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平++曹新鑫++管學茂
摘 要:科技競賽在學生素質培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該文通過調研詳細分析了目前大學生科技競賽組織及參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達到發揮科技競賽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科技競賽 對策 創新 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a)-0160-0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Zhu Jianping Cao Xinxin Guan Xuemao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454000,China)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n the positive role.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Countermeasures;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本科生階段是學生從高中邁向社會或研究生階段的過渡,是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是奠定學生未來創新創業能力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將非常重要。相比于中學階段來說,本科生知識面更廣,知識積淀更深,有更多的空余時間,也有豐富的精力和參與競賽的熱情,這為眾多創新創業競賽的產生提供了機會[1,2]。目前各種范圍各個學科的競賽繁如星辰,如全國性的全學科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也有地方性的比賽,如北京市大學生生物學知識競賽、上海市大學生“創造杯”大賽、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等;也有各學科專業競賽,如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全國大學生焊接創新大賽、全國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基礎知識大賽、全國混凝土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等。這些比賽幾乎涵蓋全國各個高校、各個學科專業,大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的機會非常多,也為大面積地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途徑[3]。
這些競賽提供了大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平臺,促進了學校之間和學科專業之間的交流,參加這類比賽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提高了創新創業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團隊協作能力。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經調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目前參加這類競賽的大部分是三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剛進學校,對很多情況不太了解,主動積極參與科技競賽的意識尚未建立;四年級的學生面臨畢業,升學就業的壓力比較大,大多沒有心思參與這些活動。作為主力的二、三年級的學生中也并非所有學生都參與了相關競賽,主要原因如下。
①學習無用論。這部分學生認為讀大學就是60分萬歲,混個學歷文憑,反正以后也不一定從事這個行業,好成績不如有個好老爹,還不如及時行樂,玩玩電子游戲、逛逛街、談談戀愛、買買東西,把學習庸俗化,感覺學得再好也沒用,這是典型的學習無用論。雖然是少數,但是危害極大,可能導致學生終生的遺憾。對這些學生,需要做深入的思想工作,調整他們的學習心態,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理解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管以后干什么事情,現在學到的學習方法、思維方法、處事方法、工作方法等都會用到,對未來也會產生影響。如果現在大學期間得過且過,將來也很難形成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思維習慣,在事業上可能會慢人一步。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他們的思想問題才能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②被動型性格。有一部分學生性格比較內斂,可能心里想參加,但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沒有勇氣表達出來,猶豫不決,錯失良機。這些學生通常考慮的困難太多,思想包袱重,習慣于把困難放大,想象會遇到各種可能或者不可能的困難,還沒有開始就把自己嚇退了。如有的學生擔心自己學習不是很突出,老師會不會嫌棄自己而不讓參與,或者有的學生不知道怎么跟老師開口,難于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有的學生擔心自己參與了,要是做不好其他組員會不會排擠自己,老師會不會把自己踢出團隊,等等,這些沒有答案的困難困住了這些學生,讓他們難以開始。所以對這些學生需要進行鼓勵引導,給予他們勇氣,使其敢于表達自己,敢于設置美好愿景,敢于與他人合作,告訴他們自己所想到的困難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勇于邁出第一步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一般情況下,這些學生開始會比較困難,而一旦開始會稍微放得開一些,覺得自己之前的顧慮很多都沒有必要,而且他們一般比較注重細節,可以防止團隊產生大的紕漏,細節也更加完美,對于團隊的工作會起到積極的貢獻。
③沒有興趣。還有一種學生覺得科學研究枯燥,因此不感興趣,這其實是對科學研究的一種偏見。科學研究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科學技術競賽很大部分的選題來源于現實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在學生自己感興趣的現象中提煉出題目,學生可以通過從現實中提煉問題、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所學對問題進行分析分解并提出解決的思路和模型,然后進行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問題可能是事先想不到的,問題的解決也不會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行到水窮處”的為難,也可以體會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動,或者“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絕處逢生。在科技競賽過程中還可以結識不同的朋友,接觸不同的知識,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交流的機會。有的學生對于新型的研究方向比較感興趣,如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納米材料等。誠然這些是比較前沿的方向,但是傳統學科也是一直在發展的,很多新的材料和技術也在不斷地應用到傳統材料中,而且學生需要意識到本科期間的科技競賽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訓練、是問題解決方法的錘煉過程,而非就業方向,所以不管是哪種專業都可以積極參與。
(2)中間參與度低。有些學生確實也參與到競賽中了,但是他們的作用并不明顯,在團隊中似有若無,總感覺是游離于團隊之外,競賽結束后似乎收獲也不大,沒有起到鍛煉能力的目的。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①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學生缺乏獨立進行思考和實踐的能力,老師讓做什么實驗就做什么實驗,讓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沒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問個為什么,把自己變成了老師的簡單實驗助手,導致自己做實驗就是個孤立的過程,沒有深入思考,缺乏廣泛交流,難有額外的收獲。針對這些學生,指導老師通過指定需要獨立思考才能完成的任務來強化其獨立能力,可以讓他們查閱相關文獻,在規定的實驗步驟交代好之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手讓學生去干,經過多次的訓練之后,可以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②功利心太強。有些學生僅僅只是為了參與競賽,作為學分增加的資歷,沒有真正想參與并鍛煉自己能力的想法,甚至有的學生同時參加多個同類競賽題目,只是為了增加獲獎幾率,所以在團隊里面的工作也就會比較被動。因為沒有從內心想把這個競賽做好或者通過競賽增強自身能力的動力,只是形式上的參加,就難免缺乏參與度。針對這樣的學生,需要告訴他們參與科技競賽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收獲,且在此期間才能真正地鍛煉自己,若只是為了獲獎,只關注結果則可能把這項活動最重要的部分舍棄了,因小失大,應該把競賽的重心放在自身的成長上,而非只關注結果。
③夸夸其談型。還有的學生屬于空談型,有很多想法,也很會表達,但是動手能力比較差,僅止于動口,很少動手去試驗,但是想法很多,在團隊里面作用不大。針對這樣的學生,在肯定他們善于表達的同時,也要強調時間的重要性,競賽就是需要把想法落實到現實中,僅是語言表達出來并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實實在在的作品,應鼓勵他們動手把自己的想法用事實表達出來。
(3)競賽最后一般最終需要提交一個作品,要么是實物,要么是論文或者報告,或者現場作答。在最后的關頭有時也會出現一些狀況。一般有如下表現。
①思想壓力大。有些學生競賽最后太看重競賽結果,擔心失敗,害怕最終團隊的努力化為泡影,思想負擔重,壓力大,最后階段吃不好,睡不好,很容易導致發揮失常,本來準備得挺好的競賽也可能難以取得好的成績。對這樣的學生要多做思想工作,放下壓力,輕裝上陣,讓他們理解重要的不只是結果,還有過程,只要過程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結交了朋友、提升了水平,就已經有所收獲了,最終比賽的結果并不那么重要。
②掉以輕心。還有的學生恰恰相反,就是材料準備不足,本來選題很好,中間做得也很好,比較自信,但是競賽過程中不注意搜集數據,各種材料的準備不足,丟三落四,實證材料不全或者不豐富,實驗流程設計得不夠縝密,實驗現象觀察或記錄不夠仔細,實驗原理沒有搞清楚等,導致最后不能正常發揮。針對這類學生需要加強實驗的監督,并不定期地進行總結,及時保留相關實證材料,并進行理論分析和證明。
③表達能力弱。競賽的最后不管是哪種形式提交結果,都需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有些學生實驗做得很好,但是寫的論文內容不全,像是一個實驗報告,僅簡單羅列了相關實驗數據,并未對其原理進行解釋,或者最佳的實驗方案沒有給出,或者匯報的幻燈片粗糙,沒有表達出實驗的思想,或者匯報人沒有認真組織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評委難以抓住實驗的精髓。針對這類的團隊,指導教師需要跟學生強調表達的重要性,督促學生進行多次鍛煉,從實驗的凝煉,到思想的表達,到問題的回復,都需要用富有邏輯的語言表達出來,雖然做得可能不錯,但是如果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的話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雖然科技競賽中會遇到種種問題,只要加以積極引導,加強中間監督,強調過程學習的重要性,科技競賽必能在本科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春芳.試論科技競賽對高校教育的影響力[J].中國成人教育,2012(11):95-97.
[2] 楊玨,張文明.以科技競賽為載體提升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4(20):30-32.
[3] 沈新華,陳亞鴻,謝鵬.通過科技競賽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路徑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3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