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建宏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教學是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的基礎與前提,學生只有掌握了扎實而豐富的基礎知識,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本文在全面了解當前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探究了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的基礎與前提,只有讓學生積累足夠的語文基礎知識,才能增強其語文理解能力及應用能力,并最終提升語文素養。但初中語文教學現狀中尚且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基礎知識教學的高效開展,比如教學內容實用性低下、灌輸式教學形式十分普遍、教學方法呆板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策略予以應對,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實效。
一、實用性策略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學好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基礎,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實用性為中心實施基礎知識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那些使用頻率高的基礎知識當成學習的重點,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這些知識的意思,并通過競賽、游戲等形式加深學生對這類知識的印象,也可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有運用這些知識的機會,最終實現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目標。在新課標教材中,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大致可分為五類,分別是:(1)詞語;(2)短語成分;(3)常用修辭;(4)單句成分;(5)二重復句。因此,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善于將基礎知識歸納為以上幾種內容,并有重點、有策略地引導學生加以學習,以加深學生記憶,確保學生能熟練記憶并靈活運用,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
二、引導性策略
受傳統教學形式的長期影響,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基礎知識時,仍然沿用以往的圈點知識點,硬性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以實現牢固記憶的目的。這種強化背誦的方式過于死板,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還不利于其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科學引導學生,讓其對語文基礎知識點做到充分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印象,更易于背誦。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的《木蘭詩》一文時,當學到“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時,教師可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敘述意思,學生也可通過小組協作的形式學習課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能深刻理解這段話的詳細意思,而且還對句子的特點有了更清楚的了解,這樣再背誦就比較容易了。引導性教學法,不僅扎實踐行了新課標倡導的“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理念,并且讓學生學會了自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促使學生以學習主人的身份積極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更主動的態度參與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提升了自身的學習能力。
三、趣味性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年齡特點分析,初中生普遍好奇心強,對有懸念的事物都十分感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以趣味性為切入點,激勵學生積極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與趣味性,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比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教師可提前搜集各個旅游勝地冬天的美景,如哈爾濱的冰雕、冰燈、樹掛、滑雪等圖片,以幻燈片形式展示給學生,并讓他們說出圖片中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被激發出來,有些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講述自己看冰雕或者滑雪的經歷。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哪里冬天的景色,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是“哈爾濱”。教師可順勢導入新課:哈爾濱的冬天是這樣的美麗有趣,那么濟南的冬天又是怎樣呢?它和哈爾濱的冬天有什么區別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學生對濟南冬天的興趣也被點燃,于是十分積極地投入對這篇課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興趣教學法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激趣法外,還有比賽、表演、情景劇等形式,都可拿來用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中,以提高教學實效。比如,在講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生字詞時,教師可以將學生三五隨機分組,讓學生在組內挑寫、默寫生字詞,然后選派代表參與班級生字詞的比賽,最終的獲勝者可以免值日一次。以實際事物作為獎勵,很快點燃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開始背寫生字詞,學習效率自然很高。因此,成語接龍、比賽等只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形式,都可以用在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中。
總之,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是學生提升語文能力與素養的基礎。教師應充分重視基礎知識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應遵循實用性、引導性、趣味性等原則,積極設計實用性強的教學內容,借助科學引導,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