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摘 要】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要以人為本的要求,對青少年時期的散打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探尋更合理、更科學的教學手段和訓練體系,為散打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的建議。通過參考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青少年散打教學的現狀及相關對策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了在青少年散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現象。依據研究結果提出部分建議,以期對散打項目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散打;青少年;教學
武術散打是一項激烈的對抗性運動,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寶,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普及武術散打運動,對青少年進行武術散打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了解散打教學的基本特點,遵循散打教學的獨特規律,進行更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及手段改革,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深刻的意義。本文以青少年練習散打的重要性以及對青少年散打教學進行分析,旨在為今后青少年進行散打訓練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武術散打對青少年成長的作用
(一)練習武術散打能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全面發展
青少年時期是進行身體鍛煉、塑造形體、肌肉增長、造就人脾氣性格的最佳時期。進行全面系統的武術散打訓練可以使中小學生有效地提高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內臟器官、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功能。此外,武術散打注重內外兼修,精、氣、神結合,具有調節人體內環境平衡的作用。
(二)練習武術散打能提高青少年防身自衛的能力
練習武術散打可以使青少年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術,提高防身自衛的能力。在中小學體育課中增加散打的內容,不僅可以起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防暴自衛能力的作用,還可以在散打對抗中,磨煉學生的毅力,培養學生勇敢、頑強不屈、機智、果斷的意志品質。
(三)練習武術散打能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武術散打教學是發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時中華武術歷來注重武德的培養,提倡武德與武藝的高度統一,注重仁愛,中華武德代代相傳。因此,在青少年兒童中開展武術散打教學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良好行為規范,樹立遵紀守法、團結互助的道德修養;也能培養學生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誠實做人、遵守法紀、敢于與不法分子做斗爭的優良品德。
二、當前武術散打在青少年成長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訓練興趣不高
散打教師在教學中處理與順應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的特點,是十分重要的。往往有些教師忽視了他們在這一時期身體心理狀況的發展,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一味地訓斥,結果造成學生不思進取,破罐破摔的嚴重后果。
(二)散打教學教材和訓練場地的不足
散打教材理論陳舊,由于普遍使用的是自編教材,缺乏針對性的教學大綱,與現代散打教學目標不相適應。訓練場地方面,大部分學校沒有切實地建造相應的專用場地,以至于學生沒有專門的場地和設施。實現散打教學目標,要想徹底改革散打教學現狀,必須站在一個新的高度,認真研究學校散打教學,明確散打教學與終身體育活動的關系。
(三)散打教學內容的缺欠
散打理論課教學強調不夠,沒有發揮出散打項目對學生的武德教育和禮儀規范教育的功能。普通武術散打館校散打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應遵循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校教學設施等,從豐富的散打知識、技能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精選出來。
三、青少年散打教學時所要注意的事項
(一)武術散打教學應全面促進學生身體發展
在散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學生身體形態的發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具有波浪式和階段性的特點,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全面促進學生身體發展。
(二)武術散打教學要不斷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了解學生的身體發展,心理發展和社會的階段性特征與個體差異,是正確實施散打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正確認識與把握學生身體發展、心理發展、社會適應的階段性特點、性別特點和個性特點才能有效地開展散打教學工作。
(三)遵循身心全面發展原則
教學原則是體育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準則,正確地理解和貫徹體育教學原則,可使體育教師進一步掌握和運用體育教學的客觀規律。教師在選用教學內容和方法時要注意體能、技能、戰術訓練的合理安排。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揮教學內容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多種價值,使學生愉快的得到發展。
武術散打運動能提高中小學生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還可以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高尚品格,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和意識。目前在散打教學中存在如教材陳舊、學校重視度不高、教學方法單一等很多不足。應加強散打運動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宣傳力度,倡導學校開展特色課程,散打特長班,編撰適合青少年年齡段的格斗健身操,強化散打運動的觀賞性。在散打教學中要遵循青少年成長的規律,教練員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選擇身體素質訓練的比重和內容,從而減少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