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欽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過程生活化,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此為準則,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學數學,將數學過程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
一、情境設計要講究生活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首先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識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社會體驗,科學有效的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討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
新課程提倡生活化的情境,特別是江蘇版教材,幾乎每一節都有情境主題圖。如:一年級的下冊“生活中的數”單元采用的情境圖就是學生熟悉的“數鉛筆”;第六單元“購物”呈現給學生的是文具商店貨架;三年級的“對稱、平移和旋轉”單元出現了許多的剪紙……教學情境圖的作用體現在教學數學知識生活化,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聯系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數學問題一樣。不知不覺中由內在興奮轉化成外在的興奮,將積極參與的欲望參與到數學活動的行為。
二、手段采用要注重生活化
說到教學的手段,許多教師首先想到的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這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的確,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內容充實形象。有“聲”有“色”。為老師和同學創造了一個更大的時空范圍,使原有的模式化教材變成“開放的”“參與式的”“有個性和創造性的”活教材。然而每一次引入新的教學手段后,效果都很一般,可見教師應合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使之從生活化入手,開拓知識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學習的效率,變教學手段使用觀念為“需用方用”而不是“為用而用”。
現代教育形式的發展形勢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學手段日益豐富的同時,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新理念的教學不但要緊扣課程標準而且更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水平和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來組織教學。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我校一年級有100名小朋友加入少先隊組織,學校要買一些紅布做紅領巾,如果讓你當采購員,你打算怎樣做?學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紅領巾測量、討論,有的目測、估計,最后把問題歸納為要學會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我接著引導:今天我們都來當一回小數學家,利用手邊的學具,自己拼一拼,小組同學可以討論,看誰能發現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為下一步教學的展開夯實了基礎。
創設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情景,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三、教法選擇要滲透生活化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加強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目標,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如:在教學“千克和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量:70克,面餅:65克,從而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食用鹽包裝袋上印著凈含量:500克±10克等實際問題。
在認識基本的幾何圖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花組成了哪些圖形?當然,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形狀的圖形,讓學生在圖形變換中欣賞數學的美,從而意識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留心觀察,敢于質疑、大膽探索去獲取知識,不僅是對書本知識的印證和補充,又是一種對生活的適應。這樣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經歷了一次知識發現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作業編擬要體現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作業成了課堂的延伸,也是對書本知識的一種驗證、一種補充、一種體驗。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的體驗。現行教材中,往往出現題目老化,數據過時,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為遙遠的情況,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數學學習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去調整教材、重組教材,用更貼近、更熟悉的事例來編制習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
總之,只要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在課堂中講究情境創設生活化,手段采用生活化,教法選擇生活化,作業體現生活化,課堂教學就會達到生動化,豐富化。教師只有把學生帶到生活中去,將課堂中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才能真正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才能既學會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這就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必將更積極、生動、活潑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