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摘 要:現代服裝設計對傳統文化符號的運用經久不衰。本文以傳統文化符號為核心,探討現代服裝設計與傳統文化符號的關系及運用,希望給予現代服裝設計尤其是中式服裝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傳統文化符號;現代服裝設計;運用表達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047-01
中華民族在漫長發展史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系,并影響著不同領域的發展。在服裝設計領域,服飾不僅僅是對面料的裁剪與縫補,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它已成為國家內在精神的載體。從過去到未來,從傳統到現代,傳統文化存在于人們生活各個方面,傳統文化通過種種約定俗成的隱形符號,成為現代服裝設計中最復雜多元的一種表達。深刻了解現代服裝設計的傳統文化符號表達,對服裝設計從業人員十分必要。
一、傳統文化符號的定義
符號是指具有某種代表意義的標識,圖形圖像、文字組合、聲音信號、建筑造型乃至思想文化、時事人物等都可以成為符號。符號的意義不在于符號本身,而是背后所蘊含的隱喻意義、核心內涵。故而,我們探討的傳統文化符號,即是對這個符號背后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的研究。
對符號的理解,需要進行信息交流的雙方二者具有相同的符號學背景,而認識傳統文化符號,其前提是基于共同的文化生活圈。傳統文化是對歷史的闡釋與呈現,現代服裝設計尤其是中國本土服裝品牌設計,必須要以傳統文化作為支撐,用現代的設計語言借助傳統文化符號來詮釋民族傳統文化,如此品牌與顧客才能形成情感上的共鳴。
二、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傳統文化符號表達
1.色彩。色彩是傳統服飾設計十分重要的研究方面。不同于西方種類繁多的色彩學,古代五色審美觀規范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用色。五色是指紅、黃、白、青、黑,與陰陽五行說對應,一起構成了系統的五色體系。紅色代表喜慶熱鬧,黃色代表尊貴華麗,白色代表樸素明潔,青色代表溫潤親和,黑色代表莊重嚴肅,紅、黃二色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經常出現,它們體現著古老傳統色彩文化的耀眼光輝,經久不衰。
2.紋樣。在中國民間藝術中,手藝人總會在工藝品上大量雕繪植物、動物、器物、文字等吉祥圖案,以表現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牡丹、卷草、蓮花、鳳凰、翔龍、祥云、海水紋···這些都是傳統吉祥圖案中常出現的題材,龍鳳是皇家尊貴身份的體現,象征著王權,即使到現代社會,中華民族也被稱為“龍的傳人”。不僅僅是中國,龍的象征意義早已走向世界,為國外民眾所熟知,許多國際服裝品牌的服裝設計中我們都能看到金龍騰飛的圖案設計。
3.面料。絲綢是中國特產,早在漢代人們就發明并大規模地生產絲綢制品,“絲綢之路”世界聞名。除絲綢外,麻布也誕生于中國,并被制成各類棉麻質地的服飾,因為質感樸素舒適,棉麻面料代表了中華民族低調謙虛的民族個性,備受國人喜愛。在本土中式服裝品牌中,以絲綢、棉麻面料來設計制作的服飾十分流行。
4.款式。說到中式服裝,旗袍、中山裝、漢服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款式,這些具有民族風情的服飾結構代表著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中國古代服裝在款式上有兩種基本款:(1)上衣下裳制,前開型的對襟式就非常典型,常被用在現代新中式服裝的形制設計中,民國中山裝就是上衣下裳制;(2)是衣裳連屬制,從上至下連為一體,旗袍就是衣裳連屬的一種改良。這兩類款式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傳統服裝文化的樣式代表。
5.工藝。傳統的繡花、滾邊、挖鑲等工藝是古代服飾設計中經常用到的加工工藝,如今也成為表現中國特色的有效手段。這類制作工藝由古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現代服裝設計中通常會選取部分位置添加此類工藝制作,既有傳統的影子,又簡潔大方,十分現代。獨特的傳統工藝增強了服裝的內在個性,傳遞了民族情懷。
6.飾物。除以上幾類傳統文化符號外,在進行現代服裝設計時,為保證服飾裝飾性的完整,設計師們還會適當運用能夠展現中國味道的飾物,例如玉墜、燈籠、中國結、臉譜、扇子等,這些傳統文化符號都為中國獨有,能夠淋漓展現傳統文化的韻味,散發迷人的中國風情,玉墜讓人聯想起謙謙君子,中國結則代表中華民族的熱烈企盼與祝愿。
三、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迄今為止,已有諸多傳統文化符號被運用在現代服裝設計中,但傳統文化符號的內涵并非一成不變,它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發展,不斷融合,不斷添入新內涵。
現代社會越來越注重設計與文化的創新結合,樹立傳統文化符號并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它需要服裝設計師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服裝設計的關系,以傳統文化為設計支撐,體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要以現代人的審美及文化精神需求為基點,有效融合傳統文化和服裝設計元素,“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對傳統文化素材進行再認識、再創造,最終構建富有傳統韻味的現代服裝設計,讓傳統文化在當下擁有繁榮的發展空間,也讓現代服裝設計擁有光榮的民族印跡。
參考文獻:
[1]陸紅陽,喻湘龍.現代設計元素服裝設計[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6 .
[2]徐蓉蓉.現代服飾設計中的繼承和創新表現研究[J].上海紡織科技,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