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練
【摘 要】縱觀當前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新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數個年頭,教師滿堂課對學生進行灌輸的教學方式不見了,而從教師層面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有了很多.從高中物理課堂學習模式來看,在諸多學習方式中“研究性學習”脫穎而出,成為當前物理課堂教學最為流行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誤區;策略
在“研究性學習”流行的背后,我們不禁要反思“研究性學習”學習方式是否適合所有高中物理知識內容的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是否存在一些誤區呢?出現這些誤區的原因是什么?又將如何改進呢?本文就該話題談幾點筆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學實踐,提高物理課堂學習的效率.
1研究性學習的誤區
“研究性學習”是比較適合高中物理學科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被廣泛地應用.該研究方式注重研究問題的方法,關注學生對問題猜想、實驗設計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一節課就是一個“研究課題”,那么,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有什么誤區呢?
1.1過于注重方法論,缺乏對學生本體的思考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研究的課題”是統一設置的,學生沒有選擇.學生在研究課題上都沒有選擇,自主更是無從談起.另一個方面,學生的能力存在著差異,有些內容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探究的,也就是課題探究與學生的原有認知無法構成正向的聯系,無從著手,或是在原有的經驗水平上徘徊,無法實現創生與開發,最終還是回到了課程知識的傳遞.
1.2不是所有的知識內容都適合“研究”
高中物理教材有著很強的系統性,同時知識內容較為抽象,研究性學習并非適合教材中所有的章節進行教學,比如“電場線”、“磁感線”如何形象地表示電場和磁場,這些知識內容有很多“約定”的東西,如果放手讓學生研究,學生可以“看到”形態,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難理解形態的意義,更不要談電場、磁場的方向如何表示,對于這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需要老師講授的知識,讓學生研究是不合適的.
1.3過于注重形式,為“研究”而“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地推進,“研究性學習”方式被廣泛地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加以應用,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都要想方法進行“研究”.在教學設計中難免每節課都想著研究,對一些簡單的知識點,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能夠很容易掌握或者已經掌握的,教師為了體現研究性學習而設計出問題進行研究,無法提升學生能力.
1.4缺乏對“本質”的理解
我們在實施研究性學習時,有沒有思考如下幾點:
為什么要進行研究性學習?
提出研究性學習的出發點是什么?
我們在設計研究性學習“課題”的標準是什么?
研究性學習是注重研究過程的學習,研究未必能夠得到結果,而更多地注重探究的過程,學會探究的方法,但是當前的高中物理考查方式不僅僅注重結果,還關注知識的應用,所以“研究性學習”并不是適合當前的高中階段學習所有內容,也不適合所有學生.
2研究性學習改進策略
2.1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多種研究方案供學生選擇
“選擇”是自主性發揮的第一個要素,對于適合采用研究性學習的知識內容,在課堂組織時,我們要有課前診斷的過程,發現學生的思維基點,根據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設計出多種學習方案供學生學習,比如,研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筆者的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2.2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整合
學習方式的核心是如何加工和處理信息,為此給學生提供足量的信息是提高研究性學習效果的前提.筆者認為在當前教育信息化大的背景下,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日異月新,我們應該改變我們當前的教學觀,科學地選擇多元化教學手段來豐富我們的教學組織形式.例如,借助于網絡交互功能,研究性學習可以采用先學后教、翻轉的課堂形式來組織,提高教學的“實時性”、“個體性”,結合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學生的思維需要定制適合于學生發展的問題、方案,與學生個體互動.筆者認為在設計問題時要具有選擇性,在學生無法進行探究時,或是不適合實驗探究時,可以借助于技術進行仿真模擬,借助于信息化技術提高我們高中物理教學的層次,打造個性化學習平臺,促進學生的個性、認知更好、更深層次發展.
2.3注重情感教學目標的滲透
新課程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而傳統的教學目標過度地關注知識和能力目標,知識很重要,不可否認,同時我們也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關注學生的獲知過程.從物理知識內容是否適合“研究性學習”的角度出發,找出適合研究的課題.由學生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猜想,尋找驗證猜想的方法,通過實驗得到數據分析討論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完整地感受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相互合作交流,主動與教師、其他學生合作和分享自己的、個性化見解,給學生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同時要給予學生應用知識的機會,讓學生的物理學習有用武之地.如,滲透“STS”觀念,用具體的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入思考,轉變學習的方式.
本文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但是教師作為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重要要素,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導作用.物理教師要積極參與高中物理課堂學習方式的研究和改善,了解不同學習方式的優缺點,更好地進行組合、應用,在不斷探索中找到適合高中物理的學法.教學中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合理選擇,靈活應用,使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