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6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在基本治療的基礎上使用胰島素泵連續皮下注射治療, 對照組在基本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靜脈滴注胰島素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7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0.00%(27/30),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82, P>0.05)。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2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6.4052, P<0.05)。結論 在基本治療包括補鉀、補液等基礎上, 使用胰島素泵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進行治療, 可實現對臨床療效的有效提升, 將病癥對患者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 促進康復。
【關鍵詞】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64
在糖尿病患者數量持續上升的情況下, 其主要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發病率也表現出急速上升的趨勢[1]。為將臨床對該類患者的癥狀改善效率進行提升, 本院對2016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具體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按照盲選原則在本院2016年1~12月所收治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選取6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30例。其中, 對照組男20例, 女10例, 年齡25~73歲, 平均年齡(49.87±7.72)歲;患病時間2~3年, 平均患病時間(2.01±0.34)年。觀察組男19例, 女11例, 年齡27~75歲, 平均年齡(50.41±8.14)歲;患病時間1~4年, 平均患病時間(2.31±0.5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臨床癥狀 入院時本組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意識障礙, 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 且存在飲食過量、飲水量偏大以及尿量與頻率增加的情況。結合尿液檢查發現, 60例患者尿糖糖都高于“+++”, 其中尿酮在“+++~++++”之間。經過血液檢查發現, 血糖15.92~35.01 mmol/L, 血中鉀含量2.6~4.9 mmol/L,
對應鈉含量108.57~143.87 mmol/L。
1. 3 方法 經確診后, 立即開建兩條靜脈通道進行緊急救治, 一條進行補鉀、補液等基本治療, 另一條則用于對胰島素進行補充, 具體治療方式如下。
1. 3. 1 基本治療
1. 3. 1. 1 補液 因該類患者尿量偏高, 均存在不同程度脫水癥狀, 需給予補液治療。主要使用生理鹽水滴注, 使用量不得超過患者體重10%。同時, 在補液前2 h左右, 需要進行快速補液, 劑量在1800 ml左右, 過后補液速度控制在500 ml/L左右, 逐步降低至200 ml/L。
1. 3. 1. 2 補鉀 若患者尿液量>40 ml/h可以進行補鉀治療, 劑量一般為5 g/24 h。當患者基本病癥穩定后, 可預防性使用鉀鹽口服治療, 劑量為5 g/d。
1. 3. 1. 3 糾正酸堿度 若患者pH值<7, 二氧化碳濃度<13 mmol/L時, 可使用注射用碳酸氫鈉溶液靜脈滴注。
1. 3. 2 胰島素治療 在本次治療中, 觀察組使用胰島素泵進行皮下持續注射治療, 初始劑量為0.1 U/(kg·h), 當患者血糖降低到14.0 mmol/L時, 將劑量減半。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進行靜脈滴注, 劑量在0.1 U/(kg·h)。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低血糖發生情況。
1. 5 療效評定標準[2] 結合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對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定。若各類不良反應均消失, 經檢測空腹血糖含量<7 mmol/L, 同時尿酮體檢測結果表現為陰性, 血常規、電解質檢測等均正常, 則視為顯效;若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 同時空腹血糖含量控制在7.0~10.0 mmol/L之間, 經檢測尿酮檢測為“+”, 對應血常規、電解質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 則視為有效;若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加重, 空腹血糖嚴重高于正常值, 則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7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0.00%
(27/30),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82, P>0.05)。
2. 2 兩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1例(3.33%)患者出現低血糖, 對照組為8例(26.67%)患者出現低血糖, 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6.4052, P<0.05)。
3 討論
糖尿病為臨床主要慢性病癥, 在發展中易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不良反應, 其中以酮癥酸中毒最為嚴重, 其病發較為迅速, 且發展速度極快, 存在一定死亡率[3-6]。在臨床治療過程中, 使用胰島素治療為最直接且有效療法, 結合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以及酸中毒等, 可在最短時間內穩定病情, 幫助患者脫離危險。但在治療中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3. 1 補鉀 該類患者一般都存在鉀含量偏低的情況, 而部分患者受到酸中毒、脫水等因素影響, 血液中鉀含量可能表現為上升的趨勢, 也可能偏低或者正常, 為此, 在病發初期血鉀含量并不能代表患者真實情況, 需要結合尿量與復查結果進行補鉀治療。結合臨床經驗, 當尿量>40 ml/h時即可進行預防性補鉀治療。但需要對計量進行控制, 不可>6 g/d, 以免患者出現高鉀血癥[4, 7]。
3. 2 補液 該類患者基本存在脫水的情況, 需要及時給予補液治療, 可能使得胰島素充分發揮其作用。在補液時, 應當按照由快到慢、先鹽后糖的原則[8-10]進行。
3. 3 胰島素治療 糾正血糖量以及脂肪等代謝紊亂的關鍵在于合理使用胰島素。作用于人體后, 在發揮對游離脂肪酸釋放抑制作用的同時, 避免其在肝內轉化為酮體, 增加葡萄糖的使用率[11-13]。同時, 結合本次觀察可以發現, 在給予胰島素治療時, 借助胰島素泵進行給藥, 可實現對低血糖癥的有效預防。原因在于, 該給藥方式能對胰腺分泌功能進行模擬, 結合人體真實需要將對應劑量胰島素注射至體內, 可實現對血糖的穩定控制, 避免大幅度變化, 出現因胰島素使用過量而出現低血糖癥。兼具備改善大劑量使用胰島素后藥效不持久的問題, 實現對胰島素的合理運用[5, 14]。
結合本次觀察發現, 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給予及時補液、補鉀、糾正酸堿平衡以及合理使用胰島素治療等措施, 可幫助患者迅速穩定病情, 保障生命安全, 同時采用胰島素泵給藥的方式, 能實現對低血糖癥的有效預防。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7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0.00%(27/30),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82, P>0.05)。觀察組1例(3.33%)患者出現低血糖, 對照組為8例(26.67%)患者出現低血糖, 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6.4052, P<0.05)。
綜上所述, 在基本治療包括補鉀、補液等基礎上, 使用胰島素泵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進行治療, 可實現對臨床療效的有效提升, 將病癥對患者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 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 劉滄.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臨床效果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3(2):28-29.
[2] 胡麗玲. 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護理臨床觀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24):160-162.
[3] 劉艷. 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措施及護理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3):207.
[4] 金月仙. 79例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護理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6):139-140.
[5] 柳王芳. 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及護理對策.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78):259-260.
[6] 徐燕.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與護理.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 34(10):1555-1556.
[7] 鞠淑梅, 王淑平.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與護理. 吉林醫學, 2014, 35(1):204-205.
[8] 陳美, 李棋蕊.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與護理. 中國中醫急癥, 2008, 17(10):1480-1481.
[9] 葉寶霞, 馮曉敏, 熊曉美, 等. 中心靜脈壓監測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中的應用. 護理學雜志, 2010, 25(3):22-23.
[10] 李素香, 鞠昌萍, 金暉, 等. 血酮檢測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急救中的應用與護理76例.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5, 21(2): 13-14.
[11] 王寶琴.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及護理.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8, 4(4):45-46.
[12] 盧賢秀. 22例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及護理措施. 中外醫學研究, 2013(22):125-126.
[13] 黃曉麗.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護理.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3, 35(3):423-424.
[14] 張蕊, 高巖松.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與護理.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09, 38(4):318.
[收稿日期: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