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瓏+何建坤
摘要:當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也在不斷的發展當中,尤其是目前城市各種各樣的功能作用不斷加強。城鄉規劃的未來將如何發展,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城鄉規劃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城鄉發展的現狀,為今后城鄉發展規劃奠定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城市化 發展 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98-01
一、城鄉規劃的現狀
眾所周知城市化的發展主要是從最初的工業化的發展產生出來的。最開始是因為工業化的誕生,使很多企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并且因為這些勞動所帶來的就業機會、報酬和生活環境這些因素都有非常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從而導致了農村的很多勞動力開始向城市進行轉移。由于工業的不斷發展。導致了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許多城市的面積也在不斷擴大。這些原因被認為是近代城市規劃的開端原因。
西方國家在工業化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貧民階層的問題,可是這些問題在中國并沒有出現,也可以說,中國并沒有發生貧民窟的現象。這并不是說中國沒有貧民窟,只是中國的貧民窟并沒有集中的出現,只是分散的出現而已。
中國的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解放農夫群體。只有農民的經濟被解放了,才能夠進一步地進行城市化的改革。很多農民都是在城市和鄉村的結合部位生活,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依靠著辛苦的勞動賺取微薄的收入。他們在生活上并不穩定并且十分閑散,不能說這個人群沒有受到政府的關愛,可是這些人群正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壓力之下,出于種種原因,他們的生活相對拮據。
二、城鄉規劃的發展
理想的城市和鄉村的結合和結構主要隱含了兩個主要的特點。其中一個是將地方上的鄰居作為城鄉的最原始最初級的組織單位。可是這些原始的組織也擁有一定的資質的權利,就好像是城市里的村莊。這種思想所包含和關注的焦點是組成部分的地方性。最好的社區生活主要是通過合理的低密度的小型社區構建而成的。理想的城市應該是干凈、整齊、有序、清晰的。
農村并不能夠因為城市的發展,就成為城市的犧牲品,因為很多的鄉村從美學的角度來看,鄉村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在某些方面要比城市的質量高出很多。城市里面的很多優勢并不能夠因為分散的一點好處就對鄉村進行舍棄。目前不管是就業還是上學,人口的密集可以讓設施和聯系變得更加的多樣化。
從一個更深層次的制度層面來講,城市和鄉村的二元結構的形成,是依靠著城市的規劃所能夠解決和發展的,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問題、看待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城市和鄉村的規劃和建設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由于社會、經濟和歷史原因造成的,城市和鄉村之間因為缺少了很多的信任和合作,從而導致了他們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因此,如果要達到城市和鄉村的一體化的目標,城市和鄉村的規劃必須能夠符合以下幾個要求。首先要加強經濟的發展,不管是城市經濟的發展還是農村經濟的發展都要進行不斷的融合,完善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經濟網絡。其次要強調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發展的整體性,使城市和鄉村加強相互之間的資源上面的分配和布局方面大的整體規劃,使土地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須強調城市和鄉村發展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城市和鄉村進行有機結合。
理清發展的頭緒和脈絡,才能進一步地發展市場經濟的活力,實現整體上面的宏觀調控,可以讓城鄉發展和規劃達到整體的協調。城市和鄉村的總體布局應該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不能夠盲目規劃,在進行城鄉規劃建設的時候,一定要立足城市和鄉村的布局現狀,符合鄉村和城市的發展規劃。嚴格地控制耕地占用。同時也要考慮到城市和鄉村整體規劃和建設的前中后三個階段。避免城市鄉村在發展過程中產生沖突。要優勢互補,相互協調。建立競爭和合作的關系,盡可能地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增強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聯系和發展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帶動的作用。
三、結語
城市和鄉村的規劃不能僅僅是依靠國民經濟的發展,而是要完全地改變靜態的計劃經濟的觀念和理念。讓城市和鄉村的整體規劃更加的綜合,結合城市和鄉村的經濟發展也結合社會發展的綜合的觀念和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樹立從一定的區域范圍來研究和探索城市和鄉村發展的觀念和理念。
參考文獻:
[1]趙珂.城鄉空間規劃的生態耦合理論與方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7.
[2]趙珂,馮月.城鄉空間規劃的生態耦合理論與方法體系[J].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09(1):94-98.
[3]劉承良.城鄉路網的空間復雜性[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4]張志.城鄉建設用地空間優化布局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