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蘭 何芝香 楊 娟 李芳華 陳 瑜
(收稿日期:2016-11-09)
眼科兒童黑暗恐懼程度的社會影響因素初探
董翠蘭 何芝香 楊 娟 李芳華 陳 瑜
目的 探討眼科兒童手術后黑暗恐懼程度的社會學影響因素。方法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604例眼科全麻手術患兒圍術期黑暗恐懼程度進行評估,分析社會學因素對患兒黑暗恐懼的影響。結果 604例患兒在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黑暗恐懼現象,表現為哭鬧不安、抓掉眼部敷料等。年齡、父母文化程度及照看者不同,患兒的黑暗恐懼程度不同。在不同年齡患兒中5~10歲年齡階段表現明顯。大學文化程度父母的患兒黑暗恐懼程度較其他低,父母照看的患兒,黑暗恐懼程度要低。結論 社會學因素可以影響眼科圍術期患兒黑暗恐懼程度,其中患兒年齡、父母文化程度及照看者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眼科;黑暗恐懼;兒童
ophthalmology;dark fear;child
黑暗、疼痛、恐懼、疾病、手術等都是激惹患兒不安的因素。在眼科患兒中,這些因素往往同時存在,特別是黑暗恐懼,常導致患兒術后不配合,影響正常治療,抓撓眼部傷口,影響手術后恢復,甚至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嚴重者可以導致心理障礙及心理疾病[1,2]。如何有效對患兒進行心理評估和干預,保證術后平穩恢復是眼科兒童圍術期需要高度重視的臨床問題[3,4]。2014年10月~2015年4月對我科604例擇期全麻手術患兒進行了黑暗恐懼的研究,收集患兒的一般資料,并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 HAMA)評價患兒黑暗恐懼程度,分析黑暗恐懼的影響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擇期全麻患兒604例。疾病種類:斜視、先天性上瞼下垂、先天性白內障、下瞼內翻、倒睫、小瞼裂綜合癥、眼眶腫塊及視網膜母細胞瘤、青光眼、結膜炎等。收集所有患兒的疾病信息、家庭信息及個人信息。
1.2 方法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患兒黑暗恐懼程度[5,6],即對黑暗環境下的焦慮、緊張、害怕、失眠、認知功能、抑郁心境、軀體性焦慮、心血管系統癥狀、呼吸系統癥狀、胃腸道癥狀、生殖泌尿系統癥狀、植物神經系統癥狀、會談時行為表現方面進行評價。評分標準: 1分癥狀輕微;2分有肯定癥狀,但不影響生活與活動;3分癥狀重,需采取措施處理,或已影響生活和活動;4分癥狀極重,嚴重影響生活。焦慮程度分級按照全國精神科量表協作組提供的標準,總分>29分為嚴重焦慮,>21分為明顯焦慮,>14分為肯定有焦慮,>7分為可能有焦慮,<7分為無焦慮癥狀。于手術前、手術后當日評價患兒黑暗恐懼程度。
1.3 統計學方法
患兒在手術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黑暗恐懼,發生哭鬧難以安撫22例、抓掉眼部敷料15例,術后眼部血腫1例。黑暗恐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5~10歲年齡階段的黑暗恐懼表現明顯,顯著高于其他年齡階段(P<0.05)。父母文化程度對患兒的黑暗恐懼程度也有影響,其中大學文化程度父母的患兒黑暗恐懼程度較其他低(P<0.05)。患兒的照看者亦影響患兒手術后的黑暗恐懼程度,父母照看的患兒,黑暗恐懼程度要低(P<0.05)。本研究未發現性別、居住地、性格對患兒術后的黑暗恐懼程度有影響(P>0.05)。

表1 患兒一般資料及圍術期黑暗恐懼程度
眼科疾病包括斜視、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手術后都需要包扎雙眼。患兒會在一定時間內處于完全黑暗的狀態中,可誘發黑暗恐懼癥[3,7]。黑暗恐懼是指對獨處黑暗環境的一種恐懼心理障礙。黑暗恐懼癥屬于消極的障礙性反應,主要表現為有意識的盡快離開黑暗情境,不能及時脫離黑暗情境時則表現為過分小心或顫抖等;同時,出現心慌、出汗、脈速、臉色發白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無法控制的哭鬧。其產生原因包括社會因素、教育因素及經驗因素等。本研究發現眼部手術后,患兒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黑暗恐懼。患兒年齡、父母文化程度及照看者均顯著影響患兒手術后的黑暗恐懼程度。
入院前患兒產生黑暗恐懼的原因大多來自于社會因素,常與文化習俗及迷信相關;其次還與教育有關,表現為溺愛致使其無黑暗獨處經驗及虐待、黑暗鬼故事恐嚇等。 有研究顯示,出院時各科患兒黑暗恐懼程度均較入院前增高,出院時眼科患兒黑暗恐懼程度明顯高于其他科室患兒[8]。其原因:(1)與其他手術科室相比,部分眼科手術本身即可引起視力受損、造成視物模糊不清,即使在微弱光線條件下也容易造成錯覺,產生恐懼。(2)眼科專科檢查(如視野檢查、裂隙燈檢查等) 是在暗室中進行,且檢查常可造成受檢者不適和疼痛,而反復的檢查與不適可構成條件反射,即黑暗刺激-疼痛-恐懼反射;顯微手術的黑暗環境及術畢雙眼包扎后黑暗與圍術期疼痛常構成密切聯系,進而加強黑暗刺激-疼痛-恐懼反射,導致觸景生情,給患兒幼小心靈留下長期陰影[9]。因此,眼科手術對患兒容易強化黑暗恐懼,臨床應采取針對性措施,以減少術后意外的發生,同時減少患兒心理障礙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與患兒的黑暗恐懼程度相關。在5~10歲年齡階段中,患兒術后恐懼程度最明顯。此年齡階段患兒思想、行為均活躍,但對恐怖事件有深刻印象[9]。因此,在眼科診療過程中更易出現黑暗恐懼。在高年齡階段的患兒,其思想和行為更成熟,可以清楚表達不適及需求,其黑暗恐懼程度明顯降低。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患兒父母文化程度與患兒術后的黑暗恐懼程度相關,文化程度越高,患兒術后黑暗恐懼程度越低。可能是綜合因素所致,因文化程度與收入、生活環境及子女教育水平密切相關。在高學歷的家庭,患兒有更好的溝通能力,使患兒術后黑暗恐懼程度較低。患兒的照看者也是影響術后患兒黑暗恐懼的因素之一,父母照看的患兒術后黑暗恐懼程度明顯較其他低。與父母陪伴對于患兒心理正常發育密切相關[10]。本研究未發現性別與黑暗恐懼相關,可能與兒童尚未進入青春期,男女兒童生理及心理發育程度和速度無明顯差異有關。患兒居住地與恐懼程度無相關性,可能與城鄉患兒身體和心理發育差距較小有關。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在于手術相關并發癥的處理及心理輔助,包括有效的疼痛處理、患兒父母安撫及護理過程中心理安慰,此方法能部分緩解患兒的心理不適,增加治療的配合度[11,12]。但這些缺乏可重復性,效果有不確定性,未充分考慮患兒的成長背景,且人為因素干擾大,對于患兒的心理影響程度也缺乏客觀的評估。本研究結果將有助于提高患兒術后心理干預治療的針對性,有助于構建科學的眼科圍術期標準處理流程,提高眼科患兒心理治療水平,減少并發癥,提高醫療及護理質量。
1 王秀珍,何秀珍,曹秀智.1例雙眼白內障術后出現神經精神癥狀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1999,8(7):1181~1182.
2 宮園. 全麻下行斜視矯正術患兒的術前心理護理體會[J]. 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1):144~145.
3 胡力生,孫曉梅.眼科手術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體會[J].心理醫生,2016,22(5):237~238.
4 田月明,王麗平,冬雪川,等.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患者認知功能損害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5):4183~4187.
5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 修訂版)[M]. 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53~256.
6 周林,馬超.認知-行為干預:黑暗恐懼癥心理干預模式初探[ J].四川心理科學,2004,(3) :20~22.
7 Meltzer H,Vostanis P,Dogra N,et al. Children's specific fears [ J] . Child Care Health Dev,2009,35(6):781~789.
8 于金玲. 眼科學齡期手術患兒住院前后黑暗恐懼變化影響因素分析[J]. 山東醫藥,2012,52(42):62~63.
9 張巖,于金玲,張成明.學齡兒童手術前后黑暗恐懼程度評價及分析[J]. 山東醫藥,2012,52(43):23~25.
10 范方,蘇林雁,蘇怡,等.12城市兒童焦慮的結構及性別年齡特征[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4):241~245.
11 高欣,梁靖,王淑芬,等.我國八省小學生心理狀況及家長對其評價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7):592~595.
12 董翠蘭,何芝香,鄭巧云,等. 先天性上瞼下垂的圍手術期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8):60~62.
(收稿日期:2016-11-09)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2.021
410007 湖南省兒童醫院眼科 長沙
董翠蘭,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R77;R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