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勁錕++高連鋒
摘 要:文章介紹了常德市的氣候特點并根據常德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其他因素分析了常德市特殊天氣出現的原因,列舉了常德市出現的氣象災害,比如局地大風、暴雨、冰凍、干旱、洪澇等災害,并對這些自然災害現象的出現進行了初步的分析。
關鍵詞:氣象災害 成因 分析
中圖分類號:P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a)-0123-02
近些年來,由于各種人為因素使得地球變暖,大氣環流出現異常,全球各地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由于天氣而受影響的人數激增。天氣異常造成的特大暴雨已經導致很多城市的居民在自家門口就能夠“看?!?,頻發的強對流使許多農作物受災,2015年6月1日,強對流天氣激發的龍卷風甚至使客輪傾覆。天氣、氣候對人們工作生活的影響越來越顯著,我國每年都有因氣象災害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情況。分析出影響天氣的因素,有利于人們提前做好防災減災的工作,可以盡可能地將損失降到最低,給該市經濟發展帶來便利。
1 常德市氣候簡介
常德市地處湖南北部,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洞庭湖畔,為沅水、資水、澧水流經之地,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向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過渡地帶。常德氣候既有大陸性氣候的光溫豐富的特點,又有海洋性氣候的雨水充沛、空氣濕潤的特征??偟膩碚f,常德市的氣候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特點: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季溫差大,夏秋多旱少雨;冬季嚴寒期較短,夏天暑熱期較長。
2 氣象災害的初步分析
2.1 局地大風、暴雨
常德市位于洞庭湖平原西端,中部丘陵區的太浮山與太陽山對峙形成向北敞開的簸箕形盆地,這樣的地形成極易形成所謂的“狹管效應”,使得常德城區受冷空氣襲擊時風力增大。在2016年9月28日,受臺風和冷空氣形成的巨大的氣壓梯度下,常德市城區即武陵區就遭遇了20 m/s(8級)陣風;2015年7月14日受午后強對流天氣所造成的雷雨大風影響,城區遭遇了23 m/s(9級)陣風,甚至有樹木都被折斷。
通過查閱資料可得,自1956年至今,常德城區一共遭受龍卷風2次、冰雹33次,每年發生的雷暴次數平均在44次左右。而以雷暴為例的強對流天氣主要出現在兩個方面:春季冷暖鋒交匯形成的強鋒面雨;夏季處于副高北緣,水汽充足,午后熱對流較為強盛,也是造成強對流天氣的一個重要因素。遇到強對流天氣時,一定要注意自身保護,盡量留在室內。
2.2 冰凍災害
常德的冬季較長,達到了3個半月,陰濕多雨,人體感覺濕冷難受,穩定的弱冷空氣南下配合暖濕氣流時容易發生冰凍災害。查閱資料可得,常德的年平均降雪日數為14.6 d(1961—2000年),年平均霜日數為27 d(1961—2000年),1951年以來極端最低溫為 -13.2℃(1977年1月30日),其次是1955年1月的-12.0℃。最早初雪日是11月7日(1937),最晚斷雪日是4月13日(1941)。1954年12月26日~1955年1月12日這18 d內每天的日均溫都≤0℃,創了湖南1951年以來的最長紀錄,至今仍未打破。當時的沅江甚至被凍住,冰厚達20~80 cm,冰上可走人推車!這些極端天氣的出現與湖南的地形地貌是分不開的。湖南東西南三面高,所以冷空氣最先從北部洞庭湖盆地一帶“下手”。從地面圖上等壓線可以看出,若是中西路冷空氣南下時,冷鋒位置大致是在巴東—常德—武漢一線。所以一般來說常德市是湖南最先遭受冷空氣襲擊的地區。如果此時南方有臺風引導冷空氣南下,那么降溫就會更厲害。比如,2016年9月28日最低溫達到13.8 ℃,逼近9月歷史最低溫度紀錄。
2.3 洪澇災害
常德畢竟處于低緯度,暑熱期長,洪澇、干旱問題突出也是其最大的特點。湖南各地皆有洪澇出現,但發生頻率以湘北最高。2016年的7月1日,常德市城區遭遇了近幾年來第一場大暴雨,日降水量129.3 mm,整個7月降水396.9 mm,比常年偏多了1.5倍。對于常德城區來說,1954年為洪澇最強年份,其次是1996、1998年。
造成暴雨需要穩定、持久,利于水汽輸送且長期與弱冷空氣交鋒的天氣形勢。而臺風(或減弱后的熱帶低壓)也是一種強降水系統。如1975年8月3~5日,減弱后的7503號臺風正好經過常德漢壽縣,給市區帶來了大風大雨。而2016年10月20日的降雨(實測為暴雨級別),也是臺風減弱后的低壓環流帶來的,有效地緩解了常德市之前嚴重的旱情。
2.4 干旱災害
干旱也是影響農業生產的最大因素。湖南除湘西北以外,6~7月常受突然西伸北跳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雨帶北移,天氣晴朗,氣溫高,地面氣壓低,南風大,蒸發強,引起干旱發展。如果后期副高過強、過早并長時間地控制常德市,則出現長期無雨或少雨的現象,引起嚴重干旱。
2013年就是一個典型例子。7月中旬起,受副高控制,湖南大部分地區奇熱,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臺風“尤特”來臨。期間最高氣溫慈利縣達到43.2 ℃(8月11日),常德最高也達到了40.4 ℃。持續1個月的極高溫,再加上幾乎無降水,使整輪干旱過程達到了1951年以來最強,屬于特旱年份。
2016年也有類似的情況。受異常偏強的副高影響,7月下旬~7月底,8月中旬至8月25日幾乎滴雨未落,8月25日極端氣溫甚至達到了38.4 ℃。而2016年前期多雨,導致盛夏時節更為濕熱,體感濕熱程度甚至超過了2013年。受異常的天氣環流影響,10月中旬起湘西、湘北開始出現重旱現象,最終于10月20日緩解。
2.5 空氣質量
常德的空氣質量大致為春夏秋好,冬季變差。變差的因素主要是靜穩天氣的建立,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更甚者就是微弱的北風將北方污染物刮過來,由于西南部是雪峰山余脈,風力減小,則在山北部堆積。所以2016年1月5號空氣污染指數值出現441的極端情況。因此造成常德冬季空氣變差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天氣原因。不過,靠冷空氣解決霧霾只是暫時的辦法,真正根治霧霾,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3 結語
以上幾點是筆者在參閱了一些資料以后,對影響常德市氣候的一些因素得出的一些粗淺的結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將會更加嚴重。所以,作為社會的一份子,需要了解一些災害發生的原因,提前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有利于我國的經濟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慶華,黎祖賢,向德龍,等.中國氣象災害大典.湖南卷[M].氣象出版社,2006.
[2] 田澤蕓,高偉,佘高杰.2008 年常德市三次大暴雨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暴雨災害,2009,28(3):222-228.
[3] 楊德江.狹管效應與氣象災害[J].科技創新導報,2010(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