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磊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1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了解大學生馬拉松運動的開展情況,結合寧波高校的實際情況,提出寧波高校馬拉松賽事的特點、不足、機遇及發展對策,為進一步更好地開展寧波高校馬拉松賽事做好理論支持。
關鍵詞高校馬拉松賽事組織
從2015年起,我國高校陸續舉辦馬拉松比賽,如2015年底,由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大學生馬拉松聯賽”將校園馬拉松賽事推向了高潮[1]。在這樣的馬拉松熱潮下,寧波市高校在馬拉松賽事的組織與實施方面也進行了嘗試與探索,為大學生參與馬拉松運動提供平臺。
一、寧波高校馬拉松賽事特點
(一)賽事規模
校園馬拉松的主要參與者是在校大學生、校友及教職工,通過校園長跑的形式來完成比賽,一般距離設置比較短,以6km、10km、21km為主,沒有設置全程組,這主要考慮到學生的整體水平不高和安全性問題。為了增加娛樂性,還設有情侶跑、宿舍跑、家庭跑等項目。
(二)賽事主題——校園文化
每所承辦比賽的學校在比賽線路上都充分展現了自己校園的主要風景,也是比賽本身的一大特色。參賽者既可以在比賽中領略校園風景,也會加深對校園人文景觀的認知[2]。而校園也通過這樣一場轟動性的賽事添加了生機與活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跑步,喜歡上了體育。充分利用體育賽事帶動學生體育運動的發展[3]。
(三)賽事宣傳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各種通訊工具發達,學生們都在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通訊軟件進行自我展示和互動,這就擴大了馬拉松賽事的影響力,讓周圍越來越多的同學了解并參與到馬拉松運動中來。另外,在比賽前還會有專業健身俱樂部的健身教練帶領大家一起做熱身運動,點燃了現場的參與氛圍。
二、寧波高校馬拉松賽事的不足之處
(一)校園氣息不夠濃厚
馬拉松運動在國內開展較晚,賽事的發展也是在近兩年才開始大規模興起,而高校的馬拉松賽事更是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還不是很了解馬拉松這項運動,因此在校園馬拉松賽事的規范方面、賽事主題方面還是有所欠缺,這就對大學生參加馬拉松比賽造成了影響,而校園的體育氛圍也影響著部分學生參與馬拉松賽事的熱情。
(二)賽事組織不夠完善
一場正規的馬拉松賽事包含著許多環節,比如賽道管制、醫療服務、后勤補給、志愿者培訓等等,這些部門必須通力合作,環環相扣,無縫對接,才能保障一場馬拉松賽事的順利進行,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辦賽質量。校園馬拉松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尤其是寧波高校,缺乏類似的辦賽經驗,所以在很多賽事組織環節上還存在較大的問題。
三、高校馬拉松賽事面臨的機遇
(一)大學生馬拉松聯賽的蓬勃開展
跑步熱潮的興起,推動了馬拉松運動的發展,而校園馬拉松賽事作為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要途徑之一,也在較快的發展。中國大學生馬拉松聯賽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一賽事的空白。隨著大學生馬拉松聯賽的不斷完善與成熟,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并參與到馬拉松運動中來,跑馬拉松也將成為校園文化的一大亮點。
(二)全民健身計劃助推校園體育賽事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該計劃提出,到2020年每周參加一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增強群眾身體素質。高校馬拉松賽事的開展迎合了國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計劃”戰略,緊跟國家政策步伐。大學生是未來社會體育人口的中堅力量。加強校園體育賽事的開展,能夠起到提高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效果,對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寧波高校馬拉松賽事的發展建議
(一)打造高校馬拉松賽事品牌,凸顯獨特校園體育文化
未來校園馬拉松賽事也會同城市馬拉松賽事一樣蓬勃發展起來,如何是賽事更加具有吸引力,將是賽事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就需要打造寧波高校自己的品牌,形成獨有的賽事文化,增強在賽事品牌方面的宣傳力度。
(二)提升安全意識,循序漸進
賽事的安全性,一方面靠組織方完善的后備保障體系,另一方面需要學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識的提高。沒有經過系統長期跑步鍛煉的學生就直接參加馬拉松比賽,存在著較大的風險,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需要加強學生平時鍛煉的意識,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逞一時英雄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提升學校學校的體育氛圍,也是使學生能夠養成堅持鍛煉習慣的重要方面。
(三)開發體育賽事市場,吸收多元力量
相比城市馬拉松賽事,高校馬拉松賽事往往不向報名者征收參賽費用,而且免費為參賽者提供補給,在經費上有較大的壓力。因此,在賽事推廣方面,校園馬拉松和城市馬拉松有各自的市場價值,大學時社會的先導,大學生往往更容易被社會關注,在宣傳價值上更有意義。因此,建議賽事推廣公司結合高校的特點,吸收更多的資本力量給予支持[4]。
參考文獻:
[1]王電海.網絡視域下中國大學生馬拉松聯賽現狀及對策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6(2):49-54.
[2]宋春燕,江波.校園馬拉松熱的形成與發展[J].安徽體育科技.2016.37(3):61-63.
[3]徐立明.由馬拉松賽事促大學生體育精神養成的實踐性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2):162-164.
[4]王俊林,金超.中國大學生馬拉松聯賽現狀分析及發展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