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韋曦


近年來,舊劇改編新劇紛紛出現在電影電視劇市場,《白鹿原》電視劇一出現,不少新老觀眾將其和原作小說、老電影進行比較。這部制作歷時15年、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史詩級大作,收視率卻一直不太理想。《環球時報》記者22日采訪了《白鹿原》電視劇編劇申捷,聽他談論該電視劇的改編過程,以及如何讓這部國產大IP更貼近現代觀眾的生活。
環球時報:《白鹿原》有舞臺劇、電影等不同版本,此次電視劇版和其他版本有什么不同?
申捷:這次創作之前,我看了《白鹿原》的各種藝術版本,包括話劇、電影,甚至秦腔。看了以后,感覺自己無從下手,因為它的體量太大了。每一個版本改動都只是原著中一部分,但我希望能更加全面地展現這個故事。電視劇因為篇幅的優勢,可以展示得比較全面。我的老師建議我先看看蘇聯的《靜靜的頓河》,它的電視作品就改編得非常好。我看完這部原作和電視劇后發現,可以在大歷史背景下,偏重人性的撕裂和求索、堅守與變化,而不是簡簡單單只從一個角度,如兩性角度或爭斗角度。要站在一個高度,大時代背景出現了,每個人物才會展現出自己獨特的人性,這可能是電視劇不一樣的地方。
環球時報:此次電視劇中的群演特別出彩,您能給我們介紹下嗎?
申捷:《白鹿原》有很多小角色,我不想把他們單純地寫成功能性的群演,他們應該是有血有肉的活人。我曾在網上看到高人,他就說白鹿原上人可以看成一條小河,遇到外界風云幻化狂風暴雨的時候,河水會因泥沙的翻涌而混濁,但是等風雨停息的時候,河水會慢慢地變清澈。我認為,這就是白鹿原的鄉親,也是你們現在看到的群演。
這些群演是包括導演、張嘉譯等一個一個挑的。我們當時聊過,說群演站在明星后面,為什么都是一幫面無表情讓人跳戲的演員呢?現在每一個鄉親,都是專業演員,而且一看就是關中臉,就是典型的陜北高原上的那種臉,然后再經歷體驗生活培訓。
環球時報:《白鹿原》的口碑在豆瓣評分9分以上,高于《人民的名義》,但是收視率一直不是很高,您怎么看?
申捷:在當下,收視率有各方面的因素。我之前一直按市場需求做高人氣作品,像警察劇《重案六組》、勵志劇《女人不哭》、都市劇《虎媽貓爸》等。作為一名職業編劇,應該追求高收視率。但我接這部劇,也是我自身的一個轉變。泱泱大國,什么樣的題材都應該要有,不應該只關心高收視。
我也曾經有過投機想法,無關宏大的目標,無關家國夢,無關民族心靈史,把我自己的前程奔好就行。3月,我的《雞毛飛上天》播出,我對于那部劇更是沒信心。但是之后我突然有信心了,因為我看視頻網站上的彈幕、微博上的評論,里面洋溢著對這個作品的喜愛。其實那么多觀眾一直沒有消失,收視率高不高就不是我考慮的問題了,我希望能夠做出讓他們認可的作品。這是一個互相促進、互相激勵的過程。
環球時報:您覺得這個劇和現在的觀眾的契合點在哪里?當時寫劇本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部電視劇的目標受眾會是哪些人?
申捷:我選擇這部劇,是因為我發現了它的魅力。我們所處的網絡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各種聲音的時代,你無法阻擋有人發泄有人批評,當然也有網友表示,終于有一部他們想看的良心劇。這些正面反面的聲音,其實處于一個時代,只是我們選擇聽誰的聲音而已。觀眾需要引導,市場需要培育,而我已經做了這么多年市場劇,我也該做一份自己的貢獻。
我希望這部戲的觀眾能是全球華人,所以我堅決反對用地方口音演戲。我在劇本里已經刻意尋找那種地方語境,但我希望演員不要說那種純正的地方話。如果一部劇里全都用地方話,也許這個地方的人會舉城歡騰,但會反過來讓其他觀眾看不懂。
環球時報:網上有評論說,電視劇把原著過度改編,變得有些俗套,您怎么看?您作為編劇,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申捷:六七年前有老前輩勸過我,說“這片原太深”,你挖不進去,因為這本書太成功了,你怎么改都會有“原著黨”。那個時候我已經想好我會失去的東西和得到的東西。
這部戲走到今天靠的是合力,編劇只是一個行當,而電視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各個部門齊力完成,再由觀眾檢驗、評論、認可、分析,甚至批評。有的觀眾喜歡小說的白描性,但是電視劇的特色是白描嗎?有的讀者喜歡像《百年孤獨》那樣的魔幻性,但中國電視劇的特色是魔幻嗎?盡管我們后面出現了白狼和白鹿等一些魔幻的因素,但是我們不敢違背中國電視劇的特征。劇中的人物都是有他們存在的寓意的,他們是和整個大時代互相裹挾著前進的。
我知道,《白鹿原》作為一部大作一定會火起來。陜西省委宣傳部、總局都非常支持,導演和投資方也很興奮。我失去以前的收視率、市場拿第一、可以干好幾個活的精力。得到的就太多了,打開微博都能看到,有很多領導、學者從來不看國產劇,突然關注這么一部讓他們很欣喜的劇,我就很有成就感。
環球時報:有國外媒體人稱《白鹿原》是現代版的《紅樓夢》,您怎么看?
申捷:這是我特別希望達成的,但我個人無法決定。《白鹿原》的劇組和原作小說,是可以與1987年版的《紅樓夢》電視劇媲美的。我特別珍惜劇組的體驗生活,把衣服買來做舊,故意粘上油點,還有那些小腳女人走路的樣子。中國電視劇能夠有這樣精良的制作,是我的福分也是觀眾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