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東
【摘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思想,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思路,將課堂更多的留給學生,做好教師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新理念;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策略
雖然小學教學方法一直在進行改革,但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中,教師還是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師通常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空洞死板地給學生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系統性的研究,不能掌握相關的規律,小學品德還是停留在課堂上,作為學生的一項任務去完成,對小學生的積極性有不好的影響。
1.講故事,了解學科知識,提高道德認識。
小學生天生好動,對于枯燥的課本知識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對聽故事卻情有獨鐘。他們喜歡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講故事,通過故事講解,闡釋課本中深刻的道理,使學生能夠更輕松地明白,對課本知識有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使用講故事的教學方法時,教師所講解的故事要圍繞教學課程的主旨展開,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講解。例如,在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在教學“不能忘記的屈辱”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講了大量的中華民族的屈辱史,通過這些生動具體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恥辱的過去,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運用講故事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注意故事的深刻性,所講故事不可以只有趣味性,而沒有更深的思想道德含義。除了教師單方面地講解,還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講解發生在周圍的故事,這樣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學生更易理解課程內容,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可列舉一些反面教材,讓學生明辨是非,進一步規范自身的道德意識及行為。
2.列舉優秀人物,樹立榜樣作用。
我國的優秀人物層出不窮。列舉優秀人物的故事進行教學是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取優秀人物進行教學,他們的先進事跡,使枯燥的道德知識變得可感、可信,讓學生受到感染。例如,在四年級品德與社會"關心你,愛護他"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列舉了雷鋒、焦裕祿等先進的榜樣人物,通過他們的先進事跡,學生懂得了如何幫助他人。使用這樣方法教學,一定要注意人物的選擇,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進行選擇,要注意人物選擇的典型性。要讓學生真正能夠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習優秀人物的思想,規范自身的道德行為。
3.角色表演,學會換位思考。
角色表演的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達成教學目標。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筆者常常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表演,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活躍性,實現角色轉換,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例如,小學三年級思品課"換個角度想一想"教學中,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角色表演,體驗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感情,初步學會換位思考。
4.巧設問題,展開討論,幫助問題解決。
提出問題,然后展開討論,得出結論,這是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問題深淺的把握,要注意問題難度的循序漸進,注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以提高學生的內在水平。例如,在"花錢的學問"這一單元中,"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消費"這一問題提出后,筆者將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組四個人進行討論,然后每個組派一個代表闡述本組觀點。這一過程是學生相互溝通交流的過程,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思想碰撞,得出相對完整的觀點,無形中也提高了思考問題、表達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5.創設情境,潛移默化,指導道德行為。
小學生對于枯燥的課本知識沒有太大的興趣,而且注意力相對來說不夠集中,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創設特定的教學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課本知識進行理解。這種方法更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將課本知識和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蘊藏于情境之中,達到一種情理交融的狀態,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
6.重視學生自身的體驗。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小學生的社會經驗少,更是對教師的反應非常敏感。所以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善于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榜樣作用下進行學習。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己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在思想品德學習之后,真正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價值。例如在進行我的體育活動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講述自己在體育活動的時候遇到的真實案例,讓學生通過自己事跡的描述,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反應能力
總之,現階段,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十分重要,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標準理念的不斷深入與執行,更加應該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而創新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