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進峰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作為教師,我們很有必要把計算機的相關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們,讓他們從小對計算機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期待盡早有一天能正確地使用計算機來豐富自己的學習。那么,如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開展小學計算機教學,也就成了當今小學計算機教學的中心問題。
一、由游戲引入新課
小學生最主要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游戲,根據這一特點,我把計算機新課開端寓于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揭示主題。
例如在教“五筆字形的基本字根”一節時,我先用小孩搭積木和搭漢字的示圖,啟發學生從幾時搭過的積木聯想到搭漢字,然后拿出構成漢字的基本部件(字根積木塊),請學生分別到講臺來做搭漢字游戲。學生利用字根積木塊搭出了許多漢字,我趁他們興趣正濃時,適時提出了新問題:漢字是由什么組成的?學生脫口而出:每個積木塊。我接著又問:組成漢字的各個部件(也就是每個積木塊)是由什么構成的?學生回答:筆畫。教師提示:我們搭漢字游戲用的積木塊,五筆字型叫做字根,字根組成了漢字,而筆畫構成了基本字根。這樣就輕松自然地揭示了主題。
二、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烏申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學生往往對單調的講解、練習,枯燥的理論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學習的自我認知傾向。
1.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課堂的氛圍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創設和維護,共同協作。這就需要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氣氛。因此,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面孔,使課堂沒有嚴厲的呵責和訓斥,用人性化的態度與學生交往。教師必須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尊重他們幼小的心靈,客觀地認識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親切地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對教師沒有畏懼心理,認可教師,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對其所教的學科感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達成師生的積極互動,進而營造出活潑、生動的和諧課堂氣氛。
2.藝術化的教學語言
在計算機教學中,很多概念、程序和命令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教師教學感到棘手。如果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就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使教學中的難題迎刃而解。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充滿活力,感情充沛,富有激勵性和感染力。并結合眼神、手勢等肢體語言感染學生的情緒,真正做到“寓理于情,情理相融”。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的比喻能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目錄刪除命令時,對學生說。刪除好比拆房子,要求把里面的東西清空,目錄刪除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被刪除的目錄里面的文件被刪去,目錄才被刪除。這給學生留下了鮮明而又深刻的印象,達到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3.動手操作計算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主要通過直接的感性表象來掌握概念。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并且計算機教育這門學科本來就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傳統的理論教學淡化了學生的操作學習,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計算機教學的特點,也讓學生感到學習起來很困難。我們在講授理論的同時。要重視上機操作,讓學生既學習理論又多動手操作,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創造力和對知識的理解吸收,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小組合作學習
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各不相同。個體的思維有局限性,容易陷入學習的困難中。當學生產生困惑,不知該怎么辦的時候,會一帶而過。導致知識掌握不扎實。或者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如果教師讓學生分組學習,自由討論,就會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不再是教師講、臺下聽的被動學習局面,而是全體學生參與,大家積極發言,互相補充,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激發出思維的火花,形成學習探究的自主意識。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激起他們的好勝心,自信心也隨之增強,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間的團結協作。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熱情。
三、聯系實際生活,通過計算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便是創新,而且,在近些年以來,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各個學科都在進行創新教育,當然,計算機教育也責無旁貸,也必須大膽地聯系生活,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不要怕出錯,計算機操作,也難免會有一些錯誤的產生,重要的是敢于動手嘗試,敢于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日常操作中。電腦的常用工具,包括記事本、畫圖等等,尤其是畫圖工具,小學生喜歡涂鴉,更喜歡在電腦上涂鴉,把各種顏色的畫筆在電腦屏幕上圈圈點點,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空間。這種鼓勵并不是漫無目的,而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學生在這個年齡段思想靈活、聯想豐富,其中不乏極富創意的作品。
總之,小學計算機教學雖然不難,但要講好這一門課卻不容易。要教好這門課,必須充分運用小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和方式使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的知識,那些都是基礎中的基礎,還要聯系實際,完善課堂內容,豐富知識,及時總結時代所需,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起來真正做到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