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在當下我國學前教育中,教學模式西方化以及教學環境城市化等因素,導致出現生態啟蒙教育缺失的現象。鄉土資源作為教育過程中的常見環境資源,對豐富教學內容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現就我國學前教育現狀,淺析如何實現生態啟蒙教育環境創設中的鄉土資源融入。
關鍵詞:鄉土資源;生態啟蒙教育;教育環境創設
生態啟蒙教育近年來正不斷成為學前教育中的重點開發方向。對學前教育中的幼兒實現生態啟蒙教育,能夠在幼兒的成長階段種下生態環境意識的種子,是符合我國可持續性戰略與生態保護要求的積極教育理念。在學前教育中進行生態啟蒙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對生態方面知識的了解欲望,提升幼兒學習動機,有利于我國學前教育中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與各方面協調發展。
鄉土資源作為包含著本地民俗特色的教學資源,能夠滿足生態啟蒙教育的資源需求。幼兒在進行生態啟蒙教育的同時還能使其對本土環境、本地民俗的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促進幼兒對家鄉環境的熱愛、本地鄉土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然而,在當下的學前教育中,教育理念普遍偏向現代化與西方化,這對鄉土資源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十分不利。因此,在學前教育的教育內容開展中,相關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應著重在鄉土資源的融入和生態啟蒙教育的環境創設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盡快摸索出一條生態啟蒙教育途徑。
一、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態啟蒙教育的理論基礎
首先,生態啟蒙教育對教育環境存在積極意義。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相關的生態啟蒙教育,其目的在于為幼兒灌輸生態相關知識以及一個與環境教育相關的新視角。為幼兒提供一個與生態學相關的新視角,不僅能使幼兒明確周邊環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并且滿足我國可持續性戰略的要求。
其次,生態啟蒙教育符合幼兒對發展規律認知。學前教育受眾普遍處于一個較小的年齡分段,且所處于這一年齡分段的幼兒在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上普遍較差,無法理解事物的內部規律以及抽象層面的邏輯關系。因此,在對幼兒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應當選擇對邏輯思維、抽象知識依賴性不強的相關內容。而生態啟蒙教育由于其內容淺顯,并符合幼兒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知,因此在引導幼兒認知的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鄉土資源開發和融入的理論背景
首先,鄉土資源開發滿足當下我國對高質量、低成本教育的需求。當下我國對學前教育的需求趨勢是追求教育的高質量和教育的低成本。對幼兒在接受學前教育的過程中進行結合鄉土資源的生態啟蒙,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使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以及身心發展都能得到階段性的提升;而充分利用并開發鄉土資源則在提高教育質量和降低教育成本兩方面都存在積極意義。
其次,我國學前教育機構在辦學條件上存在差異。在現今的我國學前教育建設中,部分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尤其是農村或鄉鎮級的學前教育機構普遍出現教學經費不足的情況。在滿足幼兒生活基本需求后,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教具等方面往往無法滿足教學工作的開展。為了彌補幼兒在教學環境上的不足,“就地取材”就成為相關學前教育機構在教學中的主要途徑。進行鄉土資源開發,為辦學條件不足的學前教育機構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自然資源和鄉土材料,這些都是在相關自然教育、生態啟蒙教育以及本地鄉土文化教育的開展中較為重要的教育資源。且鄉土資源的獨特性成為本土學前教育開展中的一大優勢,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上都存在較大的靈活性與多樣性,是針對我國學前教育機構在辦學條件不足上的一條有效途徑。
三、鄉土資源在生態啟蒙教育環境創設中的應用策略
進行融合有鄉土資源的教育環境創設,對教學的環境氛圍有較大的提升作用。鄉土資源在生態啟蒙教育中的融入,會使得教育環境更加人性化,增加幼兒的歸屬感。幼兒對環境的認可也會使其在受教育過程中不會產生壓力,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的整體環境創設中,為了加強鄉土資源的融入度,在整體的裝修風格上應當避免過多的現代化,裝修風格應延續當地的建筑風格,旨在為幼兒提供較為和諧的教學環境,避免幼兒產生抵觸心理。
在室外環境創設方面,應為幼兒提供沙土類的玩耍環境。由于沙土類的環境擁有較高的可塑性,幼兒在玩耍時的自由度較高,有利于幼兒直接面對生態啟蒙教育,且在幼兒進行對環境直接探索的過程中,對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直接的提升。其次,教育機構可以在教學環境中進行植物的種植或小動物的飼養。在幼兒直觀面對自然環境的同時可以直接參與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能夠使幼兒認識了解動植物的生長,直接有效地培養幼兒責任意識、提升幼兒的愛心。
在室內環境創設方面,可以在教學空間及幼兒的生活空間的空白區域進行鄉土文化風格的裝飾。根據本地不同時期的民俗特色,可以根據節日氛圍或四季環境進行走廊、教室等的環境布置。還可以根據本地氣候環境等的特點布置鄉土文化教室或進行鄉土資源教學等,此類方案在對幼兒開展生態啟蒙教育中都能起到較為直觀有效的作用。
綜上所述,生態啟蒙教育是當下對學前教育全面化號召的一大響應。在學前教育等教育過程中開展生態啟蒙教育,對我國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其中,鄉土資源的融入,對加快生態啟蒙教育進程、加大生態啟蒙教育力度等都有著顯著作用。如何在今后的生態啟蒙教育環境創設中融入鄉土資源,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努力。
參考文獻:
[1]沈雪松.基于生態學視閾的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5):32-33.
[2]程秀蘭.當代幼兒教育本質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19-2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