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摘 要】一直以來,“語文教學生活化”備受關注和推崇,聯系生活、體驗生活、還原生活都是“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做法。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文字恢復其作為生活的鮮活與真實,引導生生對話,生與文本的對話。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浸入;生活化
1 回歸生活 滲透練筆
寫作來源于生活,同時也可以回歸于生活。讓閱讀教學中,抓住良好契機,讓讀寫訓練回歸于生活,往往更能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語言大師季羨林的文章《懷念母親》中有這樣一段話: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從學校回家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只是不來,她的神色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來的。
執教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讀完這段話的感受,并想像當時的情境,然后通過談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同學們你們是否曾因為貪玩而晚歸,你們是否也曾因生病而臥床,請回憶媽媽焦急盼望你回家,悉心照顧生病的你時的神態、動作等。讓學生回歸生活,充分感受母愛。并讓他們把這樣一個細節詳細記下來,學生因為有真實體會,因而作文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2 結合實踐 學以致用
把閱讀——寫作——實踐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寫作訓練,可以更好地落實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做到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使寫作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下面引用美國一部語文教材中寫作練習的設計,來說明中美兩國在教材層面上處理是如何處理語文教學生活化,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在閱讀教學中進一步滲透寫作指導。其中有一課叫《葛底斯堡演說》這一課寫作練習是這樣設計的:
2.1 回信:假設你是李的兒子,寫一封非正式的信,對你父親信中的看法做出回應。
2.2 日志寫作:這是葛底斯堡演說的前夜,作為林肯,描述你想通過這還未寫完的演講稿傳達的信息。你希望人們記住它的哪些方面呢?
2.3 報紙專欄:作為一名記者寫一篇關于《葛底斯堡演說》的專欄文章,對這次演講做出評價。
不難看出,他們的教材編排已十分注意把作文指導浸入于閱讀教學中。其實,我們在日常閱讀教學中也可抓住契機,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有所用,并在實踐中提高。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可以讓學生寫一寫環保宣傳標語;教學《索溪峪的野》可以讓學生寫一寫導游詞;教學《藏戲》可以讓學生介紹介紹我們的地方戲劇。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和寫作,是吸收和表達。”讀是寫的基礎,我們應該立足教材,開展閱讀浸入式的作文教學,讓閱讀為寫作鋪路,促使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為作文教學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寫作的動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在語文教學的閱讀教學中要不斷浸入“生活化”練筆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生活化”備受關注和推崇,聯系生活、體驗生活、還原生活都是“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做法。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文字恢復其作為生活的鮮活與真實,引導生生對話,生與文本的對話。
(一)回歸生活 滲透練筆
寫作來源于生活,同時也可以回歸于生活。讓閱讀教學中,抓住良好契機,讓讀寫訓練回歸于生活,往往更能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語言大師季羨林的文章《懷念母親》中有這樣一段話: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從學校回家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只是不來,她的神色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來的。
執教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讀完這段話的感受,并想像當時的情境,然后通過談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同學們你們是否曾因為貪玩而晚歸,你們是否也曾因生病而臥床,請回憶媽媽焦急盼望你回家,悉心照顧生病的你時的神態、動作等。讓學生回歸生活,充分感受母愛。并讓他們把這樣一個細節詳細記下來,學生因為有真實體會,因而作文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二)結合實踐 學以致用
把閱讀——寫作——實踐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寫作訓練,可以更好地落實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做到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使寫作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下面引用美國一部語文教材中寫作練習的設計,來說明中美兩國在教材層面上處理是如何處理語文教學生活化,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在閱讀教學中進一步滲透寫作指導。其中有一課叫《葛底斯堡演說》這一課寫作練習是這樣設計的:
1.回信:假設你是李的兒子,寫一封非正式的信,對你父親信中的看法做出回應。
2.日志寫作:這是葛底斯堡演說的前夜,作為林肯,描述你想通過這還未寫完的演講稿傳達的信息。你希望人們記住它的哪些方面呢?
3.報紙專欄:作為一名記者寫一篇關于《葛底斯堡演說》的專欄文章,對這次演講做出評價。
不難看出,他們的教材編排已十分注意把作文指導浸入于閱讀教學中。其實,我們在日常閱讀教學中也可抓住契機,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有所用,并在實踐中提高。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可以讓學生寫一寫環保宣傳標語;教學《索溪峪的野》可以讓學生寫一寫導游詞;教學《藏戲》可以讓學生介紹介紹我們的地方戲劇。
以《開國大典》一文為例,文章在描寫閱兵式的時候有這樣幾句描寫: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里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空,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為了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群眾激動的心情,又讓學生學會整體描寫和局部描寫,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記者的身份去看,用鏡頭去攝取自己最打動自己的畫面,并要求他們一定要讓大家從細微之處看到人們的激動與喜悅。巧妙將將讀和寫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興趣,進行寫作訓練。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和寫作,是吸收和表達。”讀是寫的基礎,我們應該立足教材,開展閱讀浸入式的作文教學,讓閱讀為寫作鋪路,促使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為作文教學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寫作的動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