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智超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2
摘 要 我國乒乓球項目在奧運會上屢次獲獎,主要原因是乒乓球技術在不斷地創新和完善。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乒乓球直拍正手位反面創新技術進行研究。根據我國乒乓球技術特點,對目前乒乓球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進行探討與分析,從乒乓球直板正手反面技術的產生原因,直板正手反面的技術特征以及該技術生理、訓練方法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度剖析。研究發現:(1)乒乓球直板正手位反面技術是一項全新的技術,拍形易固定,動作易完成,攻擊性強,能充分運用手臂、手腕、手指力量,動作合理自然,擊球質量高。(2)乒乓球直板正手位反面技術可以加強正手位的進攻能力。(3)乒乓球直板正手位反面技術可以與直拍橫打技術有機組合,形成全方位的攻與守的技術戰術。
關鍵詞 乒乓球 正手反面 技術創新
一、前言
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中國直板打法不停地受到挑戰,速度與旋轉的對抗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再一次挑戰前三板優勢,在中遠臺臺區域,運動員的正手位多以拉球為主,反手進攻多以直拍橫打或側身位拉球為主,而近遠臺區域反手位多以直拍橫打為主,正手位未必可以通過拉球可以直接得分。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拉球的運用已被我國各層次的運動隊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所重視。可是大家都意識到:高調弧圈球一般弧線較高,空中運行速度較慢,但落臺以后前沖強烈。要求選手預判球的落點,提前做好引拍動作,拍面下壓以抵消來球上旋。用力略小,借力將來球擋回,還有其他的處理技術譬如擠、擰、加力推,與減力擋的技術方式類似,然而這種方式很難將球直接回擊得分,容易給別人第二次進攻機會。因此直板正手反面技術就應運而生。本文在通過對自己的技術分析與創新的基礎上,深度研究技術結構原理等多個層面出發,探討該技術的優越性和應用價值。
二、直板正手位的不足與問題的集中表現
當回擊正手位來球時,需要前臂和手腕調節拍面調節角度,因為拍面的角度可以影響回擊球的質量。當前臂在身體右側呈近水平狀時其外旋幅度(或調節拍形前傾的范圍),受肌肉的限制幅度較小,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當球拍由后仰轉到前傾時,角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回擊球出臺或其它情況。因此直板運動員急需解決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由于橫板選手對直板時,極力限制前三板特長的運用,雖然原來的壓反手或調右壓左的戰術已經沒有什么優勢,但橫拍選手對力量和旋轉控制好,適合中遠臺對攻和防守,照顧面大,沒有明顯的死角,如果能有一板很有威脅的正面拉,則可形成暫時的相持格局,甚至可以直接得分。
第二,自從直拍橫打運用后,反手位由原來接發球、推和搓變成了搶攻,可以說反手位已經固若金湯。因此正手位成為對手的新的突破口。
第三,球速、力量、旋轉、落點是每個選手所追求的,每個選手在追求這些同時,我們必須找出一個新的技術克制對方。
第四,由于傳統的反手攻球技術動作不易掌握,對各項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對于兩面都能進攻的橫板,教練員認為容易出成績,包括一些家長也有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導致業余體校直板選手鳳毛麟角。目前我國直板打法存在的問題已逐步改善,直拍反面技術還在不斷創新、改革,并能彌補了直拍打法長期以來以反手位缺乏攻擊能力的漏洞,使傳統的以左推右攻的打法朝著這一全方位的打法,讓直拍選手有更多的潛力可挖。隨著劉國梁、馬琳、王皓的橫打的出道,直拍反面橫打的技術已引起了各層次教練員、運動員的重視, 給中國直拍打法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直拍橫打是乒乓球技術上一個很好的創新,然而這樣勢必造成直拍正手位將成為對手的重要戰場,因此正手位迫切需要一種新技術。
三、直拍正手位反面技術的動作分析
(一)臺內球
1.高手引拍
對于正手位短球,高手引拍都是最重要的前提。當對方發球或擺短至我方正手位時,首先要高手引拍,也就是說引拍要從比球臺高的位置上開始。
2.引拍時拍頭的方向
在進攻時要想穩健性好,就要適當地加強磨擦制造一些旋轉,要想有旋轉,準備出手時球拍的拍頭方向就須朝向自己的右前方。此外,處理臺內球時,上肢要靠近身體,球拍要伸進球臺內,引拍拉手的同時身體要前傾,重心要跟上。
3.用肘做支撐點
打臺內球時,身體迎上去,引拍拉手的幅度不要過大,而是根據以肘為支撐點的位置來決定。觸球時以前臂、手腕用力為主,根據來球的長短,動作也隨之有所變化。短球動作要小,把弧線控制短,切記不要向前送得太多,以免造成失誤。
(二)出臺球
1.低手引拍
當來球落到我方球臺時,第一跳是否出臺?準備時,持拍手還是保持在高手引拍的位置上。當判斷來球出臺后,開始引拍時,球拍須低于臺面,拉手的幅度也要比平時大一些。
2.手腕的用力
要想使球的旋轉強烈,引拍時手腕要向身體外側外旋,即將觸球手腕向前迎的同時,用力加磨擦。可根據來球的旋轉,改變手腕用力的大小:下旋球的旋轉強時,向上用力就會多一些;相反對于不轉球,向前用力則會多一些。有準備時,拉球的質量會高一些;準備不足時,避免無謂失誤,以控制落點為主,為下一板做準備
(三)拉下旋球
拉球時首先要注意引拍拉手,拉手的位置恰好正對身體的中軸線,肩和肘向前略伸出一點。為了增加手腕力量,拉球時球拍的拍面向上點,強度越強,向上的力量越多,然后再向前用力,關鍵是在接觸球的瞬間加以調節,包括觸球的位置和改變擊球的方向。
四、直拍正手位反面技術動作的人體解剖和生物力學特征
第一,直拍正手位反面技術擊球,有利于球拍固定前傾,不要求前臂作較多的前旋、前臂幾乎在正常解剖位置下就可以調整好拍形,因為在和過程中存在多關節肌過分拉長,使得多關節的“被動不足”或“主動不足”的產生,因而使得拍面的拍型固定,利于控制球的質量。
第二,正手反面技術由于拍形易于固定,這樣可以明顯加大擊球力量,提高了擊球的穩定性,反面技術形成后,使技、戰術更加豐富,球風更加強勁,更具有對抗性和殺傷性。
第三,心理學認為感知覺是以當前具體事物的個別屬性為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一感受器,由傳入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然后分析綜合后產生新的結果。要訓練符合某項運動的新感知覺,必須首先了解那種感知覺賴以形成的分析器和活動特點,以便根據需要結合專門分析器特點進行訓練,形成各種具體的“關系反射”。由于直拍正手位反面技術具有新異性,對方接觸少,這種刺激對方還未建立起應有的條件反射,整個比賽覺得不適應,這也是此技術威力所在之一。
五、直拍正手位反面技術的優越性分析
第一,直拍正手位反面技術拍形易固定,動作易完成,攻擊性強,能充分運用手臂、手腕、手指力量,動作合理自然,擊球質量高,可借鑒一些橫板動作,動作易掌握、易提高。
第二,動作獨特,它具有速度與旋轉相結合的優點,動作突然,能拉能打,能近能遠,還能保持速度是此打法的主要核心。
第三,強調以近臺作戰為主,正手反面技術與反手之間的自然結合,在速度和節奏上具有一定優勢,加強了兩面擺速,使技術更好地銜接,技術動作更為緊湊、自然。
第四,由于直拍反膠兩面都能進攻,中遠臺技術得到改進和加強,改變了撲右、回左被動挨打的局面,可運用正手位反手拉一板弧圈技術與對手抗衡,多數可以將球回擊致死,這樣攻防轉換有了回旋余地。
第五,直拍正手位反面技術由于拍形穩定,發力強勁,所以能象橫板反手那樣做出拉、打、撕等高級技術,故能更有效地提高對付弧圈球的能力。
六、結論
直拍橫打拉技術是我國直拍近臺快攻打法的創新技術,有以下技術特點。
第一,動作獨特、出手快,落點不規則、旋轉強度大,增加了對方判斷和回擊的難度。可采用兩面不同性能的膠皮擊球,既可轉換拍面發生不同旋轉的發球,又能轉換拍面搓、推、攻、拉,改變了擊球節奏,加強了直拍快攻打法正手進攻的威力。
第二,拍形易固定,動作易完成,能充分發揮手指、手腕、手臂力量,動作合理自然,擊球質量高,易于掌握提高。
第三,正反手攻球兩面擺速快,有了直拍橫打拉技術就可避免過多地側身進攻,克服了單面拉打對付歐洲兩面拉打的被動局面,有了正手位反面技術提高了全面進攻能力和相持能力,可以說已經吹響了勝利的號角。
第四,直拍正手位反面技術,既保持我國直拍正膠快攻靈活多變,攻勢靈利優點。又具備了歐洲橫拍反膠弧圈加快攻的進攻特點。
第五,為了發展直拍技術,使我國乒乓運動在世界乒壇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迫切需要對此新技術引起更進一步重視,廣泛普及。
第六,應從小培養,從少兒抓起,建立起從小到大,從初級到高級的完整地訓練競賽,總結出先進的訓練方法和成功經驗,使我們的國球更加穩固的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21.
[2] 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1-48.
[3] 徐寅生.乒乓球技術訓練[J].乒乓世界.2006(3):12-16.
[4] 蘇還仁.乒乓球教學與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88-91.
[5] 趙剛.論反手反面技術的優越性[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6):127-129.
[6] 趙世勇.淺析中國乒乓球運動的創新與發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4):71.
[7] 程序.論乒乓球運動的創新與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