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綺 謝衛勇 鐘小妮 葉鑫璇 路杰能 張 婷
(收稿日期:2016-12-19)
手部神經缺損應用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后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
劉文綺 謝衛勇 鐘小妮 葉鑫璇 路杰能 張 婷
目的 探討手部神經缺損應用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后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神經缺損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3例。兩組均接受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治療。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觀察兩組手部功能、手指感覺恢復情況及康復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術后手部功能康復優良率為95.65%,對照組為73.9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6、12個月皮瓣兩點辨別覺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康復滿意率為91.30%,對照組為65.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部神經缺損患者在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后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可促進手部功能及手指感覺恢復,改善遠期預后。
手部神經缺損;神經移植/護理
hand nerve defect;nerve transplantation/nursing
手部神經缺損是臨床常見創傷類型,且近年來其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手部神經缺損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有極大影響,需及時采用有效方法予以治療[1]。目前,手部神經缺損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自體神經移植修復、組織工程化神經移植修復及異體神經移植修復等[2]。研究發現[3],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治療手部神經缺損取得較理想效果,但如何有效促進術后患肢功能、手指感覺恢復是護理配合難點。本研究探討手部神經缺損患者在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后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神經缺損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歲;無手術禁忌證;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中途失訪者;意識不清或交流障礙者;嚴重傳染性疾病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齡18~64歲,平均(35.72±3.56)歲。其中,正中神經損傷12例,尺神經損傷6例,橈神經損傷5例。致傷原因:擠壓傷14例,切割傷5例,電鋸傷4例。對照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齡19~62歲,平均(35.80±3.53)歲。其中,正中神經損傷10例,尺神經損傷7例,橈神經損傷6例。致傷原因:擠壓傷15例,切割傷5例,電鋸傷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
1.2.1 術后觀察皮瓣血運 術后24h,每30min對皮瓣溫度、顏色、腫脹程度予以記錄,若出現血管危象需及時協助處理。
1.2.2 早期針對性康復護理 術后1~10d,囑患者臥床休息,取舒適體位,防止皮瓣受壓,將患肢抬至高于心臟水平15~30°,予以固定,并對患手進行局部向心性按摩,以不牽動皮瓣為度,術后11d~4周,近、遠端被固定關節進行輕微被動運動,并在拆線后進行肌肉等長收縮訓練。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可指導其進行適量無負荷主動運動及關節松動訓練。
1.2.3 中期針對性康復護理 術后4周皮瓣同周圍組織基本建立血液循環時,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較大幅度訓練,以主動活動為主,輔以被動活動,做指尖關節伸直、屈曲練習,以不造成疼痛及增加皮瓣張力為原則,調整活動時間與強度。
1.2.4 后期針對性康復護理 術后8周,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復雜、精細手指活動,如手指勾、抓、彈、握等訓練,循序漸進,以恢復功能,并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
1.2.5 感覺訓練 為促進皮瓣感覺恢復,應在皮瓣愈合后進行針對性訓練,指導患者按閉眼-睜眼-閉眼程序,體會冷、熱、針刺、深壓等刺激的感覺特點,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辨別覺訓練。
1.3 觀察指標
術后隨訪12~16個月,手部功能恢復采用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4]予以評價。術后3、6、12個月患者復診時,對其實施兩點辨別覺檢查,皮瓣兩點辨別覺距離同手指感覺恢復程度呈反比。末次隨訪時,向患者發放自制康復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Cronbach's a系數為0.871,內容效度指數為0.993,具有較好信效度。問卷內容包括皮瓣質地、外形美觀度、手術功能恢復、并發癥發生情況、康復護理水平等,滿分100分,>80分為滿意,60~80分為一般,<8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術后手部功能康復優良率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術后手部功能康復優良率的比較 n(%)
注:χ2=4.213,P<0.05
2.2 兩組不同時間段兩點辨別覺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段兩點辨別覺的比較
2.3 兩組康復滿意度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康復滿意度的比較 n(%)
注:χ2=4.600,P<0.05
手部神經缺損可引發感覺障礙,并對手部運動及交感神經功能造成明顯影響,對生活質量有極大損害,且研究發現[5,6],手部神經缺損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手部小肌肉萎縮,不利于遠期預后。因此,一旦確認手部損傷中出現神經缺損,原則上應盡快修復。神經移植修復是目前治療手部神經缺損最常用方法,有研究指出[7,8],趾底皮瓣由于同手部皮膚相近,質地較好,可作為手部組織缺損理想供瓣。有報道也證實[9],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在手部神經缺損治療中效果理想。
有學者認為[10,11],在神經移植修復術后,給予良好護理配合,能促進患者感覺恢復,縮短康復時間。但國內目前對于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后康復護理的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為進一步探尋手部神經缺損有效護理方法,根據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后患者特點及不同時間段恢復情況,在術后對觀察組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結果顯示,手部功能恢復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3、6、12個月皮瓣兩點辨別覺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表明針對性康復護理在增強療效,促進患者康復方面有確切作用。護理人員在術后早期、中期、晚期指導協助患者完成各階段康復訓練,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訓練強度,循序漸進,從而減少護理盲目性,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康復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針對性康復護理可改善患者主觀滿意度,有利于維持護患關系和諧。
綜上所述,手部神經缺損患者在趾底神經移植修復術后,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能顯著改善患者手部功能,促進手指感覺恢復,提高患者康復滿意度,具有較高臨床價值。
1 范學鍇,王欣,陳宏,等.游離趾間半關節移植修復第二掌指關節缺損的臨床應用[J].浙江創傷外科,2014,19(1):33~35.
2 趙玉華,邵文年,申建剛,等.第二足趾與足背三葉皮瓣復合移植修復拇指及手部皮膚缺損的臨床研究[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5):352~354.
3 陳超,唐佩福.手部神經缺損的治療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4):442~444.
4 潘生德,顧玉東,侍德.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
5 王之慶.手部肌腱損傷修復術后的運動康復治療與護理[J].護理研究,2012,26(5):450~451.
6 朱麗萍,傅育紅,朱雪君.改良游離腹股溝皮瓣修復手及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的護理[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4):706~708.7 黃曉涵,董雪梅.手部皮膚軟組織缺損及斷肢(指)再植術護理體會[J].西南國防醫藥,2012,55(7):781~782.
8 張弦,吳曉燕,周飛亞.尺動脈腕上支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部皮膚缺損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4):2252~2253.
9 王水飛,王芳.護理干預對游離皮瓣移植術治療手部皮膚缺損患者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4):450~451.
10 郭洪偉.創傷后缺損拇指5例的一期修復及功能重建患者的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10):1616~1617.
11 吳小英,沈培根,金耀峰,等.游離拇趾腓側皮瓣修復手指指腹缺損術后的康復護理[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5):486~487.
(收稿日期:2016-12-19)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2.010
深圳市龍崗區醫療衛生科技計劃項目(201620599)
518116 深圳市龍崗區骨科醫院 深圳
劉文綺,女,本科,主管護師
R651.3;R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