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敏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學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提升課堂質量,就必須達到一節好課的標準:一是,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二是,使學生思維活躍;三是,使個別學生得到照顧。
【關鍵詞】注意力 思維活躍 兼顧個別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07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高中政治教學開始走出傳統教學體制,擺脫應試教育的局限,自覺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發展需要,從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和過程出發,不斷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轉變,真正促進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關注政治教學的課堂進展,課堂活動是學生吸收知識、獲得發展的主要陣地,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使課堂滿足一節好課的標準,完整地為學生呈現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機會和權利,在思維活動和參與探究中獨立自覺的掌握知識。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簡述高中政治教學如何達到一節好課的標準。
一、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始終圍繞課堂學習活動
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是整個課堂教學的基礎,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要求,教師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還要具備基本的教學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學生的注意力及時得到轉移和維護,保持集中性,促進學習活動順利進行。
(一)豐富教學內容,使政治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一般和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的知識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在政治教學中要注意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學生的觀察來對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不能僅僅按照課本或者教材、講義、教學參考書直接進行教學,而是要對政治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加入自己的思考,盡可能使知識和學生的距離縮短,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不會產生陌生感,減小學習的難度,增加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我國的政治制度的時候,一般對于國家政治感興趣的學生比較少,學生的興趣明顯不足,上課容易走神,尤其是按部就班地學習教材概念和知識的時候,學生會產生厭倦感,不利于注意力集中,自然無法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具體的事例來說明我國政治制度的特征,通過兩會的召開,以及兩會中一些有趣的和學生的切身利益相關的提案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二)創新教學手段,使政治教學形式多樣,激發學生的興趣,維持注意力
要想使學生對學習活動始終保持注意力,就要解決學生會存在審美疲勞和注意力動搖的問題,一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動搖屬于正常現象,因為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會不自覺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更生動或者新穎的事物上。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使學習活動以多樣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避免學生產生疲勞,不需要過多的努力就可以維持注意力。例如:在學習我國經濟制度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對我國的經濟制度產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在以課本學習為主要形式的基礎上,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新穎的知識結構,加入有趣的動畫使形式有變化,最后在進行練習和鞏固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學生相互設計問題的方式進行,各種各樣的學習形式,使學生的注意力維持在經濟制度的學習上,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達到好課的標準。
二、思維活躍,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多思多想,表達自己的觀點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要在這個基礎上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主動對政治問題進行思考,相互交流看法,促進思維的進一步深化,提升教學效果。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直接關系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果一位教師采取民主管理方式,與學生之間形成民主型的師生關系,學生在課堂上會主動配合教師教學,緊隨教師的教學步驟,主動發表意見,敢于和教師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思維自然能夠活躍起來。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贏取學生的信任和支持,滿足學生的基本合理要求,和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為課堂教學助力。
(二)教師要善于設計靈活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
政治教學內容相對其他教學來說要有些枯燥,知識雖然結構嚴密,自成體系,但是記憶性的內容較多,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限制,不夠積極活躍,因此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以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思考中進一步提高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學習供需矛盾的時候,教師要把理論轉化為實際的問題,借助于市場銷售和生產的實例設計問題,使學生充分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激發其思維。
三、兼顧個別學生
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還包括教師要兼顧個別學生,使個別的學生得到照顧。素質教育要求教學要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全體性是素質教育的首要和根本特征,不僅僅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教育要求,還是實現教育公平和民主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師要在政治課堂上關注個別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使學生能夠達到基本的學習水平,及時為學生提供教學幫助和指導,這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既要注重整體的學習進度,又不能落下個別學生,使學生全體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我國一直以來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但是班級授課制難以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無法真正落實因材施教,一定程度上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而我們兼顧個別學生就必然要側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兼顧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進度。因此,筆者認為在班級授課制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教學,可以有效落實對個別學生的關注和教育。例如:在學習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時候,辯證法包括事物之間的聯系、矛盾,聯系包括聯系的普遍性,矛盾包括特殊性和普遍性,而每一種哲學原理又有自己的方法論,這都需要學生理解記憶,但是有些比較深奧難懂的知識點,教師要對其進行分層次解析,使學生逐漸理解每一個小的知識點,有的個別學生教師要求不能過于高,只要學生達到自己理解水平,就給予鼓勵和贊賞,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如果還有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其他學生鞏固學習的時候,單獨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解釋,了解個別學生的學習程度,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建立學習勝任感。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學要達到好課的標準,至少要做到以上三個方面,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使學生思維積極活躍,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緊跟教學進度,能夠自覺學習知識,促進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