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超++李玉滿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世界制造中心”確立以后,更是為我國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當前的形勢下,高職院校機械專業必須清晰的認識到當前社會的行業發展需求,重新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并不斷深化專業教學改革,這樣才能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下面筆者嘗試從行業、社會及學校等方面開始著手,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實踐及相關改革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 機械專業 實訓 實踐
1、實訓模式的種類
實訓的模式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可分為多種模式。
1.1按實訓的規模劃分,可分為集中式實訓和分散式實訓
(1)集中式實訓。集中式實訓是指同一班學生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完成同一題目實訓的模式。集中式實訓的優點是進度一致,安排方便便于教學和管理,教學計劃。條件是必須具備一次性可容納一個班學生進行實訓的設備,同時要求每臺設備的實訓學生人數較少,以1-2人為宜。以普通車床實訓為例,按一個班40名學生、兩人一臺機床計算,必須具備20臺以上的普通車床。因此,集中式實訓適用于具備較多同一類型機床的情況下開展。
(2)分散式實訓。分散式實訓是指同一班學生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同一題目實訓的模式。分散式實訓適用于同一類型機床數目不多的情況,可將實訓學生分組編排,在不同的時間分開進行實訓。分散式實訓的優點是不受實訓設備規模的限制,因地制宜的靈活開展。缺點是教學、管理難度較大,不利于統一安排。
1.2按實訓在教學計劃中的編排劃分,可分為計劃內實訓和計劃外實訓
(1)計劃內實訓。計劃內實訓是指在教學計劃安排中的統一實訓。計劃內實訓是學生必須參與的實踐技能訓練,通過計劃內實訓,學生要在各項實踐技能方面要達到合格水平。
(2)計劃外實訓。計劃外實訓是指由學校提供時間、地點、設備,學生根據個人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個人愛好,自愿進行的實訓。計劃外實訓既是對學生在計劃內實訓的補充訓練,更是學生對專項技能的提高性訓練,以達到水平較高的程度。計劃外實訓應在業余時間開展。可以無償進行,也可以有償進行。
1.3按實訓的地點劃分,可分為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
(1)校內實訓。校內實訓是指高職院依靠自已的實訓設備,在校內開展的訓練。校內實訓的優點是實訓安排時間自主、便于管理及考核,缺點是受實訓設備的限制。在當前形勢下,校內實訓仍然是學生進行基本實踐技能訓練的主要模式。
(2)校外實訓。校外實訓是指高職院利用企業、行業的設備,對學生進行的訓練。校外實訓的優點生產設備齊全,實訓項目是實際生產零件。但缺點是在當前形勢下,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在企業進行真正的加工操作。因此校外實訓目前仍是以認知性實訓為主。
2、實訓模式的選擇
在實訓模式的選擇中,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實際操作,是模式選擇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計算實訓時間的一個重要依據。要避免不重實效、應付了事,為了完成實訓而實訓,實訓時間短、多人一機的情況。對于有著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的高職院校,可采用校外集中式實訓模式,這樣既有利于教學計劃的安排,又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生產中接受訓練,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而對于大多數的高職院來說,由于不具備穩定的、可提供學生實際操作條件的實訓基地,基本上還是采用校內實訓的方式。根據實訓設備的情況,對同一類型實訓設備數目充足的實訓項目,可采用集中式實訓;同一類型實訓設備數目較少的實訓項目,宜采用分散式實訓。同時,計劃外實訓是計劃內實訓的有力補充,是提高學生實訓技能的重要手段,應注意采用。
3、高職院校實訓教改與實踐路徑
3.1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對于機械專業來說,實踐訓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全面改革、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當前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工作中的關鍵所在。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社會實際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針對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及實驗等相關實訓環節進行系統優化設計,在總體培養目標中明確實踐環節的重要作用,進而將基礎知識與實踐教學、專業技術結合到一起,通過教學、實踐等多個環節的協調配合,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并將實踐貫穿在整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在產學研相結合方向的指引下,形成完善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3.2精確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在實訓教改過程中應深入到行業及企業中進行調研,精確分析行業與企業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明確其對職業崗位群在能力上的需求,以此為基礎適當調整、精確定位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這對于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非常有利,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好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及科學文化知識,進而更好的將這些知識和能力應用于未來的機械制造工藝、機械零件加工及工裝設計中,為行業和機械制造企業培養大量的高端技能型專門性人才。
3.3加強機械專業自身建設
在實訓教改過程中,應以當前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為主要契機,爭取到國家與地方在本專業建設上的資金投入,同時學校也要加大專業建設上的資金投入,對經費及相關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深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努力走上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在具體工作中應該突出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始終堅持以機械專業職業崗位群人才需求為主要建設目標,與行業、企業標準相融合,完善專業人才知識結構,建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第二,充分重視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畢業生信息跟蹤調查;第三,加強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達成協議,在企業工人師傅的指導下展開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4創造機會提升動手實踐能力
開設一些創新類課程,展開課外科技實踐與創新設計,在專業中營造出一種創新氛圍,為學生營造出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同時與企業合作為專業人才創造條件,與企業一同完成對專業型人才的培養。此外,還要不斷完善對實訓環節的管理方法,加大在實踐環節上的投入,充分重視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訓過程加大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力度。
4、結束語
機械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在教學中每個環節上都要配合相應的實踐教學,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最短時間之內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從一定程度上提升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必須針對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實訓環節進行全面改革,加大與企業密切合作的力度,制定出與企業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養目標,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到新的水平上,更好的為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史衛華.淺析高職院校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辦法[J].中國市場,2015,20:182+186.
[2]薛擁軍.高職院校機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5,10: 222
-223.
[3]馮天祥.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數學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219-221.
[4]鐘鳳芝,高波,王微微,林凱.淺談高職機械類實訓基地建設[J].黑龍江科學,2016,21:76-77.
[5]李鵬輝,於紅梅,唐躍.高職機械專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的規劃與建設淺談[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0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