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娟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討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40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對照組行常規修復治療, 觀察組實施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法治療, 對兩組患者治療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顯效11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19/20), 對照組顯效10例, 有效4例, 無效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14/2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結論 在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中, 采用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方法值得借鑒。
【關鍵詞】 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牙體牙髓;正畸修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42
從臨床實踐來看, 恒上前牙牙折是口腔門診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 常規的去除牙周、斷端后再行修復的方法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整理效果并不理想。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 發現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作用于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具有比常規修治療方法更好的效果[1-3]?;诖耍?本次研究就將通過病例比較的方式, 對該療法的實際效果進行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本院牙科接收的40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性抽簽分組的方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
觀察組中男12例, 女8例, 年齡28~32歲, 平均年齡(28.31± 1.23)。對照組中男10例, 女10例, 年齡25~38歲, 平均年齡(29.09±2.97)。納入標準:患者均單發性上前牙, 深度2.0~3.7 cm, 平均深度(2.43±0.42)cm。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對比治療的目的, 并自愿參與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去除牙周修復斷端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如下:首先對患者的牙根管進行治療, 經過2周的觀察若患者未出現任何并發癥則進行正畸治療, 在根管內用鋼絲進行固定并將其作為牽引樁, 以牽引樁至牽引弓的位置作為壓根牽引的實際距離;每周進行復診, 以將牽引弓和牽引樁調整至合理的位置, 該組患者在完成4~8周的牙周治療后, 根據患者的年齡再進行相應的治療, 對于年齡不足18歲的未成年患者根據其牙周情況進行保留修復或鄰牙連冠修復治療, 成年患者則以牙冠延長術進行斷齒修復。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行相應的抗生素治療[4]。觀察兩組治療效果。
1. 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牙體修復完好, 根尖周組織正常, 無松動, 切緣齊整;有效:治療后, 借助X線檢測發現, 患者牙體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且根尖周圍組織恢復正常:未出現松動的情況, 切緣較同名牙切緣短1 mm左右;無效:治療后, X線片檢查結果提示患者根尖周組織病變并依舊存在比較明顯的松動??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顯效11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19/20), 對照組顯效10例, 有效4例, 無效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14/2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
3 討論
臨床實踐證明, 常規應對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治療多是去除牙周后在進行斷端的修復治療, 這種治療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 但治療周期普遍比較長, 而且會對患者的牙斷跟結構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患者發生各類并發癥的可能性也比較高[5-8];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使用了牙體牙髓聯合正畸修復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該治療方法的優勢不僅在于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患者牙周組織和牙斷根的結構, 而且還會對患者的牙齒固定性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顯效11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19/20), 對照組顯效10例, 有效4例, 無效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14/2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治療同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 正畸修復治療能否達到預期效果, 其關鍵在于保留牙根和樁冠的固定力[9, 10];②牽引力必須與牙長軸的方向一致,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不斷對牽引樁和牽引弓進行調整;③ 斷齒處于牙齦水平下的距離將直接影響牽引距離, 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牙周組織增生, 可將斷緣和齦緣的距離增加1 mm[11-14]。
綜上所述, 在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臨床治療中, 采用牙體牙髓聯合正畸治療, 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但在臨床實踐中對于每個環節的操作步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才能將治療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白宏奎. 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經牙體牙髓正畸修復療效.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9):86.
[2] 黃平. 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效果分析. 養生保健指南, 2016(25):285.
[3] 鄧斌. 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處理恒上前牙齦下牙折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5, 31(12):82-83.
[4] 夏春杰. 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處理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療效觀察.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5(5):55-56.
[5] 秦春梅, 吳鵬. 分析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效果.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17):113-114.
[6] 龔紅. 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效果分析.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5):133-134.
[7] 欒培勝. 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療美容, 2015(3):121-122.
[8] 汪映泉. 牙體牙髓-正畸-修復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臨床效果分析. 當代醫學, 2011, 17(33):70.
[9] 劉冰. 恒上前牙齦下牙折行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5(15):122-123.
[10] 胡岳輝. 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處理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的預后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33):114-115.
[11] 潘潔, 鄧輝, 劉亦洪, 等. 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合處理恒上前牙冠根折的臨床觀察.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12, 16(5):444-446.
[12] 陳宇, 李國慶. 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效果探析.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3(6):2.
[13] 馬建薇, 沈紹瑩, 何紅. 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效果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5(10):15-17.
[14] 董斌, 張兵. 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效果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22):3100-3102.
[15] 孫華. 牙體牙髓正畸聯合修復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效果分析.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17):3146-3147.
[收稿日期: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