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宇
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國民黨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并實現了全國形式上的統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初期,一些人曾對它抱有很大期望,但此后國民黨的內政外交表明它是一個“弱勢獨裁政權”,國民黨此后十年的統治也被喻為“流產的革命”。
“掛新招牌的舊勢力”:南京國民政府的蛻變
上述漫畫顯示的是中國國民黨在掌握南京國民政府政權后,出現腐化墮落的現象。漫畫《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貴作如是想——》中的國民黨“新貴”想的是如何將自己搜刮來的大拉司(當時上海的流行語,即鈔票、金錢的英語音譯)存到可靠的地方(外國銀行);漫畫《如意算盤》(左邊袋里的錢,離棄現在的老婆;右邊袋里的錢,再娶一個天仙般的愛妻);《夫婿榮歸,糟糠下堂——國民黨的新官場現形》則是發達之后的國民黨黨員幻想著拋棄原來的妻子和家庭,另尋新歡。
解讀: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和全國的統一,一度得到國人的認可和歡迎,因為在當時“南新北舊”的認知環境下,建立一個新政府和一個統一的政權,總比久已令人生厭的北洋軍閥政府和長期的分裂混戰令人期待。但是這種“新”的感覺在時人眼中很有飛逝而去的趨勢。如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初,輿論就已經開始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前途擔憂,他們看到昔日的舊官僚、政客、市儈、學閥等游民階級圍繞在南京國民政府周圍,而這些人“以昔日事齊燮元、孫傳芳者事今日之蔣介石,以昔日之視三省巡閱使署,五省聯軍總司令部者視今日之南京政府”。這樣的后果有可能是“蔣氏雖不欲為新軍閥,他們必然要將他做成一個新軍閥而后已,再照這樣下去,國民革命就將有中途而盡的危險”。在事實面前,人們對南京國民政府感到失望:“這是何等使人失望呵!成立日淺的南京政府,難道就自甘為掛新招牌的舊勢力么?”
另外國民黨采取“清黨”反共政策,大肆屠殺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工農群眾等革命民眾。“清黨”政策使國民黨內的大批進步分子被清除出去,而一批投機分子乘機加入其中,使國民黨的純潔性和凝聚力都有下降的趨勢。對此時人曾有所批評,認為在“清黨”的過程中,“共黨之死者固不少,而無辜被害的尤多”,“而土豪劣紳相率入黨”,結果是“黨即以清而轉渾,政治軍事均以不振,北伐事業轉為一場春夢”。
“弱勢獨裁政權”:
國民黨的軍事獨裁統治
上述系列漫畫顯示的是南京國民政府建立起軍事獨裁的專制統治。漫畫《蔣介石的權力建立在軍刀上》恰如黃文農所言:“當了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蔣介石——‘大權在握地實行獨裁。”面對黑暗的政局,代表人民思潮的黃文農毅然辭掉了國民黨中央黨部藝術科科長之職,轉來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獨裁統治下中國政壇的腐敗現象,人民仍處于黑暗時代。漫畫《軍閥混戰》中蔣介石拖著另一個軍閥,中間寫著“軍閥混戰”四個字,意思是蔣介石及其他軍閥制造了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漫畫“軍民關系”中的題字:“軍人向民眾說:民養兵,兵保民,換一句話,民不竭力出錢給兵,兵就要……你們了”則顯示出軍閥與民眾的緊張對立關系。漫畫《政客與小民》《閻王治下之小民》等表明,在軍閥混戰及其黑暗統治下的人民備受煎熬。
解讀:當今學者將1927年至1949年執政的國民黨定位為“弱勢獨裁政黨”,原因就在于雖然國民黨也曾師法蘇俄共產黨,但在意識形態上拒斥共產主義,結果只學到半套表面功夫,組織內聚功能并未增強。由此導致國民黨的統治過分依靠武力,國民黨內部勢力的平衡也多靠武力來維持,軍閥與大眾之間的關系持續緊張,人民承受著巨大的負擔。此種統治形式也預示著中國人民要爭得自身的自由和解放,也需要依靠槍桿子來做堅決的反抗和斗爭。
以黨治國,鉗制輿論
上述出現于國民黨不同統治時期的兩把大鎖,顯示的是國民黨鉗制進步輿論,壓制言論自由。漫畫《防民之口》中國民政府通過新聞檢查制度來封住民眾的嘴。《?(1935)》中一個知識分子打扮的人被鎖住了嘴,鎖頭上寫著“言論自由”四個字,其抨擊國民政府鉗制輿論的用意不言自明。
解讀:1920年代國民黨的以黨治國思想一度盛行,就連部分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都認為根據中國當時的國情,有借助黨治來防止軍治、監督官治、扶植民治的必要,但在實踐中卻沒有按照此軌跡演化。1928年7月,國民黨宣布“軍政時期”結束,“訓政時期”開始,而國民黨中央通過的《訓政綱領》等一系列規定實際上剝奪了人民的種種權利,形成了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局面。就言論自由來看,國民黨政府一方面大力推行“黨化教育”,從思想上扼制革命,蒙騙人民;另一方面則控制輿論,剝奪人民的言論和出版自由,眾多進步書刊被查禁,許多進步作家被監視、拘捕乃至槍殺。例如,1927年7月,《語絲》在第141期登載了《吳公如何》一文,指斥吳稚暉提議“清黨”,本期以后,《語絲》在南方便被扣留。而當1927年11月22日一些民眾在南京血花公園慶祝國民黨軍隊的勝利卻遭到槍殺時,人們聯想到的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五卅慘案和三·一八慘案,人們開始懷疑會不會出現“亡黨亡國的慘劇”。民眾對國民政府在政治上的種種失望,印證了國民黨自甘墮落的事實。
“革命外交”下的妥協
以上漫畫圍繞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展開。漫畫《第一個道賀者》中一個美國人身著盛裝,托著一個花籃,花籃上面有一張卡片,寫著“國民政府正式開幕志禧”,落款是“美利堅敬賀”,揭露了蔣介石國民政府在帝國主義卵翼下背叛革命的實質;漫畫《列強對話》中兩個外國人在探討一個問題:“中國所受壓迫不可謂不重,但外貨輸入卻年多一年,這為什么呢?”顯示的是帝國主義的經濟勢力在中國得到進一步擴展;漫畫《國民匪黨》四字畫作狗的形狀,由“帝國主義”四字組成的人牽著,意思是國民黨是帝國主義操控的走狗。
解讀: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在外交上的表現并不令人滿意。雖然通過“改訂新約運動”,國民政府取得西方列強的承認,但是這項被國民政府吹噓為“外交新紀元”的運動只是在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方面有所成就,卻并未徹底取消列強在華的不平等條約。這與其所提倡的“革命外交”目標相差甚遠,不僅未能阻止西方列強在中國的經濟勢力的擴展,在一些涉外事件(“南京慘案”和“濟南慘案”)上也不得不妥協退讓,從而引起民眾的不滿和批評,“上面的政府也真是糟,總司令不能發令的,外交部長是欺騙專家,中央政府是昏庸老朽的收容所,沒有一件我們受人家侮辱的事不可以追原到我們自己的昏庸”。南京國民黨政府的外交政策,沒有實現中國人民獨立自主的愿望。(編輯 王雪)
作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