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大夢想”這個話題,讓我記起我剛上大學時讀過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講的就是江蘇的小城鎮未來的戰略部署。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曾提出過“小城鎮,大戰略”,隨著30年來的進程,如今重新提起這樣一個話題,“大夢想”體現了大家的希望,和對大城市病的厭煩。但我們在過程中也要認識到,除了大城市病,也有小城市病的現象,需要處理好。
為什么我們稱之為特色小(城)鎮建設呢?這里包含了兩層含義:一、特色小鎮是一個非鎮非區的概念,聚焦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二、建設特色小城鎮,特色產業要鮮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
——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規劃司副司長陳亞星
特色城鎮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它可以改善小城鎮的面目,促進社會和經濟文明的進步,縮小小城鎮與大城市的差距:其次可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再者可增加城市發展的后勁與活力,提升城市化和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最后特色小鎮可以改善農村發展的水平,推進農業發展的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發展特色小鎮一定要保護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麗江古鎮之所以做得很好,實際上就是保護文化以后得到的成果,你把傳統文化保護和發展好,它就是最先進的。所以發展特色小鎮的第一首要是改善文化環境,其次才是產業。
——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梁小青
全國很多地方的發展是無山水就造山水,無故事就編故事……特色小鎮的發展,“無中生有”的能力很重要,但不能胡編亂造,不能作假。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大學教授 胡思遠
在鄉村地區城市化率越過50%以后,就意味著農民會成為中國的少數派。那么農業、農地、農民就會因為珍貴而變成珍惜的資源,甚至成為遺產,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眾多的資源進入到鄉村當中去。對于這些資源的惜視,引導我們產生更新的模式。樺墅雙行、莫干山計劃這種模式的出現順理成章,并且會持續增長。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博士后 高寧
經濟高速發展,我們的農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億多,這跟全世界國家不一樣,我認為農村很有發展價值。我們要把農村建設成為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農民可以創造價值,城市人在這里面也可以創造價值。
——中國鄉村建設院院長 李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