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影響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四個因素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充分練習、合理想象。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閱讀教學;有效性;因素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是識字教學、口語交際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閱讀教學有三個境界:讀者尋求文本原意的過程;讀者創造的精神動畫;文本和讀者相互改變的過程。為了達到閱讀教學的終極境界,就要求學生做到自己解讀文本,尋求文本的原意,通過對文本的想象完成與作者的精神交流,閱讀就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解釋是: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活動。所以,閱讀教學的構成要素就包括閱讀的指導者——教師,閱讀的主體——學生,以及閱讀的目的。這與郭思樂的“生本教育”十分切合,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遵循生命的本質,通過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主動活潑的發展。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影響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四個因素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充分練習。具體內容如下:
一、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閱讀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由于學生的自我經驗不足,在閱讀中會形成一些錯誤的思想、錯誤的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地站出來給予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正確的閱讀觀念,引導學生走上積極健康的思想道路。
教師是引路人,也是幫助學生成長的后備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輔助作用。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文本進行深入地、徹底地分析和理解,從多個角度對文章設疑,想象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并做出合理解答。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做好服務。面對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對所學文章提出問題,帶著提出的問題閱讀文章,讓學生之間充分對話,對自己的問題得以解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習慣得到了解,糾正錯誤的方面,表揚正確可行的方面。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會存在價值觀或思想的偏差,而教師就是這方面正確的標桿。教師還應對文本進行深度挖掘,提煉出文本的深層含義,并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止于此。課后,教師還應廣泛閱讀,拓寬視野,積極思考,使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更多的精華,更加有利于指導學生的閱讀。
二、讓學生體驗個性化閱讀
個性化閱讀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發掘文本的深層含義。在個性化閱讀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學生自己閱讀,讀出屬于自己的知識。在實際操作中,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處理好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個性化閱讀似乎更重視個性的理解和發揮而忽視了共性的內容,但事實上離開了共性,何談個性?所謂個性也就是在對共性內容的反復咀嚼和提煉中得出來的,是不能脫離共性的。否則,課堂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都是哈姆雷特,不可能是別人。所以,要尊重文本的原意。對文本的解析不可能脫離文本的原意,發散是有源頭的。2、產生個性化閱讀。只有在追尋文章原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重構新意才可能產生個性化閱讀。這就要求學生反復讀,“走進文本”,“走出文本”,在質疑、反思、探索、創造中達到心靈的高度——與作者心靈對話的境界。讀出自己的見解,讀出自己的味道。
所以,個性化閱讀是“求同存異”的過程。面對文本,追索原意,發掘文章最本質的東西,達到“求同”;反復品讀,不斷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就是“存異”。個性化閱讀一定要做到“求同存異”。
三、讀練結合,學會運用
葉圣陶先生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如果學生只是一味追求人文、追求精神、追求語言的曼妙和意境的色彩,那么語文的工具性該如何體現?學生不會運用語言文字,不會使用句法修辭,怎樣將心中所想涂鴉于筆墨之上?因此,讀不是目的,要“讀練結合”,使得學生“運用之妙在于一心”。“讀練結合”可以具體分為以下幾個內容:以讀析字,以讀帶說,以讀導寫。
以讀析字就是隨文識字,將一篇文章分解至末端字詞,根據語境及上下文的意思來識字、記詞。通過對段落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的含義,并學會字詞的應用。在整篇文章中,字詞是最小的組成單位,是文章的細胞,是活生生的小生命,讀出字詞的含義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以讀析字,通過閱讀來解析字詞,達到對文章的深刻理解。以讀析字,是學會字詞的重要手段。
以讀帶說,主要是指朗讀對于口語交際訓練的幫助。朗讀是閱讀的一種方式,通過朗讀,可以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作者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要抒發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朗讀,反復讀,讀出抑揚頓挫,讀出停頓轉折,讀出語感,讀出語境,語言的韻律在口中唱響,語言的情感在口中表達,于字里行間中學會口語交際的用法。以讀帶說,是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要方法。
以讀導寫,是說語言的積累對于寫作的意義。“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良好的悟性。閱讀是寫作的前提,閱讀對寫作的幫助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閱讀,積累各種素材,學會寫作的各種手法;積累語言文字,在寫作中得以運用。二是讀寫結合,通過讀寫訓練,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閱讀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釀蜜,只有采到了花才能釀出香甜的蜜。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智慧地把握兩者結合的策略,學生的作文能力才會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