濟區收益分配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以提高方案的認可度。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市對有形資產的投入,表述為a1、a2、a3、a4、a5、a6、a7、a8。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市對無形資產的投入,表述為b1、b2、b3、b4、b5、b6、b7、b8。其中,有形資產的估算主要表現為對具有價值和有形的實物形態的資產,無形資產的估算主要表現在具有價值的無實體形態的資產,如人力資本、品牌價值等。
1. 基于投入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方法
在經濟區協同發展過程中,成都經濟區各個部分和成員都會投入相應的要素,以保證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創造整體收益的物質基礎,以保證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各個地區在協同發展中,其投入多少與收益分配多少是成正比的關系。表示為:
ciai+bi=c1a1+b1=c2a2+b2=c3a3+b3=c4a4+b4=c5a5+b5=c6a6+b6=c7a7+b7=c8a8+b8
其中,i表示8個成員分別為1、2……8,ai+bi表示第i個成員的投入,ci表示第i個成員獲得的收益。所以,進而也可以推算這八個地區所獲得的收益,表示為:
其中,∑(ai+bi)表示8個成員地區的總投入,di表示第i個成員地區收益與投入的比例關系,根據多投多得、少投少得的原理,各成員地區收益與投入的比例應當相等。但各個地區的投入,也要確保其有效性,不能盲目地追求收益分配而投入,而是要結合本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在整體規劃下進行科學、合理、有效地投入。具體而言,各地區的投入要由其投入要素、投入價值估算以及投入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系數三個階段確立。
首先,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方案要根據各個地區投入要素為依據。主要包括:有形資產識別和無形資產識別兩個方面。簡而言之,有形資產識別是指投入過程中具體的、可量化的、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資產。而無形資產則是指無物體實質的資本性資產。如:人力資源、產品市場價值、商譽等。
其次,各地市投入要素價值估算。主要包括:有形資產價值估算和無形資產價值估算兩個方面。有形資產價值估算是指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的各個區域整體規劃下的投入,是可以通過區域發展和各成員投入的有形資產進行具體地判斷和評估的。而無形資產評估則是考慮各地區人力資源的投入、商譽等無形資產的價值,無形資產的評估不能具體地依靠數據和資產進行評估,而是要考慮市場影響值,根據相應的評價法進行評估。
最后,基于投資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系數確定。收益與投入是一個成正比的關系,所以在對成都經濟區各部分區域進行收益分配系數確定的時候要考慮各成員的投入,以得出各個地區收益分配的情況。
2.基于實際貢獻大小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收益分配方法
各地市對整個區域經濟發展實際貢獻的評估。在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區域環境和經濟情況的不同,各個地市在經濟區所起到的作用也不盡相同,有的地區起到關鍵的主導作用,有的地區則屬于從屬地位,也就是說每一個區域其對經濟區發展的貢獻值是不盡相同的,有的起決定性作用,有的起輔助性作用,是一個促進與包容的關系。因此,在對各個區域利益分配時,既要根據實際情況,同時也要滿足統籌兼顧的原則,在保證各區域收益分配合理、公平的同時,對處于弱勢的地區要充分體現其貢獻值,以提高其協同發展的積極性,以整體帶動部分發展,從而實現經濟區共同發展。
衡量貢獻大小的方法有:第一,比較各地區經濟收益在整個區域的比例。第二,比較各個區域收益增加值在整體增加值的比例。可以根據各地財政收入的多少,來確定實際貢獻的大小,設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的財政收入增加值為△E1、△E2、 △E3、△E4、△E5、△E6、 △E7、△E8,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可以得出公式,其中Ti即為各地市的分配系數
如上圖為2015年成都經濟區各城市財政收入情況,根據以上數據就可以衡量經濟區中各城市的貢獻大小。
3. 基于承擔風險的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收益分配方法
基于承擔風險的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收益分配方法主要有三個步驟:1.風險識別;2.風險評估;3.風險承擔。
第一,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風險評估的前提,一般而言,經濟區協同發展主要存在的風險有:市場風險、環境風險和合作風險、經營風險。每一種風險對區域經濟的發展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這就要求各個區域在協同發展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風險識別能力,預測風險,降低風險。
第二,風險評估。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在對風險進行識別后,就需要對風險進行充分地評估和衡量,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
第三,風險承擔。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可以量化各個地區承擔的風險,但還不足以進行相互的比較,需要對風險產生的損失進行量化。
4. 基于合作積極的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收益分配方法
將合作經濟性作為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一個考慮要素,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各個區域協同發展的積極性,以減少“搭便車”的行為,在進行收益分配時,要考慮各個成員具體的工作情況、任務完成情況,收益分配與工作狀態和工作完成成果是成正本的。各個地市積極程度的衡量,應由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的合作聯盟委員會進行統一的評估,根據各成員協商的評判標準進行評判。
假設成都經濟區各城市的合作積極性的評估結果為F1、F2、 F3、 F4、F5、F6、F7、F8,按照經濟區內各城市所分配的合作收益與其合作程度成正比關系,可得基于合作程度的收益分配系數公式:
其中i=1、2、3、4、5、6、7、8分別代表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個地市,Fi為各地市各自的基于合作程度的分配系數。
三、結語
經濟區協同發展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在相互合作和協同發展的基礎上,以部分促進整體,以整體帶動部分經濟的發展,以實現經濟的全面提高,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加強對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方面的研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提高經濟區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是保證經濟區協同發展持續、穩定的一個核心依據。
本文通過對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各方面進行具體地闡述,重點構建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模型,分析其本質特征和具體的體現,根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則和要素,以制定合適的收益分配制度。同時,分析了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過程中的一些影響因素,建立成都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階段模型,以保障經濟區協同發展收益分配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公平性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Jerry Patchell,Kaleidoscope.Economies:The Proeesses of Cooperation Competitionand Control in Regional Eeonomic Development[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96,86(3):481-506.
[2]白晉湘.基于協同的武陵山區區域農業品牌發展戰略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07(3).
[3]陳迪.基于PERE區域協同發展的城市成長[J].現代城市研究,2006(11).
[4]陳玉和,吳士健,田為厚.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差異互補與協同[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