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麗
無公害蔬菜生產主要包括選擇生產基地、施肥澆水、采取農藝措施、物理防治、生態防治、化學防治等6項技術措施。
基地選擇:所選基地應該沒有“三廢”污染,大氣、水質、土壤等環境因素通過省有關部門的環評認證。
關鍵技術措施:
1.控制農藥在蔬菜中殘留的措施
(1)改單一的化學防治為農藝措施、物理防治、生態防治為主,化學防治4措施并重的綜合防治。
(2)實行科學施肥。
(3)把好“檢測關”,保證上市蔬菜優質無害。
2.農藝措施的具體內容
(1)推廣抗病品種,減輕病蟲危害。各種蔬菜都有對各種主要病害的抗性品種,采用豐產抗病的優良品種是取得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根本,更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關鍵。生產中的抗病品種很多,如津春、津雜2號黃瓜,能抗枯萎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百利、毛粉802、等番茄抗病毒病和枯萎病等。
(2)嫁接和合理輪作倒茬,防治土傳病害。
(3)調整各茬口播種期,避開病蟲危害高峰期。
(4)培育適齡壯苗,適當高壟栽培防病。
(5)推廣無土栽培技術,切斷土傳病的侵染源。
(6)合理密植,加大通風透光。
(7)推廣滴微灌、膜下暗灌技術。
(8)控制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濃度和方法。
3.物理防治的具體內容
(1)熱力消毒法。
(2)誘殺法和驅避法。利用蚜蟲、白粉虱的趨光性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利用蚜蟲、白粉虱的趨黃性采用黃板誘殺,利用銀灰膜避蚜等。
(3)阻隔法。根據害蟲活動規律,設置適當的障礙物,阻止害蟲擴散危害。生產中利用最多的是防蟲網。
4.生態防治的具體措施
(1)地膜覆蓋栽培。
(2)適時放風排濕。
(3)高溫悶棚和耕翻晾曬抑制病害。
5.化學防治的具體措施
(1)選擇對路的農藥品種。在蔬菜上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如3911、1605、甲基1605、1059,甲基異硫磷,久效磷、磷胺、甲胺磷、氧化樂果、磷化鋅、磷化鋁、殺蟲瞇、氟乙酰胺、有機汞制劑等。嚴格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如敵百蟲、辛硫磷、馬拉硫磷、多菌靈、托布津等,嚴格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特別注意在安全間隔期采收。實驗證明百菌清、多菌靈防治病害,樂斯本防治韭蛆,辟蚜霧、阿克泰、吡蟲啉類防治蚜蟲、白粉虱,三唑類殺菌劑防治白粉病、銹病等,這些藥劑不僅效果好,而且殘毒低。
(2)選擇合適的劑型。設施生產應該首選粉塵制劑,不增加濕度,防效好,省工省時省藥。
(3)改進施藥技術。如防治番茄灰霉病,根據發病部位和病菌侵染特點,在蘸花中加入速克靈或撲海因,并改全株噴藥為局部噴藥,不但大大提高了藥效,還可減少用藥量。
6.施肥技術措施
(1)強化有機肥的施用。生產上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蔬菜專用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效果很好,如果用自己堆制的有機肥或雞糞、畜糞等有機肥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一般農家肥與磷肥混合后進行堆漚效果較好。改進施肥方式,做到普施與溝施相結合,60%左右普施,40%左右溝施。
(2)合理使用化肥。首先選擇化肥種類,無公害蔬菜生產上禁用的肥料如下:城市生活垃圾、污泥、農村工業廢渣、以及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料;未經正式登記手續的新型肥料;不符合GB/T17419和GB/T17420要求的葉面肥料。同時限量使用含氯化肥、含硝態氮化肥。其次控制用肥量,推廣蔬菜平衡施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