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耿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發展,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這種能力的增強有利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當然,為了突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調動學生自主性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教師的核心任務。本文通過幾則親身實踐的教學案例以及課程設計,淺析課程改革下的歷史課中應該如何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關鍵詞】課程改革 歷史課 自主性學習 增強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01
課程改革是當今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如何增強學生自主性學習,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便是課程改革之下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關鍵。這不僅要求學生對歷史課保持充分的興趣度,更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身,深入挖掘教材,廣泛閱讀相關文獻資料。當然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習過程變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活動與自我挖潛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如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在學生興趣點上增強學生的自主性
在上“羅斯福新政”時,我在課件上打出羅斯福的四張照片,均為坐姿照。學生看了之后會非常納悶,有課外知識比較豐富的學生會小聲議論。我趁此時機設問:為什么四張照片都是坐姿照呢?學生們紛紛站起來提出自己的猜測,課堂氣憤極度活躍。接著將答案告知學生,并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羅斯福身殘志堅,面對危機時臨危不懼,機智應對。學生從中學到了寶貴的人生經驗。緊接著打出材料:《羅斯福總統的首次就職演說》和《羅斯福與家人在一起》的材料。學生安靜地閱讀,趁此提問:羅斯福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由此導入羅斯福新政的學習。為加深對羅斯福的了解,提問:美國歷史上民眾支持率最高的總統排名前三是哪些?學生主動站起來回答他們的猜測,并且列出理由。同時通過這個環節的設置也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愛戴與榮譽是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
二、在歷史與現實相聯系之處設置問題,增強學生自主性
在上“羅斯福新政”的內容時,多媒體上呈現羅斯福推行新政之前各個領域的危機。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羅斯福,面對這種危機你會怎樣處理?學生議論紛紛,憑借課本知識以及自己的切身經驗討論對策,尤其是在以工代賑,新建大型公共設施造福于社會,安置大量失業人員,提高勞動人民的消費力問題時,學生非常關心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你說一點,我說一點,直接救濟,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這些答案就自然呈現出來。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三、在學生未知領域設置與課程目標要求相關的知識環節,增強學生自主性
在處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這個主題時,我安排了一次舉辦“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賽”的主體活動,在討論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關系的問題時展示大量的正面戰場抗戰的照片,包括:遠征軍入緬作戰,宋美齡美國國會演講爭取美國對華抗戰支援,國民黨抗戰犧牲的高級將領的人數統計,臺兒莊戰役國軍的抗擊。學生在觀看照片的同時就會小聲議論:國民黨軍隊對抗日所做的貢獻是巨大的,教學的效果也就自然達到了。為加深學生對當今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理解,我用了大量照片作為材料如:南京大屠殺慘案圖片、人物訪談錄、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情景,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學生們平常沒有見過的,包括:日本教科書中收錄的大量用以美化戰爭的照片。多媒體一呈現,全班學生極其安靜,在看照片的過程中,我加上適度的解釋,可以看到有的學生極度激憤。然后趁機引導學生: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也讓學生明白日本左翼是極其少數分子,但是應該提高警惕,中日雙方必須牢記歷史,以史為鑒,珍視和平。
四、在學生熟知領域設置教學環節增強學生自主性
在上“新航路的開辟和文藝復興”一節時,講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需要用地圖展示,學生可結合地理知識,所以在處理這個環節時,我直接讓學生主動到講臺拿翻頁筆一邊指示地圖一邊用上地理知識講解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線。在提出要求時,全體學生很積極,因為這是他們非常熟悉的知識,在展示學生講解時,偶爾有出錯的地方,其他同學異口同聲地為他指出。緊接著我以麥哲倫以生命為代價完成環球航行,啟迪學生在找尋希望過程中要勇于探索,不怕犧牲。
五、設置專門的活動課,增強學生自主性
在處理“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一節時,提前一周設置好活動課目標要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課余時間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等途徑完成任務。初中有一些課是完全可以交與學生的,考點不密集,學生興趣點高的章節可以設置成活動課。在最終的匯報課時,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可以看出學生參與的教學效果是很好的,既達到了教學目標,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六、積極評價,讓學生充分感受成功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應用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要尊重與關心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利用對學生合理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努力提高歷史學習成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思想準備充足的情況下,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將預習與學習中想到的各種問題提出來。教師可以應用提問的方法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對自主學習取得較好效果的學生要給予積極的肯定,讓學生感受學習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努力思考但沒有得到正確答案的學生,首先應該正確評價他們的成功之處,接著可以發揮鼓勵性語言的作用,如“你可以試試從其他方向思考一下”“你再努力想一下,會想出來的”等,不要輕易否定學生,一旦學生出現新奇的想法或觀點,教師可以說“你的觀點非常獨特”或“我都沒有想到這一點”等,鼓勵學生繼續努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增強學生自主性學習,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已經成為衡量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而這對教師勢必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增強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責任在于教師。因此,教師必須拓寬視野,努力充電,加大閱讀量,深入挖掘教材,并且深入學生,了解學情,才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實現課程改革之下的華麗轉型。增強學生的主動性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團結合作,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勇于改正自己學習出現的錯誤,才能不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