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賓 林書婷
【摘 要】本文分析地方電廠熱動類相關崗位的類型、員工素質要求、員工學習培訓需求特征,以汽輪機課程開發應用為例,探討面向地方電廠基于混合式教學的熱動專業崗證課程開發與實踐。
【關鍵詞】地方電廠 熱動專業 崗證課程 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161-02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努力成為當地繼續教育和文化傳播的中心,搭建多樣化學習平臺,開放教育資源,開展高技能和新技術培訓,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參與社區教育,服務老年學習,在構建國家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因此,開發滿足行業企業需求的課程教學資源,提升專業社會服務能力成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地方電廠熱動類相關崗位類型
2012年起,廣西提出加快發展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打造“14+10”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電力、有色冶金、鋼鐵、制糖、林漿紙、水泥建材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相關崗位極大的人力資源需求。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和國家節能環保政策要求,上述行業企業一般配置了清潔燃燒、生物質利用、余熱利用、余壓利用等能源利用方式的熱力發電廠,通過循環流化床鍋爐、汽輪機、發電機等設備裝置進行發電,為企業提供電能及熱能產品。根據調研收集及整理資料表明,這些發電廠主要設置有鍋爐運行值班、汽輪機運行值班、熱機檢修維護、熱工儀表及自動控制裝置檢修、脫硫運行值班、電氣運行值班等生產操作崗位,以確保企業生產安全穩定運行。這些崗位的共同特點是:操作對象復雜、操作步驟繁雜、操作安全等級高,對從業人員的規范操作、安全意識等職業素質提出很高要求,因此有嚴格的從業資格標準和任職資格要求。
二、地方電廠熱動類相關崗位的上崗要求
發電廠對熱動類崗位人員上崗的知識技能要求,簡而言之就是“三熟三能”。即熟悉本崗位范圍內各設備、系統連接情況和主要設備基本原理;熟悉本崗位范圍內的相關設備裝置操作及事故處理;熟悉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能正確地對本崗位范圍內的設備及系統進行操作和運行狀態分析、關聯分析;能及時發現本崗位范圍內設備及系統的故障并進行排除;能掌握本崗位范圍內維護維修技能及相關儀表工具的使用。而要達到“三熟三能”,崗位從業人員需要經過相關專業學習,并需接受對應崗位技術技能培訓,方能達到崗位要求。一個典型運行值班員崗位學習培訓內容包括:(1)專業理論學習培訓。主要包括電廠各主要設備結構、工作原理及規范,各熱力系統連接及工作流程,主要設備和系統的參數測量、控制保護邏輯等。(2)運行操作學習培訓。包括主、輔機系統常規運行、試驗、設備保養及事故處理,安全規程培訓,有關機組及設備的事故分析及反事故技術措施等。
三、電廠員工的學習培訓需求特征
目前電廠的新員工一般是來自相關院校的畢業生,有比較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但是操作技能和操作經驗需要學習提高,而已經從事崗位工作一定年限的職工,操作技能較強,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其理論知識較為薄弱,需要專業化理論系統培訓。傳統的集中合班學習培訓方式使員工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另外,鑒于電力企業生產連續性的特點,員工長時間集中脫產學習也存在較大困難,傳統的集中學習方式使得工學矛盾十分突出。再有,傳統的學習培訓教法單一,內容枯燥,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不強,造成學習者學習積極性不足。綜上,電廠員工的學習需求的特征是:隨需、隨時、樂學。
四、面向地方電廠的熱動專業崗證課程開發實踐
為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行業企業培養和輸送滿足企業需要的技能人才,并為企業開展精準培訓服務,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電力企業員工技能和素質培訓需求調研機制。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特點,依據相關職業崗位任職資格要求,結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挖掘電力企業生產一線員工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點,開發出滿足廣西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汽輪機、熱工儀表及自動控制等崗證課程和課程教學資源,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一)崗證課程的開發
1.確定“職業化、開放性、混合式”的課程建設理念。基于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教育改革成果,借鑒現代教育理論的MOOC及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改革理念,運用信息化技術,創新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課程模式,實現培養適崗技能人才的目標。
2.充分調研,提煉企業典型崗證技能清單。選擇典型企業及崗位,分析并歸納目標崗位的通用技能、專用技能、素質要求和經驗,提煉專業主要崗位的知識技能清單,根據崗位技能形成的職業環境需求和實際的成長規律,進一步進行篩選、合并與歸類,明晰人才培養規格和教學要求。
3.“四個對接”設計課程內容。根據熱動類崗位實際工作流程、熱動類崗位典型培訓項目、熱動類崗位職業資格考證項目等整理歸納知識技能清單,按教育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排序,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保證課程與“職業標準、生產過程、職業資格證書、終身學習”的四個對接。
4.“四個統一”實施教學。應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認證的“電力行業仿真培訓基地”——“校中廠”實施仿真教學,通過營造真實工作崗位和職業環境,實現職業崗位與教學場景統一;按職業資格標準重新設計課程內容,實現課程教學與考證統一;通過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廠中校”,“虛實結合,工學交替”,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統一;課程融合職業態度、思政、就業指導等,實現課程教學過程與職業道德教育統一。
(二)崗證課程的建設案例
以汽輪機課程開發應用為例。汽輪機是發電廠三大主機之一,汽輪機的任務是將蒸汽的熱能轉換成機械能輸出帶動發電機轉動發電,因此其在電力生產過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汽輪機運行值班員是發電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崗位。在熱動專業中,汽輪機是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之一,學生對課程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將直接決定將來職業崗位實際工作能力。
1.制定課程標準。通過深入各類型發電企業對設備巡檢員、汽輪機運行值班員和集控值班員等與汽輪機工作相關的崗位開展調研,召開工作分析會、調查收集畢業生反饋等方式,對汽輪機崗位的職業能力、知識技能及素質需求以及職業成長等進行分析,整理、歸納、序化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以“汽輪機運行值班員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條件,確定課程標準。
2.開發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網絡課程資源。開發的網絡課程資源可分為課標類資源、教學類資源、生成類資源。課標類資源包括課程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課程大綱、教學安排計劃等方面的信息,讓學習者了解課程地位作用、課程目標要求、課程內容架構等。教學類資源是課程資源設計與開發的重點。根據崗證課程的“理實一體”“碎片化”建設思路,結合職業資格標準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以知識點技能點為單元,“系列化”“微型化”開發學習課件。例如汽輪機網絡課程資源設計中,把課程分為5個項目:“汽輪機運行值班員職業情景建立”“火電機組公用系統運行維護”“汽輪機輔助系統運行維護”“汽輪機啟動及運行調整”“汽輪機停機及典型故障分析處理”等。在各項目教學類資源的呈現上,主要有多媒體課件、微課、仿真操作錄像以及拓展內容等。多媒體課件是按課程整體設計方案把每一個任務用PPT呈現出來,用于學習者的課前預習以及教師課中講解。微課是針對課程中的重難點內容而制作的生動有趣的短視頻學習資源,供學習者自主學習,幫助其突破課程重難點內容。仿真操作錄像主要包括教師的示范操作和學生的典型錯誤操作,用于學習者進行學習示例和總結反思。拓展內容則包含了與汽輪機相關的實際生產視頻、圖片、案例和技術資料等。生成類資源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動態生成的,體現了教學過程互動以及學習者自主學習、反思的過程,主要包括網上問答、意見及反饋、提交作業及批改和課程網上社區討論等。
3.混合式教學實施。課程教學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課前階段主要采用線上模式。學習者根據教學要求利用在線課程進行自主學習,提前熟悉學習任務和內容,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任務。課堂教學階段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教學圍繞崗位工作任務這一主線,實施“布置任務”“任務分析與教師示范”“任務實施與小組協作”“匯報與反饋總結”等主要的教學活動和環節。課后階段,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通過在線課程平臺進行自主在線復習、在線預習和學習提升,完成本次任務作業、進行拓展內容學習或者鞏固學習前面學習內容。同時,師生、生生共同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在線交流與討論。
課程設計了線上和線下融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課程通過子任務在線測試、網上作業提交與批改、即時的網上輔導和反饋、網上社區發言討論互動等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過程性學習和體驗式學習。課程成績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綜合評定。
五、課程創新與特色
第一,崗證課程依照廣西優勢特色產業相關企業崗位量身打造,校企合作開發,梳理了相關工種的典型工作任務,形成了與崗位對接的各類知識技能點培養目標和要求、考核標準等標準化課程體系。課程既可用于學院的熱動類人才培養,也可對相關企業員工進行崗位培訓。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開發的鍋爐、汽輪機、熱工儀表及自動控制等崗證課程,除了用于本校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培養外,還廣泛應用在企業員工培訓和繼續教育。先后應用于柳鋼集團、廣西信發鋁電公司、廣西田東電廠等企業員工培訓,企業反響良好。
第二,崗證課程基于混合式課程理念開發了全套網上課程學習方案和資源,支持在線自主學習,有效解決企業員工的工學矛盾。崗證課程的在線課程資源在廣西高等教育教學軟件大賽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第三,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把課堂分別放在仿真實訓室、企業車間、網絡平臺,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實效性,創新了學習載體,借助現代網絡工具實現學習者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立足需求,個性定制學習培訓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劉斌.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1)
[2]梁九義.論混合學習對我國遠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影響[J].中國遠程教育,2012(5)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工程項目(桂教人[2013]16號);廣西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廣西電力行業服務平臺”
【作者簡介】黎 賓(1972— ),男,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發電技術。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