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輝
【摘 要】國土資源統計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的主要基礎內容之一。各級國土部門提供的國土資源統計數據,其真實性、有效性,能夠為國土部門實施宏觀調控、決策等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加快國土資源統計工作的時效性,需要依賴于當代信息化技術,而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則需要一批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本文通過闡述國土資源統計信息化人才的含義及要求,分析我國國土資源統計人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如何完善信息化人才建設提出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國土資源統計;信息化人才;問題
前言
土地資源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保障。要切實做好國土資源統計工作,就要進一步加快并完善國土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從而確保統計工作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目前,我國國土資源的信息化水平比較低,無法充分滿足國土資源管理的實際要求,從而為有關部門的決策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全面推進并落實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勢在必行。要徹底解決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信息化人才是提高國土資源統計工作的主要技術人才,也是國土資源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用好信息化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國土資源統計信息化人才建設的含義與要求
統計信息化在實際建設中,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技術支持層人才。這類人才最擅長的便是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層面,比如擅長網絡建設、程序開發及系統管理等,尤其是在高水平網絡、系統及數據庫管理方面,這些內容在統計信息化建設中的地位異常重要,不可或缺;二是各級管理人員。即國土資源統計部門的各級人員,包括常使用統計數據的各級領導及主管統計工作的領導等,他們必須對統計信息化建設的內容與應用有較多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更好的進行國土資源統計工作;三是統計專業人員。這部分人員數量最多,他們是統計信息系統的主要應用人員,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這一部分人員的信息化及計算機操作水平,使其充分適應統計信息化發展的實際要求,利于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統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促使很多統計人員為了更好的工作,從而自主學習,通過掌握更多的信息化知識,適應工作的要求,進而有效提升了員工的信息素質。各項統計數據根據時間、地點等內容,運用不同的方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完成報表工作,而報送方式及數據格式的多樣性,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統計整理與分析的難度,再加上運用傳統的統計手段,更加大了統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的難度,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統計信息化的發展速度,因此需要通過后續教育、組織培訓及講座等形式,逐漸提高統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其掌握信息化處理技術,成為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推動力量。由于統計信息化建設設計的信息技術比較多,只有對統計人員進行系統、全面的信息化教育,使其充分掌握并學會使用統計軟件、數據管理平臺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確保其統計工作可以適應時代需要。
二、我國國土資源統計人員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統計專業知識與計算機知識兼懂的復合型人才
統計工作和計算機技術均有很強的專業性,它們在本質上是完全沒有聯系的兩種學科。但統計工作的發展,需要應用計算機知識,統計信息化的建設需要高素質的具備計算機知識的人才。因此,兼備統計知識與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便成為了統計信息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人才。統計工作本身的工作量比較大,內容比較復雜,而愿意為統計工作付出的計算機人才更是稀少,對計算機知識有一定了解的統計人員則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如今,統計信息化的運用,使傳統的統計方式與手段得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統計專業人員的工作壓力,但相比之下,統計信息化管理職工的工作量及工作難度有所加大。除此之外,懂計算機的專業人才也需要懂統計知識,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對計算機人員的要求。
2、統計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團隊工作合作性差
到目前為止,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統計工作模式依然沿用傳統的數據采集方式,即按照科室采集,部分基層部門的統計人員都是其他崗位或者部門調動過去的,因此,即使在以前科室工作做的比較好嗎,能夠專業的分析相關數據,但到了新轉的科室,未必能做好數據分析工作;此外,有些統計人員在國土資源部門工作的時間長短不一、對計算機水平的掌握程度不同,如長期在統計部門工作的員工對業務比較精通,而新來的員工則對計算機知識比較熟悉。統計部門員工的合作性比較差,團隊工作沒有一致性。以往的統計工作機制都是專人負責的,缺乏規范、標準的數據信息管理體系,且各個員工都有自己的統計方式,數據類型、報表格式可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類問題為統計信息化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并束縛了統計信息化的發展與應用。
3、統計信息化標準不一
實施統計數據信息化建設,其前提是實現規范化建設、標準化建設。目前,我國統計信息化建設還缺乏統計的標準體系,且統計系統的信息編碼、技術標準及規范也不夠一致,從而和其他系統的統計信息無法實現自然銜接、資源共享,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應用。此外,當前使用的報表制度主要以專業為主,各個專業都有相應的指標,且每一年的統計報表制度都會進行修改,從而使不同專業的統計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口徑一致的數據不斷下降,從而無法實現統計數據的長期跟蹤與分析。綜上所述,統計數據的內涵、結構與口徑等存在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統計數據的開發和利用,并阻礙統計信息化建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國土資源統計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填寫各種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報表,通過采集、分析與匯總各項數據,之后上報給上級部門。統計數據與信息內容較多,且比較多樣,而傳統的人工統計方法比較落后,誤差較大,因此實施國土資源信息化,可以避免人工帶來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