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榮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策略創造精神比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策略創造精神一旦養成,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數學策略創造精神是由于數學的“探索性”特征決定的,實際上是倡導一種“合情推理”,筆者認為應該做到:給學生進行策略創造的機會,教給學生策略創造的方法,營造平等民主的氣氛
【關鍵詞】數學日常教學;創新;策略創造精神
談到創造、創新,學生覺得很神秘,許多老師也這么認為。認為“創造”是科研人員的專利,學生就應該學習知識,熟悉各種題型。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在創造,解決一個日常問題是創造,制作一個生活工具也是創造,對于我么的學生而言,“解決一個以前沒有做過的習題”是創造,“理解一個新的數學概念”也是創造。創造并不神秘,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機會和天分,事實上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策略創造精神比數學知識更重要。策略創造精神一旦養成,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的學生經常會產生這樣的感慨:“平時的練習題好多都會做,可是到了大型考試常常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打亂撞,沒有思路,沒有頭緒”,究其原因是因為平時習題和平時教學中我們過多的強調的是“題型”,“模仿”,而沒有多少創新,沒有多少思維的培養!所有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的中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并加強“策略創造精神”的培養!
數學策略創造精神是由于數學的“探索性”特征決定的,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可以發現:很多師生都認為數學是嚴謹的邏輯推理,數學是由“因為”和“所以”組成的,而實際上數學也包括探索性的合情推理,數學也包含“假如”,“也許”,“類似的”,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曾經指出:“當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應當是大膽假設(結論或猜想)”,實際上是倡導一種“合情推理”,所以數學是充滿探索性的,數學的探索性決定了“策略創造精神”在數學學習和數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策略創造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認真探索,長期試驗,不斷堅持,結合自身實踐,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給學生進行策略創造的機會
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欲望和創造的天分,日常教學中要盡可能的給學生“設置”或者“珍惜”創造的機會。“設置”策略創造機會筆者偏愛以下兩點:首先講授新知識時,可以“還原教材”,將教材變成活的,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而不是只教給學生結果,讓學生理解公式、概念、定理產生的背景及其推導的過程,而不是機械的記憶。其次習題教學中多選擇一些情境新穎的,知識交匯的,解法不唯一的問題,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的產生策略創造精神,此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珍惜”策略創造機會主要是利用學生生成的,學生的一個想法一個疑問都可以形成創造機會,適時適度引導常常會形成意想不到的策略創造機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預習中發現書本的問題,收集大家思考的錯誤問題,根據生活實際的需要所提出問題作為問題的來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廣”的內容,我們用時鐘撥快、撥慢的區別來作為問題,從而引入角的新概念。
二、教給學生策略創造的方法
學生本身有策略創造的愿望,但是僅有創造的機會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不斷滲透策略創造的方法,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學本身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綜合體,所以數學策略創造的方法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異彩紛呈,但是筆者認為我們日常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本質的常見的對學生思維相對而言最有幫助的方法于無形之中教給學生。筆者認為有以下常見的策略創作方法:觀察實驗、歸納猜想、類比推理、直覺頓悟、發散思維、自由聯想、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轉化、運動變化、函數思想、方程思想。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方法是時時處處存在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常常有意的去滲透上述方法而沒有專門去講述這些方法。日常教學中的一個設置、一句話都可能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影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策略創造精神!比如“我以前解決過類似的問題嗎?”,“畫出圖形是否可以幫助我呢?”“一般情況下這類問題怎么解決呢?”“我能夠把它轉化成幾個簡單的小問題嗎?”,筆者發現: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可以幫助學生產生創造的興趣,產生解決問題的策略,使一些看起來無從下手的問題“很自然”的解決掉了,學生常常發出感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營造平等民主的氣氛
學生的發展不僅與其智力因素有關,而且與非智力因素有關,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素質的提高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營造平等民主的氣氛”對學生策略創造精神的培養非常有幫助!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活動,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敞開思想、共同切磋、群策群力,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形成學生自己的思維,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主體意識是指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主體的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觀念表現。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意味著學生主動參與自身發展,以達到他們身心充分、自由發展的開始。學生主體意識的強弱,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其對自己身心發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體意識愈強,學生參與自身發展、在學習活動中實現自己的本質力量的自覺性就愈強。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主要是用來傳播和再現前人研究發現所積累的科學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創性,加上其自身嚴謹的邏輯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數學的創造教育必須創設一定情景、氛圍,引導、啟發學生模擬、探究原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呼喚學習主體能動參與聯想、判斷、推理、綜合分析、歸納等學習探究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發揚民主教學作風,創設和諧、平等的適學氛圍,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自主精神,就成為促成學生潛在的創新之火迸發異彩的必要先導,成為關鍵。
策略創造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定難度,但是并不等于“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要注意要把策略創造潛移默化的融進日常教學之中,一句話、一次啟發、以此引導都可能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重要影響,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思、策略意識,若干年之后學生的知識忘記了,但是數學精神和數學思維依然存在,這對于學生的發展無疑是個利好因素,當然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刻意追求創新,而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