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其中社交禮儀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至今還深刻影響著國人的人情往來。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是產生于傳統中國,具有維系政治、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功能,道德倫理性特色濃厚,對于當今中國國民的社交禮儀發展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本文擬對這些問題,進行逐一探討。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社交禮儀
中圖分類號:C9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105-01
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社會轉型,諸多利益的紛爭,國人道德倫理、人情倫理已經顯得非常弱化,嚴重影響到國人的禮儀素質,影響到國家和社會的禮儀文化和道德建設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富含有諸多道德倫理知識,富含諸多社交禮儀文化[1],對于當代國人的禮儀發展具有諸多的借鑒作用。因此,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一、中國傳統社交禮儀的主要內容和特色
植根于中國傳統社會的社交禮儀,內容非常豐富,從社交用語、社交場合、社交平臺、社交目的、社交行為等方面均能夠窺視傳統社交禮儀的諸多精華。[2]與現代社交禮儀、西方社交禮儀相比,具有諸多的特色。
中國傳統社交禮儀的內容廣泛,從類別來分,有君臣之禮、長幼之禮、同輩之禮、男女之禮等等,這些不同層次的社交禮儀,有著非常嚴格的社交禮儀規則和習俗。從具體的社交禮儀場域來看,要注重社交中的稱呼用語、語言表達,注重社交場域的座次安排規則[2],注重社交場域用餐的禮儀等等。
二、中國傳統社交禮儀的當代價值和開發利用的注意事項
(一)中國傳統社交禮儀的當代價值
1.從思想文化視角思考
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有利于當代中國的公民教育。[3]傳統社交禮儀富含豐富的思想文化內容,其中關于人的思想道德要求非常多,因此,傳統社交禮儀具有很強大的思想文化功能,能夠推動當前中國的國民教育,推動當前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
2.從社會層面來說
中國傳統社交禮儀文化的發展,有利于和諧社會、文明社會、法治社會的建設。傳統社交禮儀非常強調人與人的和諧相處,非常重視人情人際關系的善意發展,這種以和為貴的社交禮儀能夠促使社會各個階層的交往和諧發展下去,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助推一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3.從禮儀本身發展而言
有利于推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向現代社交禮儀發展。傳統社交禮儀內容內涵非常豐富,從建設方式、價值取向和內容等層面為當代中國社交禮儀發展提供諸多的資源,尤其是傳統社交禮儀的和諧互尊互敬至上的價值取向、諸多嚴格的禮儀形式,對于當今中國現代禮儀的規范化發展能夠提供很多的啟發和借鑒作用。
4.從國民的現代素質視角來思考
中國傳統社交禮儀文化的推廣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激勵個體成長。中國傳統社交禮儀對一個人的社交往來作出了很多的嚴格規定,這些規定對一個人社會能力成長、對于一個人的個人修為發展具有很多倫理道德的引領約束作用。因此,傳統社交禮儀對當今國民的成長發展具有很大助推引導作用。
5.從家庭關系層面講
傳統社交禮儀也包含了豐富的家庭關系處理方法和資源,對家庭內外的關系和交往做了諸多詳細的規定。通過這些傳統社交禮儀的規定和約束,能夠維系一個家庭基本的運行紐帶。
6.從國家層面上講
傳統社交禮儀的推廣有利于綜合國力的提升。傳統社交禮儀其實是一個國家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于傳統文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
(二)開發利用傳統社交禮儀的注意事項
傳統社交禮儀具有多層面的價值和功能,因此當今中國理應好好發揚光大。不過,在開發利用傳統社交禮儀時,我們從社交禮儀場域的話語表達上,要注重篩選,注重賦予新的時代內容,注重與時俱進;從社交禮儀的形式上,我們務必要注重結合西方現代禮儀的發展,將中國社交禮儀的形式不斷創新和完善;從社交禮儀的價值理念上,我們務必要注重與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代公民教育等結合起來,將真善美的價值取向融入其中,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的社交禮儀發展取向;從社交禮儀的思想上,我們務必要積極吸收現代文化、西方文化和傳統文化等三大文化系統中優秀有益的東西和成分,堅持現代開放多元的社交思想文化,推動傳統社交禮儀容納一切先進文化,不斷提升其文化性和思想性。
三、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對當今國民道德素質與社交往來的發展引導具有諸多價值,對和諧社會構建也具有很大促進作用。我們應該努力根據四全戰略的要求,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文化資源,不斷推進當代國民現代禮儀素質發展,推進當代中國社會禮儀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管麗莉.中國傳統禮儀的蘊意及現代價值[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6):111-112.
[2]梁花.儒家傳統禮儀文化的本質及其當代價值[J].教育探索,2010(9):5-6.
[3]張崇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J].秘書之友,2011(2):9-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