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婧
完成越南騎行后,阿寂和阿靜來到以吳哥窟聞名于世的柬埔寨,卻也經歷了他們東南亞騎行以來最狼狽的旅程:街頭美食衛生堪憂,“油炸蟋蟀”讓人無福消受;在漫天塵土中艱難騎行,被熱浪逼得跳下路邊水潭降溫;在泰國邊境辦理泰國簽證一波三折,不得不再次返回柬埔寨……但在8天600多公里的騎行中,他們也欣賞到富麗堂皇的金邊王宮,滄桑而震撼的吳哥古跡,還有令人驚艷的龍幡水池美景……
告別越南美麗的海岸線,帶著對吳哥的無限向往,我們從越南木排—柬埔寨巴維口岸進入柬埔寨境內,在柬埔寨中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努力前行。
柬埔寨舊稱高棉,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個國家經歷了盛世繁榮、慘烈的王朝更替和殘酷的外來侵襲,歷史內涵深厚:吳哥古跡是吳哥王朝留下的世界文化遺產;獨立紀念碑為慶祝柬埔寨脫離法國殖民政權而建;金邊殺人場和監獄博物館則講述了一段紅色高棉衰落史……
沉重的歷史固然引人深思,但途中的美景也不容忽視。洞里薩湖如同巨大的翡翠鑲嵌在柬埔寨大地上;龍幡水池的木棧道向湖心延伸,行走其上如同走在藍天白云中;平原上的日落更是動人心魄,有一種使人迷醉的美……
1
越南tt.Go Dau→柬埔寨邊境
在國外,騎車難得遇見同胞,這一天,我們與在越南走散的兩位大叔和3個小伙再次相逢,同處異國他鄉,相遇便感覺格外親切。
在越南tt.Go Dau小鎮的最后一天,我們同來自中國的兩位大叔和3個小伙走散了,這一天,我們在前往柬埔寨的路上再次碰見3個小伙。
一個多小時后,一行5人到達越南木排—柬埔寨巴維口岸,過關的人很少,我們順利在越南出境大廳辦完手續,又來到百米外的柬埔寨入境大廳。工作人員示意我們給小費,我們有人裝作聽不懂,有人嚴詞拒絕,見我們不肯給,他們也沒有故意刁難。
過關后,仿佛進入另一片天地:寬闊的馬路上行人稀少,路邊卻是一棟棟富麗堂皇的賭場,與周圍清冷的氣氛形成極大反差。過了賭場,我們在路邊吃過簡餐后離開邊境,向著金邊進發。
黃昏時分,天空烏云密布,經過一個縣城時,我們巧遇昨天走散的兩位大叔,異國相逢感覺十分親切。我們和小伙子有意在縣城投宿,但大叔執意前行,于是我們和他們再次各奔東西。
不多時,便下起大雨。冒著大雨尋找住宿,天黑得極快,但我們愈是心急,愈是找不到合意的旅館。最后,我們看中了一家設施完善、價格合理的旅館,才松了一口氣。
辦理完入住,天完全黑下來,雨依舊下著。我們在旅館不遠處的餐館吃晚飯,經營餐館的是一對可愛的母女,付賬時,她們好心地免收了一千瑞爾飯錢。
2
柬埔寨邊境→Sankatpreaek Aeng鎮
想切身感受柬埔寨的文化,騎車旅行無疑是最好的方式,駐足、凝視、接觸,方覺信仰與虔誠在這個國家無所不在。
經過一整夜的休息,身體恢復到“備戰”狀態,精力十足。天空呈現出湛藍色,清澈而高遠,又是美好的一天。
出發時已近10點,陽光強烈得讓人心生畏懼。吃過早餐,開始正式騎行,柬埔寨中部與南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廣闊的腹地上偶爾可見熙熙攘攘的樹木。在平原騎車比騎行老撾北部山區輕松了許多,但七八個小時暴露在毒辣的太陽下,同樣使人焦躁不安。
一鼓作氣騎到中午,我們已被太陽曬得昏昏沉沉,于是躲進路邊的寺廟小憩。在柬埔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寺廟,據說外國人來柬埔寨旅行,很多人都分不清寺廟和宮殿,因為當地的寺廟和宮殿同樣富麗堂皇。
柬埔寨的寺廟多以金色、朱紅色為主體色,外墻多刻有精美的浮雕,門廊與石柱上的花紋也刻畫得細致入微,還有幾米長的七頭蛇像在廊柱上“游走”。相傳在柬埔寨,五頭蛇代表水神,七頭蛇代表保護神,九頭蛇則是眾神頭領,通常以五頭蛇和七頭蛇的圖騰居多。
寺廟內,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柬埔寨神話里的諸神雕塑,小神的顏色十分鮮艷,動作和神態各異。門樓頂端有四面佛像,臉上掛著安詳的“高棉的微笑”。輕聲細步地進入大殿,唯恐擾亂佛門清凈,殿內的裝潢透著修行之地的樸素與淡雅,與寺廟金碧輝煌的外觀大相徑庭。
出了寺廟,跨上日本援建的河良大橋,大橋兩側有許多當地的特色小吃攤檔,其中油炸蟋蟀尤為引人注目,泛著油光的蟋蟀混合著惹人食欲的剁椒醬,盛裝在不銹鋼盆里,堆成小山高。這種小吃在柬埔寨很常見,但我和阿寂都沒有勇氣嘗試這“人間美味”,不過我們對捕捉蟋蟀的方法,以及這樣做是否會破壞生態平衡充滿好奇。
原來,每當夜晚降臨,柬埔寨人會在田間布置一些小燈,小燈下方懸掛著一張白色的塑料薄膜。由于昆蟲具有向光性,它們會飛蛾撲火般地沖向小燈,不斷撞擊白色薄膜直到筋疲力盡,最終掉進小燈下方的桶里,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隨著不斷前行,湄公河開闊的場景也出現在眼前,河面上出現美麗的晚霞,卻被烏云遮了大半。明月初升,當我們到達Sankatpreaek Aeng小鎮時,天已經全黑了,但小鎮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在當地人的指點下,我們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一家很棒的汽車旅館。
3
Sankatpreaek Aeng鎮→金邊
在路上與兩位大叔分分合合,終于在金邊因簽證問題再次聚首,而辦理泰國簽證一波三折,最后失望而歸。
早上在旅館對面的攤檔吃早餐,看老板熟練地翻烤著已經變焦的魚,暗暗吃驚。馬路上各類車輛不停地穿梭,車輪帶起的塵土漫天飛揚,即使這里接近柬埔寨的首都金邊,公路狀況也不盡如人意。吃過早餐,我們騎行一個小時就進入金邊市中心。
金邊是柬埔寨最大的城市,柬埔寨語稱為“普農奔”,“普農”是山的意思。不同于越南大城市的擁擠,金邊人煙相對稀少、街道空曠。兩位大叔已于昨晚抵達金邊,我們相約今天一起去泰國駐柬大使館,了解辦理泰國簽證的流程。雖然泰國可以辦理落地簽,但只有15天的停留期,對于我們騎行者,時間太倉促。
泰使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在柬埔寨不能辦理泰國的旅游簽證,只能辦工作簽證。此前我們都很順利地拿到了越南和柬埔寨的簽證,沒想到在辦理泰國簽證時卻遇到了麻煩。
我們不死心,打算去中國大使館碰碰運氣,看看是否有解決辦法。到達中國使館已近中午,使館人員告訴我們下午兩點再來,于是我們4人利用中午不多的時間游覽金邊。
王宮是金邊最重要的景點之一,公元1434年,柬埔寨國王蓬黑阿·亞特遷都金邊后,修建了這座一共包含20多座宮殿的王宮,成為當時柬埔寨的權力中心。如今,王宮外的廣場上,成群的和平鴿在天空自由飛翔。
在諾羅敦大道與西哈努克大道交匯的十字路口,矗立著通體呈暗紅色的獨立紀念碑,紀念碑呈塔狀,上面雕刻著五頭蛇,是1954年柬埔寨結束法國殖民統治的象征。
金邊南部的殺人場和監獄博物館,則是紅色高棉時期的歷史產物。“紅色高棉”是對柬埔寨左派勢力的稱呼,1975年~1979年,它成為柬埔寨的執政黨,在其執政的3年多時間里,柬埔寨有上百萬人因迫害、勞役、饑荒、疾病等非正常原因死亡。從金邊殺人場挖出的尸體就有9000多具,所以此處又稱“萬人冢”。監獄博物館則是當時關押犯人的集中營,在里面被折磨致死的人不計其數,如今看到展示的刑具,仍令人毛骨悚然。
金邊地處湄公河與洞里薩湖交匯的三角洲上,所以洞里薩湖非去不可。洞里薩湖又名金邊湖,位于柬埔寨的心臟地帶,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此時正值枯水期,洞里薩湖的水量很少,大壩幾乎全部裸露,與遠處湄公河的水體顏色涇渭分明。
下午兩點,我們準時出現在中國大使館門前,跟工作人員說明來意后,他們表示無能為力。我們的最后一線希望終于落空,離開使館后,便和兩位大叔出了金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暹粒市。
快入夜時,我們在一所小學旁的平臺露營,帳篷內十分悶熱,馬路對面的小店播放著聲音巨大的音響,讓人無法入睡。
4
金邊→Krong Stueng Saen→Chi Kraeng→暹粒市
終于到達夢中的吳哥窟,吳哥壯美的落日景象永遠定格在心中,吳哥寺、巴肯山、豆蔻寺、巴戎寺,一群極具魔力的世界遺產,正待我們去發現和探索。
凌晨4點多,兩位大叔開始收拾裝備,天還黑著,他們就跟我們告別,匆匆上路,他們習慣了這樣的騎行節奏。大叔離開后,我們也無心睡眠,一直等到天亮才出發。
從金邊出來之后,路況差到極點,馬路很寬,但非機動車道全是泥土且凹凸不平,大車駛過,紅色的塵土漫天飛揚,瞬間便灰蒙蒙的一片,還未等塵土散去,下一輛車又接踵而至。這樣的騎行很辛苦,速度受到極大影響,即使帶著面巾和眼鏡,臉上也已滿是塵土,時不時要去路邊的加油站水房清洗一番。
中午酷熱難當,汗水和灰塵混在一起,騎行東南亞以來第一次如此狼狽。12月的柬埔寨熱浪逼人,途中經過一個還算干凈的水潭,見幾個孩子在其中戲水,阿寂穿著衣服便跳下水塘,跟孩子們一起嬉戲。
接著,我們拼命向前騎了80多公里,爛路終于結束。在一處加油站,我們再次碰見大叔,他們剛在加油站的水房洗完澡。柬埔寨的加油站常常設有水房,水房中配有水龍頭和巨大的水池,為過路游客提供方便。
我們在水房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清洗衣服的水變得渾濁不堪。我們再騎了40多公里,在Krong Stueng Saen的一處樹林里扎營。
早上打開帳篷一看,天空已被渲染成迷人的橙紅色,隨著光芒漸變,遠處的幾棵葵樹在朝霞的映襯下變成剪影。不多時,朝霞瑰麗的色彩被天空本身的淡藍色所取代,幾絲輕紗般的白云飄浮在天際。柬埔寨平原上的日出太美了!
7點多吃完早飯出發,早晨的太陽比較溫和,騎車還帶著些許涼意。下午,我們騎到離暹粒還有十多公里的近郊,找到一家旅館安頓好后,便騎空車去6公里之外的吳哥景區買第二天的門票。售票處人頭攢動,我們買好票已經5點多。
此時,景區的工作人員已經下班,夕陽的余暉映滿天空,我們迫不及待地奔向吳哥,欣賞到一場動人心魄的日落:波光如鏡的河面和河岸上古老的榕樹都被夕陽暈染成橘紅色,場景開闊,撞擊心靈。騎行旅途中,我們曾看過無數次日落,但這里的日落卻有一種使人迷醉的魅力。
太陽快跳下地平線時,我們被幾個小孩團團圍住,其中一個男孩長相非常可愛,大概七八歲,他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向我們兜售明信片,要價一美元一張。我們笑笑,表示太貴,然后打算離開。
他不依不饒,從一美元兩張降價到兩美元二十張,看著男孩俏皮的臉龐和努力的模樣,我們決定買下,當他拿到錢的那一刻,開心得手舞足蹈,和他的小伙伴一溜煙跑開了。
出了吳哥景區,我們在外圍的護城河邊慢慢騎車,回到旅館已是晚上8點。
5
暹粒市→吳哥景區→泰國邊境→柬埔寨境內
本來以為可以順利進入泰國,但泰國口岸無法辦理落地簽證,我們不得不再次返回柬埔寨,解決棘手的簽證問題……
凌晨6點半,天剛蒙蒙亮,我們收拾完就騎車去吳哥景區,吳哥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都城遺址,現存600多處古跡,主要包括吳哥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
8點,我們到達吳哥窟。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作為柬埔寨的標志被印在國旗上。吳哥窟規模宏大,浮雕精美,是吳哥古跡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吳哥窟全部采用每塊重達8噸的石塊堆砌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僅依靠石塊自身的重量和合理的位置堅固地疊合在一起,令人不可思議。
祭壇和回廊是吳哥窟的主要景點,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排列的5座寶塔,5座寶塔頂部的宮殿被稱為“天堂”,通往“天堂”的臺階陡而滑,需要手腳并用才能攀登,意在使信徒體會到通往天堂的艱辛。
同時,這座階梯也被稱為“愛情階梯”,1973年,一位法國女游客在攀爬階梯時失足跌落而死,為了避免悲劇重演,她的丈夫出資在臺階一側修建了扶手,故而得名。此時,攀登“愛情階梯”的游客早已排起長隊。
離開吳哥窟,我們騎車前往吳哥窟西北邊的巴肯山,巴肯山高約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途中荊棘叢生,不過好在山不高,15分鐘便到達山頂。山頂上建有巴肯寺,其中供奉著“毀滅之神”濕婆,由吳哥王朝的國王耶輸跋摩一世所建,它既是吳哥建筑群的伊始,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對大山的崇拜。
隨后,我們陸續參觀了托瑪儂神廟、茶膠寺等景點,吳哥建筑臺階很陡,每參觀一個寺廟都要耗費很多體力。不覺間到了中午,我們又累又餓,在一塊平坦的草地野餐后,又馬不停蹄地騎車參觀。
龍蟠水池的景色著實驚艷,一條長長的木棧道向前延伸,棧道下是水平如鏡的湖面,無風時走在棧道上,就像行走在藍天白云中。棧道的盡頭是一排樹林,龍幡水池就隱藏在樹林中。龍蟠水池又叫“涅槃宮”,原為祛病治人的寺廟療養所。主池(即“圣池”)中央建有石塔,上有一尊兩條蛇神(Naga)相互纏繞的雕像,故而得名“龍蟠水池”。古時,人們在主池底部種滿藥草,藥草在水中自然分解,成為藥池,病人便以池水淋身治病。
返回棧道時,我們不由得放慢腳步欣賞美景。下午4點多,我們疲憊不堪,稍作休息后決定重返吳哥窟觀日落,壯美的日落是此次柬埔寨之行的完美謝幕。
在旅館休息一天后,離開暹粒的騎行路上,經常能看到一條腿的人——地雷奪去了他們的另一條腿,柬埔寨直至90年代還在打仗,即使20多年過去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傷痕依然沒有洗清。
最后一天,我們上午來到柬泰邊境,邊境管理的寬松度出乎我的意料,這里更像一個邊境集市,除了金發碧眼的外國游客,商販和過往的行人也很多。
在泰國入境大廳,工作人員卻告知我們,辦理落地簽必須要有飛離泰國的機票,我跟對方說明我們是騎車旅行,不會坐飛機,但工作人員堅持說一定要有機票。無奈之下,我們只好重新回到柬埔寨境內,在邊境找到一家旅館住下來,在網上買好飛離泰國的機票,準備第二天重新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