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教學方法。因為它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種能力的重要環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閱讀教學,培養和提高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是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認真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語文 閱讀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33
在從事語文教學過程,學習和感知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近年來,在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的方法也在不斷創新,但是不管怎么改革創新,盡管各師各教、方法百出,不同的教師有著自己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是,在中的語文教學中,任何層級的語文教師,總離不開“閱讀”教學這個方法。那怎樣進行閱讀教學呢?下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看法。
一、根據學生實際,采取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方式
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激發全體學生喜歡閱讀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年級特點,年齡特征,善于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進行放開,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閱讀對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因為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習的基礎,每一門學問都是從閱讀書籍開始的,所以我們必須善于根據全班學生的各自個性特點,建立起每一個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了有效建立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實際教學中是這樣進行的:
(一)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
教師要首先善于發揮教材優勢,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則是課堂閱讀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應很好地發揮教材的優勢,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到課外,從課內閱讀來帶動課外閱讀。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藥》一文時,就可以給學生再介紹魯迅同時期的其他的一些經典作品,這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根據學生的成績差異,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指導學生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廣泛的課外閱讀興趣。也可以通過每天語文課的5分鐘口語訓練,內容是個人的閱讀心得;可以利用各種節日、班會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讀書報告會等讀書交流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
(三)營造閱讀的氛圍
一個有濃厚閱讀氛圍的學生班集體,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因此,一個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必須努力營造學生的語文閱讀氛圍,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在平時有意識地積極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開展一些有益的閱讀競賽活動,讓學生在各種閱讀活動中提進步提高,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大綱的需要,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
無論哪個學段的語文教學,教師指導學生的閱讀,都帶有一定的任務性、探討性。特別是初中畢業年級或高中畢業年級的學生,他們都會面臨畢業和升學的雙重壓力,都有一個強烈而又美好的理想,于是他們的閱讀目的就不免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高考的理想,光靠個性化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教師要借助第一學年個性化閱讀已經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使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把學生的視線引導到老師指示的范圍上,并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驗自覺地加以運用;并且要培養學生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方法,盡量使學生閱讀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向教學的要求。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因此,探究性閱讀教學必須把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結合起來。例如在《白楊禮贊》一文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立足文本,引導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適時引導;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漁。當然,一個教師在不同年級,不同對象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經歷閱讀探究過程,從而有效地改變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性閱讀,在閱讀活動中,解放學生的童真個性,張揚學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規定和課文教學目的需要,指導學生進行目的性閱讀
我們在任教高三語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如何開展好閱讀?直接為高考服務,這就很有必要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要使其答題逐步趨于科學化、規范化。就目的性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來說,它應該是合作探索型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為四個步驟:一是要求教師備課時必須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要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為閱讀定向,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二是指導學生要能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采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三是善于指導學生討論交流,提高閱讀效率。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四是要善于給學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平臺,讓學生相互交流評價閱讀效果,反饋閱讀質量。由學生主體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評價。當然,這些程序和方法的實施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環節,它對于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不斷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閱讀教學方法,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使我們的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楊志剛.淺談閱讀教學中的感悟[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5)
[2]魏巍.生活里的數學味兒[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5)
[3]孫茂超.淺析如何進行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