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茜
摘要:幼兒美術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手段之一,是藝術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對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表現力,起到了獨特的作用。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在美術活動中逐漸摒棄傳統的說教式教育方法,而采用大膽實踐,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努力為幼兒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我們尊重每位幼兒的個性,激發幼兒的想象。在活動中及時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并加以科學引導,幫助幼兒樹立起對美術活動的信心,保護幼兒寶貴的創造能力,真正實現美術活動讓幼兒發現美、感受美的含義。
關鍵詞:美術活動;幼兒主體性;創造性;有效條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藝術領域中指出:幼兒美術活動其主要任務是初步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社會生活的欣賞力和表現力;逐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愛好,發展其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1]。而在平時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它的本質是活動。現在,我們的素質教育都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自己幾年的美術教學實踐,我認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為美術學習方式轉變的主旋律。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美術活動中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指出:“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幼兒美術教學也是如此。
自主探究學習強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孩子的自我個性發展的培養。我則以幫助者的角色出現。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對孩子的培養不是流水線上的工業產品,在美術教學的實踐中,孩子的個性不應該被我們老師所禁錮,要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老師要做的只是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展自己,只有這樣,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得到發揮,美術作品才能充滿活力,不會千篇一律。孩子們也才能更深入持久的熱愛美術,我們的美術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為此,我提出了讓孩子自主學習、自主創作的觀點。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影響幼兒自主性的主要因素
盡管有著這些積極正確的理論,但是在現實的幼兒美術活動中仍存在著問題現象:
現象1:幼兒不敢動手,畏手畏腳,半天就一張白紙,有的會因此害怕美術活動,這樣的現象在中小班很明顯。
現象2:幼兒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卻畫不出,自己表現很煩惱,有時他自己說畫什么,別人說不像,就因此失去興趣。
現象3:幼兒簡單模仿,照著老師的來畫,完全禁錮了孩子想法,扼殺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為此,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幼兒實際發展水平,從而制定出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目標,來促進幼兒在最近發展區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發展幼兒創造個性,激發幼兒想象興趣
1、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創設寬松和諧自主學習的氛圍。以往的美術教學方法單一,多以老師講幼兒聽為主要活動過程。以繪畫活動為例,基本的活動過程都是老師出示范例、講解、老師再分步驟進行教畫、幼兒參照范例及老師的教畫步驟圖進行繪畫,最后由老師講評誰畫得好、誰畫得不好。當展示幼兒作品時,清一色的與范例一模一樣。但是,殊不知我們的孩子是只學會了模仿。基于以上這些方面,我提出以下幾點和大家分享[2]。(1)老師應盡其所能地讓幼兒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將自己想象的結果表現出來。(2)幼兒的想象總是天馬行空的,有時會讓成人難以理解和接受,所以老師對幼兒的這些想象的界定不要主觀定性。不要急于給出好或不好的結論,應善于捕捉幼兒創造性的閃光點,再根據幼兒的想象靈活教學,以積極地交流形式提出新的建議。允許多個答案存在,激發幼兒的求異精神,并多給予幼兒鼓勵性評價。
2、給幼兒創設一個新奇、樂于學習的物質環境。布魯綱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刺激。”同時在《3-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中也指出:“提供豐富的材料,如圖書、照片、繪畫或音樂作品等,讓幼兒自主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于是,我在具體的美術活動實踐中,我時常為幼兒準備豐富的、多樣化的工具和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作畫,滿足他們的創作欲。利用各種新奇、獨特的作畫工具和方法,來吸引幼兒,更能使幼兒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樂趣。例如:在美術活動《絢麗的圣誕樹》中,我向幼兒提供了油畫棒、記號筆、紙盤、彩色毛根、彩色卡紙、彩色皺紋紙、水晶貼、彩色毛球、水粉顏料、廢舊報紙、剪刀、白乳膠等多種材料,然后提出問題:“你見過圣誕樹么?你見過的圣誕樹是怎樣的?你想怎么樣制作你的圣誕樹?想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創作,自主探究如何制作。孩子們的反應異常熱烈。有的用卡紙卷了好多紙筒粘貼成樹的樣子;有的用紙盤做成一層一層的樹冠;有的用廢舊報紙卷成一個錐體的底稱,然后進行裝飾??整個活動,幼兒沉浸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天馬行空的想法+靈巧的動手能力=各式各樣的作品。除了常用的這些作畫工具之外,平時想不到的廢舊報紙、廢舊瓶子、鞋子、衣服、油桶、蛋殼等也可利用它創造出另一種富有藝術品位的作品。這些沖破傳統的繪畫工具,往往更易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促使他們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3],培養了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同時,在探索的過程中也習得了不同的技能和方法,為幼兒今后更好地進行自由表達奠定基礎。
3、選擇豐富的內容。美術活動的內容是為目標服務的。有了適合幼兒發展特點的目標,那么選擇內容顯得極為重要。如果說老師給幼兒的創作內容中,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兒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創作,那么幼兒的創造力便無從發揮。例如:在進行葉子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葉子的拼貼很感興趣,于是我設計了《樹葉拼貼畫》的活動,讓幼兒將葉子的形狀通過自己見過的事物再現出來。又比如:我還開展過《新年到》、《會飛的魚》、《絢麗的圣誕樹》、《煙花》、《百變花瓶》、《年年有魚》、《信封手偶》等美術活動。這些內容的選擇既能吸引幼兒,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又有一定的創造余地,幼兒發揮想象。
4、啟發點撥,促進幼兒創造個性,發揮想象。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藝術領域“表現欲創造”的部分教育建議中指出:“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與適當的指導。”老師應將每個幼兒當做不與他人雷同的個體對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允許和鼓勵每位幼兒的個性發展,讓幼兒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使他們在創造過程中學會認識自己和發現自己的潛力。因此,在美術繪畫活動過程中,可以多以意愿畫的形式為主。例如:在一次繪畫活動《雞年大吉》上,由于現在的幼兒在城市中已經很少見到雞,對雞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了解很少,教師可以利用FLASH幫助幼兒觀察雞的外形特征(公雞、母雞),有紅紅的雞冠、尖尖的小嘴及小小的翅膀等;母雞會下蛋、公雞會打鳴;家禽動物,一般生活在小院里,草叢上,稻草邊等。當雞餓的時候,它們會捉蟲子吃,也愛吃小米。幼兒可以通過這種動態的方式去了解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或者很難見到的事物,幫助幼兒對這些物體有更直觀的認識,為幼兒的創作提供更豐富的素材。當幼兒對雞有了基本的認識后,教師可以讓幼兒以意愿畫的形式表現出各種形態的雞。例如:捉蟲子的雞、正在散步的雞等,從而讓幼兒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結合想象和創造,表現出與別人不同的雞。
四、運用多種方式評價,擴展幼兒繪畫思路
每一位幼兒在完成一件美術作品時,心中都會充滿成功感,即使這件作品在別人眼中再難看,在幼兒眼中都是一件完美無瑕的藝術品,他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這種喜悅,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這時,如果老師隨口一句:“你畫得這是什么東西?難看死了。”那么孩子的自信心馬上被擊垮,等再進行美術活動時,他一定是惴惴不安的,也沒有信心進行美術的創造活動。所以,老師應從多角度評價幼兒的作品。要善于抓住每位幼兒創造性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適時提出建議,從而保護幼兒的想象能力。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遞知識,而是以知識為工具理解生活、創造生活、感受生活。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精神和物質上的滿足,從而產生幸福感。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們自己所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們自己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實踐證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成長中的個體,他們既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又存在自身內在的發展需要。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必須尊重幼兒自主成長的要求,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更多地給幼兒以自由。讓他們有進行創造活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用眼、手、腦去發現、去創造,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泯滅兒童期的幻想就等于把現存的一切變成束縛,使兒童成為拴在地上的生物,因此就不能創造天堂。”教育應當關注幼兒所關注的、感受幼兒所感受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及含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韓梅.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J].文理導航,2016(4X).
[3] 潘美春.讓幼兒在繪畫中體驗合作的樂趣[J].新課程學習:下,2012(8):106-107.