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歡歡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方法 208例新生兒黃疸患兒, 按照接受治療模式的不同分為結合治療組和單一治療組, 各104例。結合治療組患兒給予藍光照射聯合茵陳五苓散治療, 單一治療組患兒僅給予藍光照射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結合治療組有效率為98.1%, 高于單一治療組的89.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合治療組血清膽紅素水平為 (56.43±29.87)μmol/L, 黃疸消退時間為(5.88±1.54)d, 優于單一治療組的(204.32±22.58)μmol/L、(8.17±1.69)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新生兒黃疸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同時也可以改善血清膽紅素水平, 縮短患兒黃疸消退的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茵陳五苓散;血清膽紅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71
新生兒黃疸屬于新生兒時期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這一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新生兒肝功能發育不完善, 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呈現出升高的現象, 進而導致新生兒的皮膚、鞏膜以及黏膜出現黃染現象, 應該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1-3]。本文選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8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 實驗結果現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8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 其中男109例, 女99例, 日齡最大45 d, 最小2 d, 平均日齡(23.7±8.9)d。按照患兒接受治療模式的不同分為結合治療組和單一治療組, 各104例。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在入院后均采集靜脈血, 測定其膽紅素值, 按常規留置靜脈留置針, 以滿足常規補液的需要。結合治療組患兒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藥方為茵陳五苓散, 組成:茵陳10 g, 豬苓、白術、茯苓以及澤瀉各5 g, 1劑/d, 用水煎服, 煎至60 ml后分早、中、晚3次服用;西醫治療方法為藍光照射, 將恒溫箱藍光治療儀進行預熱, 佩戴好眼罩, 脫去患兒衣物, 暴露其全身, 做好會陰部位的保護, 并將患兒放入完成預熱的治療箱中, 記錄照射時間, 并監測患兒的病情變化以及生命體征[4-6]。單一治療組患兒給予藍光照射治療, 治療的方法、時間等均與結合治療組患兒相同。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水平以及黃疸消退時間等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療效評價標準[7]:患兒治療后黃疸現象消退, 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為顯效;患兒治療后黃疸現象有所好轉, 血清膽紅素水平有所下降認定為改善;患兒治療后黃疸現象無變化, 血清膽紅素水平無降低甚至是升高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改善)/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結合治療組有效率為98.1%, 高于單一治療組的89.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相關治療指標比較 結合治療組血清膽紅素水平為 (56.43±29.87)μmol/L, 黃疸消退時間(5.88±1.54)d, 優于單一治療組的(204.32±22.58)μmol/L、(8.17±1.69)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發育并不完善, 其在發生新生兒黃疸時如果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救治可能使膽紅素沉積于新生兒大腦, 形成膽紅素腦病, 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新生兒死亡, 由此可見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8-12]。
新生兒黃疸在中醫上屬于“胎黃”的范疇, 在運用中醫藥物實施治療的過程中茵陳、豬苓、白術、茯苓以及澤瀉等藥物具有利濕退黃、健脾益氣、解熱除濕以及利水行竅的目的, 可以達到健脾退黃之功效, 而西醫藍光照射可以使未結合的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的異體結構, 經腎臟排出新生兒的體外, 從而減少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含量, 由此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對于新生兒黃疸患兒來說具有著理想的治療效果[12-18]。在本次試驗研究中, 結合治療組有效率為98.1%, 高于單一治療組的89.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合治療組血清膽紅素水平為 (56.43±29.87)μmol/L, 黃疸消退時間為(5.88±1.54)d, 優于單一治療組的(204.32±22.58)μmol/L、
(8.17±1.69)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案為新生兒黃疸患兒提供治療, 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同時也可以改善血清膽紅素水平, 縮短患兒黃疸消退的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靜, 張靜, 高翔羽, 等. 發光二極管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5):9-11.
[2] 從欣, 吳纓.茵梔黃顆粒、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及苯巴比妥片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早期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6, 8(4):429-431.
[3] 瞿運萍.新生兒黃疸采用中西結合治療的效果觀察.醫藥前沿, 2016, 6(9):151-152.
[4] 郭春生, 李雅麗.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6, 32(3):229-230.
[5] 盧衛娜.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16):113-114.
[6] 王潔.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1(1):87.
[7] 劉笑夢, 周麗芳.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140例療效觀察.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2, 4(6):557-558.
[8] 方芳, 肖芳, 羅振芳, 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260例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 2009, 19(3):173-174.
[9] 李樹魚, 張晚魚. 中西醫結合防治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 10(18):4325.
[10] 曹建華, 卓彩鳳.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85例療效觀察.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 2009, 11(10):107-108.
[11] 李艷萍, 李龍. 中西醫結合治療早產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6):71-72.
[12] 李麗萍, 李蓉.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150例療效觀察. 醫藥前沿, 2012, 2(31):107-108.
[13] 田勇, 陳天敏.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36例療效觀察.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2, 23(4):456-457.
[14] 姚敏, 鄭叔康. 中西醫治療新生兒黃疸36例療效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2, 33(5):611.
[15] 馮永歌. 中西醫結合治療足月新生兒黃疸146例療效觀察.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1, 3(6):559-561.
[16] 袁衛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足月新生兒黃疸78例療效觀察.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14):3172.
[17] 官惠群. 160例中西醫結合治療足月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 醫學信息, 2013, 26(1):165-166.
[18] 付妍, 劉明.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60例臨床觀察.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21):87.
[收稿日期: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