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
云是地球上龐大水循環的有形結果,它隨風而動,變化無窮,卻又轉瞬即逝。收集云?聽起來就很荒謬。然而,就是有這樣一群人,把“收集云”當成了一項事業來做。比起氣象學家,他們更熱衷于以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云以及與云有關的一切,并且成立了嚴肅的“云彩鑒賞協會”。
起源篇:
云彩鑒賞協會,為富于想象的人而存在
現年47歲的加文·普利特一平尼是一名平面設計師,當他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他就喜歡抬頭看云,就像小孩喜歡看圖畫一樣。那時的他總以為,人們是靠爬上長梯抵達云端來收獲棉花的。
因為愛看云,加文開始自學相關知識,雖然從未接受過氣象方面的專業訓練,但加文認為,這恰恰是自己的優勢所在,“有時候在某一方面的訓練過于充分,會讓人的視野變得狹隘。”
云在加文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他和妻子的“媒人”。在第一次為他的書做演講時,加文遇到了現在的妻子——麗茲。兩人的關系在第二次見面之后,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當時,麗茲的開場白是:“你就是那個‘云人嗎?”
五年前,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為了給孩子起名字,還發生了小小的爭執。但最終,加文贏了,女兒叫弗洛拉·西勒斯,意思是卷云。
英語總是把消極的事物與云聯系起來。如果有人意志消沉,他們就是被烏云籠罩著。如果有了壞消息,就是地平線上出現了烏云,好像云彩是每個人默認的用來表達厄運和陰郁的比喻。但大多數人,如果你攔住問他們,他們會承認對云彩有一種奇怪的情愫,像是某種懷舊的喜愛之情,云彩讓他們回想到自己年少的時候,坐在草地上尋找不同形狀的云彩,做著無盡的白日夢。
加文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和他一樣喜歡抬頭看云的人不僅僅只有他一個,云彩得到這些壞名聲也是非常不公平的。為此,2005年,他創立了“云彩鑒賞協會”,聯合全世界喜歡收集云彩的人,一起尋找天空的詩意。
鑒賞協會的核心活動內容是讓會員分享在生活中捕捉到的一切地球氣象,包括云和一切與云相關的東西,比如霧、閃電、龍卷風……會員潛心收集、理解和欣賞這種變幻莫測的美麗。通過網絡平臺,加文“團結”了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的云彩收集者。目前,他們的注冊會員人數已經突破了4萬名,其中甚至包括了非人類——第4599號會員迪巴是一只牧羊犬,它的主人說迪巴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會花大量的時間仰望天空。
成為會員并不只是網絡上“虛擬”的事,每個會員在繳納了10鎊(約合人民幣96元)的注冊費以及每年16鎊(約合人民幣153元)的會員費后,除了可以上傳自己的攝影作品(甚至包括裝置藝術、繪畫、視頻和詩歌)外,還將收到一枚會員徽章和印有姓名、會員號的精美會員證書。
會員們每天上傳自己拍到的獨特“云圖”,協會每月從中遴選“每月之星”,做出簡短說明和評價。人們能通過這些圖片,看遍幾乎全世界的云。
云彩鑒賞協會在誕生后飛速成長。2006年,加文完成了《云朵觀察員指南》一書;2008年,又拍攝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云朵觀察》。
2009年4月開始營業的“云吧”,坐落在英國林肯郡安德比海港的沙灘上,被“云彩鑒賞協會”官方認可為全世界第一個鑒賞云彩的聚集點。云吧和別的“吧”不同,這里不提供音樂、酒水,也沒人在舞池里熱舞。站在云吧木結構的觀景臺上,林肯郡的海岸線被盡收眼底。在這里,你可以閱覽教你辨別不同種類云彩的“云菜單”,只需一小時,你就能成為云的專家:你還可以通過屋頂設置的能旋轉的鏡子,毫不費力地同時觀察天空的不同區域;你甚至可以斜倚在特別設計的“觀云椅”中,欣賞天空的美景。
在數碼時代向移動端擴張的過程中,云彩鑒賞協會適時推出了教育APP“云觀測”,上面包含近40種不同的云,幫助大家學習辨認天空中的每一朵云。
不知不覺間,加文把看云做成了一項事業,但他更愿意站在空曠的野外,欣賞美麗的陽光從云彩后面穿透過來,然后說:“等等,這多像兩只貓在跳騷莎舞啊!”這樣的生活,就像他在云彩鑒賞協會的官網首頁上寫的“宣言”:每一朵云,都轉瞬即逝,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每一朵云,都是自然的詩篇,能讓看到它的人發現生命的美好。每一朵云,都是為富于想象的人而存在的。
體驗篇:
云來云往,捕捉天空的詩意
出鏡者:馬超 北京 32歲
馬超是在2016年初加入“云彩鑒賞協會”的,北京的天空,能看到七彩云朵的機會并不多,但作為旅行社的導游,他有很多機會到全國各地去看云。
馬超尤其喜歡云南老家天空的云。黃昏時看云,夕陽西落,光芒從云彩背后照過來,金碧輝煌,鍍了金邊的流云,變幻多端,似釣翁、似村莊、似河流、似群山起伏、似萬馬奔騰、似百鳳歸巢、似猛獅怒吼……一切內心里想象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從天空上找到。于是,他常常會等待黃昏,等待宇宙魔術師般的每一場神秘而未知的表演,以此來獲得一份豐盛的藝術盛宴。
在旅途中,馬超常常發現:低頭看路,崎嶇漫長;抬頭看云,天空很美!仰看天上的云,心中別樣地欣喜。記憶中有關云的詩句很多:“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薄氨姙醺唢w盡,孤云獨去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薄浀谩恫烁T》里曾有這樣一句話:“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話蘊含的意韻和意境,著實讓人心向往之。
加入“云彩鑒賞協會”后,馬超每個月都會細細欣賞會員們上傳的作品,并從云圖下面的點評中了解了很多云彩知識。原來看云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是科學。不同的云形成原因各異,例如卷云是用拉丁人的一縷頭發來命名的。它完全是由從上面的對流層落下來的冰晶組成,當這些冰晶下落的時候,它們穿過帶有不同風力的各個大氣層,或加速或減速,讓這片云有了畫筆刷過的圖案;形似外星飛船的莢狀云,常常在山區形成。當風經過,上升來翻過大山,會在山峰的背風處形成一個浪頭式的路徑,這些云彩徘徊在無形風波的最頂端,呈現飛碟狀的形態;云洞(雨雪幡洞)則更罕見,當云層由非常寒冷的水滴組成,在某個局部地區水滴開始結冰,伴隨著冰晶向下墜落,形成一種向外擴散的鏈式反應,使之呈現水母的須狀。
這些云彩,如果你注視天空,還是有機會碰到的。有一次,馬超坐飛機回云南,他不自由自主地開始觀察云層,當太陽穿過宛如高聳入云的建筑群落般的層積云,投下長長的陰影時,他發現這個世界似乎變成了一座天空之城。
有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馬超抬頭看見整個天空被涂上了一種奇怪的緋紅色,讓一切都顯得不那么真實,那是一朵浪漫的“心形云”。他用手機拍了下來,并發在朋友圈告訴大家:這些少見的云,會提醒我們新奇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你不用行色匆匆地遠離熟悉的環境,周游世界來獲得驚喜,只需要保持看云的心情,偶爾停下腳步,就能盡享剎那的浪漫。其實呵,看云也還不夠的,我們本身都應該是一朵輕盈的、瀟灑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